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三台塔,建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七層八面,該塔目前保存完好,看來,也是乾隆盛世建塔熱的產物。其實,三台塔的前身並不是塔,而是叫三台閣,雖地基也是現在塔的原址,但卻不是水北,而是在水中的賀家洲上,於明朝萬曆三十年由知縣王德坤所建,那時的資江可不是現在這種拉直河道的模樣,因益陽地處資水下游,故這中間的河流也有些象湖的味道,中間沒有明顯的航道,卻有許多洲,象賀家洲依次而上便是慶洲,青龍洲,蘿蔔洲,菜家洲,李家洲等,明朝建三台閣於賀家洲的用途,原本是用於秀才聚會,在此吟詩作對比文的地方,因萬曆二十八年,益陽銅工之女姚氏入選為妃,這也是幾千年來益陽唯一一個被選入妃的美女,所以顯得是件轟動地方的大事,事後風水先生總結出一句話;“慶洲露一拳,益陽出狀元”,所謂“露一拳”,是因為那時期洞庭湖的水位已經抬高,慶洲被淹在水中,如果冬季水位低的話,慶洲就會露出來,但“出狀元”卻顯然是一個地方的希望,把人的希望和自然反常現象聯繫起來,這則是中國傳統的推測判斷方式,自然,當時的縣令為實現地方的這種希望,便起了這個三台閣。
三台閣,史無具體模樣記載,但於建閣二十五年後,於崇禎年間,秀才謝錫賢考上了進士,自然,慶洲事先也露出了水面,於是,益陽人更是堅信“慶洲露一拳,益陽出狀元”的說法了,在崇禎11年,益陽名人羅喻義、郭都賢又重新將此處修建。可這不久之後,便是滿州人的天下了,朝代換了,三台閣的作用也就失去了,因這時還聚會在此吟詩作對比文的話,有暗喻嘲諷滿人靠武力征服天下的嫌疑,因此,以後就衰敗下來了。
至於乾隆四十八年建三台塔,那則是一個半世紀以後的事了,其實,在乾隆時期的建塔熱中,益陽的沿河兩岸包括許多支流兩岸還建了許多塔,但都因為規模和等級質量的問題未能留名和入志,就是三台塔也因質量的問題,曾幾經重修,這樣看來,乾隆時期作為政治任務的建塔工程,也有許多是應付的豆腐渣工程。
但要補充說明的是;現在保存完好的三台塔則是同治八年(1870)重新修建的。那時,益陽大碼頭的商業水運文化已經崛起,自然,下游的河道也已經疏通,本來在江心賀家洲的三台塔也就到了北岸,但此時,歷經多半個世紀的三台塔也快倒塌了,於是,益陽富起來的老闆們便自動捐款重新翻修,據載;“修石岸三十丈以圍固,塔七層,高二丈,峻麗牢固,雄偉壯觀。虛其中,婉蜓曲折,鏇至塔頂。上辟四門,縱目遠眺,一望無垠,遠山近水,皆入眼帘,歷歷可數”。
本來,這只是一次自發的,保質保量的翻修,原本是地方的好事,誰知,這卻惹惱了南岸的另一個人,那就是前面說過的益陽新崛起的酒廠老闆,那個酒洗漢口碼頭的徐志潭,此人天生愛斗豪,他見北岸翻修三台塔,認為是把河妖鎮到了南岸,於是很不服氣,雖然他沒有托塔天王晁蓋那種拆對岸的塔建過來的霸道,但他卻有用一人之財力對付對岸所有老闆們的豪氣,於是,在同治九年,在現今益陽市二中的河邊,建了一座比北岸質量更堅固的塔,自己命名為“斗魁塔”,有明顯挑鬥北岸的意思。
傳說
相傳,春秋時期,西施的堂姐妹為躲避災難來到五洩施姑坪上隱居,食百果,煉修行,得道成仙后,被玉皇大帝認作干女兒,召回天上,人稱“七仙女”。在七位仙女中,數老五和老六性情最為頑皮,喜歡戲水。因思戀五洩的奇山異水,常常偷偷跑到三台塔下的水潭裡洗浴耍鬧。
一日,有一游僧來西源遊玩,聽到有女孩嘻笑之聲,便順聲而至,平息屏氣,攀爬到三台塔上,向下探頭一看,發現是二位仙女在洗澡,不由得春心萌動,喜上眉梢。鼻孔抽動中聞到陣陣幽蘭之香,側頭一看,原來是大石上放著二位女孩的紅衣綠裳,游僧急忙將衣物攬入懷中。這時,玩耍嬉鬧正酣的二位仙女也發現有人在石上窺看,急忙將嬌美的身子潛入水中,哀求游僧放過她們。而游僧任憑二女孩好言相許,終不肯將衣物還給她們,並揚言如果二人同意嫁給他做老婆才可以送還衣裳。二人不允,於是游僧便懷抱衣物向外而去,二仙女只好遠遠地裸身相隨,一路跟到了西龍潭附近。游僧停下腳步,二仙女便躲在草叢中向他探頭,再次懇求送還衣裳,游僧依然不肯,一恍間,二仙女回天的時刻已過去。二仙女最終發怒,出手打死了游僧。此時,天上的值日神周登發覺二仙女私自下凡並惹出事端,便急忙向玉帝稟告。玉皇大帝大動肝火,懲罰二人永世不得回天。
二仙女淚流滿面,羞愧不已,最後含恨化作了兩座山岩,終年守在寂寞的西源峽谷中。山有靈性,二仙女雖然化作山峰,但是對天上五個姊妹的思念之情卻是與日俱增,翹首祈盼天上的親人能看到自己,於是岩體逐年上升,便有了“雙峰插雲”的美麗景觀。而她們的眼淚便化作了清徹的小溪向山谷外汩汩流淌。她們的紅衣綠裳則化作枝繁葉茂、蒼翠挺拔的楠木林,成為五洩西源峽谷的又一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