三猛鄉

三猛鄉

三猛鄉在雲南省紅河州綠春縣城東南部,位於東經102°15′—102°30′北緯22°47′—22°58′之間,東鄰元陽縣(俄扎鄉),東南與平河鄉隔河相望,西南與騎馬壩鄉接壤,北枕大興鎮。

基本信息

人口概況

(圖)三猛鄉(圖)三猛鄉

三猛鄉國土面積263平方公,占全縣國土面積的8.5%。2006年全鄉轄8個村民委員會101個村民小組127個自然村,有4798戶24631人,其中農業人口23996人,占總人口的97.4%。城鎮居民人口有635人,占總人口的2.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93.7人,居住著哈尼族漢族彝族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鄉政府駐地距綠春縣54公里。

地理氣候

(圖)三猛鄉三猛鄉民居

三猛鄉全境均山地,屬中山峽谷地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亞熱帶季風氣候,總特徵為多雨寡照,雨熱同季,乾濕分明。三山四水交匯於勐曼河洛瓦電站小黑江上游。境內最高點為黃連山海拔2700米,最低點為洛瓦電站所在地,海拔700米。山高坡陡,地形坡度20—45度之間。鄉政府駐地海拔為1380米。政府駐地1月均溫11.6℃。這裡的年平均氣溫為21.9℃,年降雨量為2313毫米。7月均溫20.8℃,年均溫17.2℃,年溫差9.2℃。無霜期350天左右,年均降雨量2543.5毫米。全鄉土壤以紅壤為主,間有部分黃壤和磚紅壤。主要自然災害為旱、澇、風、雹、病蟲害。

2006年全鄉實有耕地面積23018畝,人均0.93畝,其中:水田8620畝,乾田3313畝,旱地11085畝。糧食總產量900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320公斤。國內生產總值2867萬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人均純收入1164元。

經濟建設

新中國成立前,三猛鄉因地處偏僻,交通閉塞,文化落後,經濟發展處於自給自足的狀態。建國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三猛鄉黨委、政府非常重視經濟社會發展,緊緊圍繞“堅持一個統領,抓住兩大機遇,實現三大戰略,突出四個建設,提升五大產業,實現三大目標”的總體發展思路,按照“抓增收,打基礎,建支柱,調結構,興科教,重統籌,保穩定,齊發展”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思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團結和帶領全鄉各族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緊扣事關三猛發展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搶抓機遇,突出重點,攻破難點,狠抓落實,三農工作穩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實質性突破,各項事業逢勃發展,綠色產業培植初俱規模,扶貧工作成績顯著,財政金融運行平穩。使全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6年,全鄉已累計完成茶葉25510畝,草果10000畝,八角23395畝,紫膠25400畝,梔子11800畝。為培植梯級多元化綠色產業打下了基礎。

土地資源

(圖)三猛鄉三猛鄉原始森林

三猛鄉全鄉國土面積263平方公里。2006年實用耕地面積23018畝,乾田3313畝,旱地11085畝。土地資源分為三個地帶:1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森林較多,耕地較少,是生態保護區;1200—1800米之間的半山區,是傳統農業生產區,糧食主產區,經濟生態林業開發區;1200米以下的乾熱河谷區,土地資源豐富,是熱帶經濟林業開發區。

水電資源境內水系發育有勐曼河臘姑河歐的河習古地河等四條河流。水能資源豐富,建有黃連山電站(小二型)和洛瓦電站(小三型),另有籌建中的七初電站,是目前全縣電力供應中心。

自然資源

三猛鄉生物資源境內動植物資源豐富。其中珍稀動物有懶猴穿山甲錦雞等8種。珍稀名貴植物有桫欏紫荊木三七等,還有香茅草靈香草、木姜子等。

旅遊資源

依託黃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旅遊資源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除獨特的臘咪民風民俗風情文化外,還有臘姑德瑪岩甲、桐株燈馬等秀麗梯田景觀和巴東農家東生態農業旅遊等資源。

農田水利

(圖)三猛鄉三猛鄉梯田

三猛鄉建有全長16.7公里的三面光引水渠黃連山大溝,另有三面光引水渠6條(件),總長48.7公里,有效灌溉面積1.3萬畝。

交通到2006年底,全鄉通車裡程179.52公里,全鄉8個村委會61個自然村已通車,通車率分別為100%、48%。

通訊建成移電話網路基站一座,累計安裝固定電話385部(含無線電話39部),8個村委會44個自然村通電話,通話率分別達100%、35%。

集鎮及環境設施建設按照以地生財,以財建鎮的原則,完善小宗土地管理,2006年集鎮新區開發徵用土地176畝。前期規劃、土地測量、土地徵用等工作已結束,三通一平工作正穩步推進,現已平整地基3萬平方米,第一期土地已拍賣出讓47宗,拍賣金額達120餘萬元。建有農貿市場1座,停車場1座,垃圾處理場1座,飲食業和文化娛樂業進一步發展。到2006年底建有農村衛生廁所910間,農村人飲工程82件,鋪設水泥衛生路2080米,有12個自然村實現沼氣化。

基礎建設

三猛鄉鄉內設有農技推廣站和畜牧獸醫站。堅持以育人為本,以鞏固“普六”和“兩基”成果為提高民族素質的基礎性工程。鄉內共有一所初級中學,22所國小,學前教育班1個。中學現有教職工47人,在校學生數725人;國小現有教職工108人,在校學生3024人;青壯年文盲逐年減少。據統計,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55%,國小在校生輟學率僅為0.29%,13-15周歲人毛入學率97.05%,國中在校生輟學率2.01%,農業人口青壯年非文盲率為96.05%。積極深化推行教育三制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得到全面加強,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辦學條件明顯改善,辦學成效顯著提高,師生綜合素質明顯增強。

2006年中考成績名列鄉級中學第一名;初考成績全縣語文第二、數學第一、總均分第一的好成績,實現歷史性的突破。醫療衛生事業逐步發展,有1個鄉衛生院和10個村衛生室,初步形成鄉村兩級預防和醫療網路,醫務人員14人,鄉村醫生16人,設有病床20張。建成有線電視網路,安裝農村地面衛星接收站33座,有電視機2300台。

發展思路

(圖)三猛鄉三猛鄉草果種植

三猛鄉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充分發揮土地氣候資源優勢,突出生態產業,發展旅遊服務業,堅持“抓糧食促增產,抓產業促增收,抓科教強素質,保兩路促經濟,促穩定促發展,齊發展解溫飽”的經濟社會發展思路。

主要產業

三猛鄉以茶葉、草果為主的傳統林果產業;二是以紫膠、八角、黃梔子為主的新興綠色產業;三是以梯田景觀為主的旅遊服務業;四是以科學養豬、山地養雞為主的畜牧產業。

建設項目

三猛鄉突出抓五個重點:突出扶貧攻堅,抓好溫飽工程;狠抓茶葉、草果、八角、紫膠、梔子等綠色產業培植;突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狠抓農村路、電和改水、改廁工程,增強城鄉經濟發展後勁;突出抓好教育科技,加快提高勞動者素質步伐;突出農業科技培訓,加大科技推廣力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