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鎮[湖北隨縣安居鎮]

安居鎮[湖北隨縣安居鎮]

安居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古有“小漢口”之稱,地處隨州市城西15公里處,溳、溠二水在鎮區交匯,山川秀美,人傑地靈,總人口6.8萬人,其中鎮區人口2萬人,版圖面積115平方公里,鎮區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 其位於鎮區西北角之王樓村,經考古證實,為古隨國都城遺址;鎮區南面之安南山,綿延十餘公里,有雄姿妙景的“覆船聳翠”,有激越悠揚的“清涼鐘聲”,有美不勝收的“兩岸桃花”,有似煙似霧、如夢如幻的“潘州夜雨”等景觀,極富詩情畫意;更有鎮區老街“九街十八巷”保存良好,古香古色,見證歲月之流逝,抒發思古之幽情。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安居鎮[湖北隨縣安居鎮] 安居鎮[湖北隨縣安居鎮]

隨縣轄鎮,位於縣境中部,距隨州城區15千米,常住人口54693人(2010年六普)。轄1個居委會、23個行政村。隨(州)宜(城)公路從鎮區橫穿而過。 安居鎮距隨州城區和隨縣均為15公里,交通便利,隨洪路、厲均路在這裡交匯,漢十高速、隨岳高速穿境而過並有出口,漢十高鐵經過境內並設有火車站點(隨縣站)。安居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風光秀麗、特產豐富,境內保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蹟和豐富的文化遺產,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歷史沿革

1950年為安居區,1958年改公社,1984年建鎮。1996年,面積114.8平方千米,人口6萬人,轄夏家畈、張家井灣、王家沙灣、林家台、徐家咀、肖家店、鄧家廟、柏樹灣、皂角樹、黃家寨、東崗、張家河、孟坡、寶峰觀、聶家寨、何家崗、加廟、劉家台、吳家窩、菸袋坡、和睦畈、范家崗、劉家畈、張家畈、趙家河、漂家河、鍾家灣、姜家棚、安南山、七棵樹、羅家榨、王家樓32個行政村和楊家台、香雲寺、雙橋、橋口4個居委會。

2004年,鎮政府駐安居,人口62367人,面積113平方千米,轄安居1個居委會和夏家畈、徐家咀、肖家店、鄧家廟、皂角樹、車崗、黃家寨、聶家寨、張家河、寶峰觀、范家崗、劉家台、菸袋坡、和睦畈、劉家畈、張畈、漂河、姜家棚、安南山、林家台、張家井灣、王家沙灣、王家樓23個行政村。2009年由曾都區劃歸新設立的隨縣管轄。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1321112:~001 121安居居委會 ~200 220夏家畈村 ~201 220徐家嘴村 ~202 220肖家店村 ~203 220鄧家廟村 ~204 220皂角樹村 ~205 220車崗村 ~206 220黃家寨村 ~207 220聶家寨村 ~208 220張家河村 ~209 220寶峰觀村 ~210 220范家崗村 ~211 220劉家台村 ~212 220菸袋坡村 ~213 220和睦畈村 ~214 220劉家畈村 ~215 220張畈村 ~216 220漂河村 ~217 220姜家棚村 ~218 220安南山村 ~219 220陳家灣村 ~220 220張家井灣村 ~221 122王家沙灣村 ~222 121王家樓村

【2006年代碼】421302113:~001安居居委會 ~200夏家畈村 ~201徐家咀村 ~202肖家店村 ~203鄧家廟村 ~204皂角樹村 ~205車崗村 ~206黃家寨村 ~207聶家寨村 ~208張家河村 ~209寶峰觀村 ~210范家崗村 ~211劉家台村 ~212菸袋坡村 ~213和睦畈村 ~214劉家畈村 ~215張畈村 ~216漂河村 ~217姜家棚村 ~218安南山村 ~219林家台村 ~220張家井灣村 ~221王家沙灣村 ~222王家樓村 ~223農科所

歷史文化

千年封塵

安居鎮[湖北隨縣安居鎮] 安居鎮[湖北隨縣安居鎮]

隨國古都城遺址:古城址距隨州市區約20公里,位於隨縣安居鎮一帶,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 城址建於西周,廢棄於漢代。與現已發現的齊、魯古國都城相似,城內有城,城外有套城。內城南北約190米,東西寬170米,城牆東、北、西三面保存較好,牆基寬約10米。內城四周有護城河遺址,寬約10米。北面現地表2米以下亦發現護城壕淤泥,距內城西北方向一公里處發現有多處夯土。這些古都遺址,讓今人目睹了兩三千年前那個時代的文化風貌和自然條件。 表明這裡是湖北歷史上最早的城市之一,為漢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安居鎮郊的羊子山、桃花坡、磚瓦廠等地發現西周至戰國時期的古墓群10餘處,尤以羊子山墓群最具代表性。僅羊子山一處就出土西周到戰國的兵器、祭器、禮器、酒器及生活用器數百件。其中的噩矦方彝、獸面紋鼎、扉棱提梁卣等文物十分珍貴, 工藝之美、器物之莊重令人嘆服。根據墓葬形制、器物特徵和銘文分析,應屬西周早期噩國公室墓,如此多的噩國公室重器在安居遺址範圍內出土,為我們還原出一段被遺忘的歷史。

鄂從何來

噩國是西周時期南方的一個大國,勢力範圍由南陽盆地經隨棗走廊直達江漢平原, 周王朝通過噩國勢力藩屏南方控制淮夷諸邦並經營銅綠山銅礦資源。青銅禮器《噩侯馭方鼎》的銘文記載,周曆王征伐角夷返回途中,噩侯親往恭候迎接。後來噩侯方馭聯絡淮夷和東夷部落反周,出兵進攻周朝的東部疆域和南部國土,聲勢浩大,氣勢兇猛,一直打到成周 (今河南洛陽一帶。周王朝立國之初,武王定都 鎬京 ,將鎬京周邊地區稱為宗周。並著手在在伊水和洛水一帶的雒邑建立新都,將雒邑一帶稱作成周,並駐守由周王室直接控制的殷八師兩萬人,用以鎮懾中原),嚴重威脅到周王室安危。成周是周王朝第二大政治經濟中心,地理位置險要,所有中原諸侯的朝貢賦稅都要先經雒邑,再轉送鎬京。 成周雒邑如果失守,周王朝不僅會喪失大半國土,經濟大動脈也會被徹底截斷。周厲王深知周王朝土崩瓦解的危機已是迫在眉睫。急調宗周西六師和成周殷八師的大軍,從西、北兩個方向向河洛地區聚集,企圖一舉殲滅噩國的軍隊。然噩師據守死戰,周師難以攻克,正在戰爭態勢焦灼、勝負難分之時,周朝將領禹率領大臣武公的私家兵車百乘、廝御二百人、徒兵千人趕來參戰,經過激烈的戰鬥,最終擊憒噩侯的軍隊,擒獲噩侯方馭。周師獲勝後,乘勝進攻噩國,在周王朝軍隊的殘酷打擊下,噩國族人一分為三,一支主降被周朝遷徙到申國附近監視生活,一支主戰被周王“勿遺壽幼”屠戮殆盡,一支僻戰沿溳水向東南遷徙到江南守衛東噩。噩國從此湮滅,不見於史籍。而 ‘鄂’金文為‘噩’

曾隨之謎

周曆王滅了噩國以後,常夢到自己掉進水中被鱷魚撕咬,夢中驚醒,寢食難安,便告訴臣下,自己又作鱷夢了,請來巫師解夢,巫師說鱷是噩國的神物,這鱷魚便是噩侯的陰魂所化,需作法驅除。於是服藥草作法通靈昏死過去,醒後大驚說, 噩國之地原為炎帝龍興之地,噩侯雖死,然有炎帝神靈庇佑,南方王氣依就旺盛,是以噩候陰魂末散。周王聽後大驚,問如何是好,巫師說炎帝為南方天神,當年炎帝部落遭到蚩尤進攻,不得不求助於黃帝,後炎黃部落合力打敗了蚩尤,炎帝從此便追隨黃帝,共同在中原定居。我們只需 效法先古,將炎帝的龍興之地命名為隨,以頌揚其當年追隨黃帝,便可鎮壓此地王氣,大王也便可高枕無憂了。周王聞之大喜,於是將噩國之地命名為隨,此地所有史料文獻皆以隨記之,並分封諸姬以鎮守隨地,在這諸姬之中以噩國的近鄰曾國最為強大,曾國的中心一度遷徙至安居一帶,因此也更多的繼承了隨,曾候雖不情願,但鑒於噩候的命運,敢怒不敢言,對外皆以隨自稱,然死後以孝為由用曾不用隨,是以 後世史書無曾,考古無隨。而曾國便取代了噩國的位置,逐步成為顯赫一方的“漢東大國”。

鄂楚隨咒

隨縣安居鎮羊子山出土的青銅器 隨縣安居鎮羊子山出土的青銅器

可能真是詛咒發揮了作用,在此後的歲月中,由於地質版塊的運動,隨地地勢逐漸抬升,隨地的水系也逐漸與南陽盆地的水系斷開,形成了較為封閉的季節性水系——溳水水系,水源的減少,使得隨地的農業和人口發展都受到了制約。而在隨地的西面,由於獲得了更多的水源,一個全新的漢水流域逐漸形成,楚國也開始了野蠻的生長,逐漸走上歷史的角斗場。在曾楚的爭鬥中,曾國漸漸敗下陣來成為楚的附庸,進而又被楚所吞併。而楚也因此繼承了噩夢,開始了她的千年悲歌!

千年商埠

老街 老街

宋代以前,安居鎮稱為柳林笆,白布與蜜棗聞名天下,是隨中地域的商品集散地,商隊多數經過老街。元明清時,安居的商貿達鼎盛時期,街道長達3華里,商戶門面達600多間。全國各地客商在此相安而居,生活滋潤而富足,柳林笆也由此更名為安貴城,取安居樂業之意,後安貴城又改名安居。

老街商業區與生活區“混居。一街兩廂,街寬丈許,鋪面幾間進伸多層,左鄰右舍共山同脊,買賣相互關照,生活親近和睦,體現著“遠親不如近鄰”的內涵。老街長三華里許,街道地面鋪著鵝卵石,街道兩邊門面房多數是杉樹合門,逢熱集下掉杉樹門,敞開門面做生意,晚上再把門裝上。老街房舍主要是明清時建造的,既有江南風格又獨具本地韻味。富裕的人家修建的房屋以磚木結構為主,牆體以片子磚或為三六九的青磚實砌,多數建有隔火牆,牆上設有眺望孔。門眉上方雕樑畫棟,屋脊兩頭搬爪,外牆上部畫有墨畫;進伸三級的由後向前逐步升高。民居建築多是大屋頂,有立架式的、公山式的、獨立式的,全部是十一檁,間距3.5米,進伸8米的房舍,上蓋布瓦,少數是風火卷檐的。老街的主街道順應地勢,自然轉折分為九個部分,即九街;與九街垂直有十八條巷子,其中有十條向南通向溳水河,便於貨物運輸人員通行。八條巷子向北,方便居民出行。當地人依據建築、形狀、姓氏約定了“九街十八巷”的名稱。九街是新街、橫街、丁字街、五彩街、五顯街、笆頭街、太平街、文昌街、后街;十八巷是嚴家巷、李家巷、小北門巷、紀家巷、郭家巷、皮家巷、馬家巷、白氏巷、丁家巷、清涼巷、窄巷、揚叉巷、曾家巷、寬巷、上褚家巷、下褚家巷、太平巷、文昌巷。鼎盛時,老街曾有道觀寺廟20多處,香客信眾充斥著大街小巷,儒家的修身、道家的空幻,釋家的輪迴,潛移墨化溶進了老街的風俗,融入了安居人的性格之中。據傳安居曾有五戲樓:陝西會館戲樓、天符廟戲樓、萬壽宮戲樓、老官廟戲樓、五顯廟戲樓,以前鄉下人趕集到安居,只要聽到鐘鼓聲,就說明安居快到了。 清朝詩人梁木的古隨州八景有三處就在安居,分別為長慶晨鐘、溳水夜浦、溠水觀魚。 而今站在老街上,很難想像昔日的繁華

近代以來,安居是隨中地域的商品集散地,舊時陸路交通不方便,交通運輸以漕運為主。安居為漢水支繫上游重要的漕運碼頭,山環水繞、物阜民豐,有“小漢口”之稱。河南兵匪石流子窺覷安居富庶,遣兵匪化裝成小商販潛伏安居多年,刺探居民經濟情況。清王朝宣告滅亡的當年(1911年),石流子動手,率千餘兵匪將安居500多間商鋪商戶洗劫一空;1930年,又一股兵匪洗劫安居,焚屋無數,綁票400多人;1940年,日寇侵入安居,古鎮幾乎毀壞殆盡……

隨縣安居老街 隨縣安居老街

如今老街依然可見一些焦黑的殘壁,湮沒於野草之中,仿佛在默默控訴 著不為人齒的罪惡。這裡少見年輕人,老人們不願離去,不願修繕帶有祖先信息的老屋,弄堂風靜靜的穿越而來,惟有白髮在風中微微而動。幽深而寂寥的街巷中,只聞犬吠之聲,班駁剝離的老屋牆體,滲雜著不同時代的標語殘跡,偶爾一個身影蹣跚而過,帶著歷史的蒼涼消失在街巷盡頭。

夜幕漸近,站在溳水與溠水交匯處的架子山上,眺望安居古鎮,炊煙裊裊燈火萬家,淺淺的河流依偎著農田,仿佛時空穿越了,看到了十里桃花、覆船聳翠,聽見“清涼鐘聲”。

當地特產

泡泡青

青菜 青菜

學名:皺葉黑油白菜

俗稱:泡泡青、青菜

特徵:葉片呈泡狀、葉泡濃綠至墨綠、葉肉厚實,質地柔軟

營養:含有豐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胡蘿蔔素、維生素和礦物質

美譽:冬季蔬菜之王、國家農業部綠色產品、中南海特供蔬菜

泡泡青是“隋地”古老的地方蔬菜栽培品種, 神農償百草,泡泡青菜便是其中之一。傳說五千年前的上古時候誕生在隨州厲山鎮烈山腰間岩洞裡的神農氏,為了治病和尋找可食的植物,他遍嘗百草,終於辨別出了各種植物的藥物作用, 神農在一個嚴寒的冬雪天,他涉溠水、跨溳水,來到安居的安南山繼續償百草,由於又餓又冷又困,饑寒交迫,一頭栽倒雪地上不省人事,被體溫融化的雪水浸醒了,發現身上染有綠色的汁液;他順手扒開身旁積雪,只見一顆顆青菜長的嫩綠可愛,隨手一扯,抖掉雪花,隨即送進嘴裡咀嚼,柔軟多汁、清甜爽口,便咽下腹內,頓覺神清氣爽,喜出望外,覺得青菜既能解飢止渴,又能解困療疾。於是折斷一根樹枝剜了十幾株小心翼翼地揣在懷裡帶回厲山,並栽植在神農洞前的一塊草地上,這塊草地叫百草園。 因其有顯著的食療功效,後人便將神農發現泡泡青菜的那座山稱為藥山。在有了文字之後,人們便根據口傳將泡泡青菜錄入《神農本草經》。

泡泡青素有 “冬季蔬菜之王”的美譽,主要食用嫩葉,後期也可食用嫩莖,口感鮮、甜、嫩、爽,有清火、排毒、促消化、降血壓、 保護肝臟和醒酒的功效。泡泡青在霜凍前與霜凍後口味會有很大的改變,霜凍或者雪冰之後,菜葉越發鮮亮濃綠,營養富集於菜葉上,口味更加濃郁清新,所以本地人喜好寒凍之後採摘,一般在春節前後上市。在隨州當地有個習俗,家家戶戶大年三十的年飯桌上,都會有一盤清炒泡泡青,吃了泡泡青菜, 一年四季,清清淨淨,取四季清潔,平安如意之寓意

泡泡青是越冬露天栽培蔬菜,通常9月中、下旬開始分期播種,11月至次年2-3月採收上市。 由於生長期在寒冷的冬季,因此無病蟲害,也不須使用農藥,是真正天然的時令蔬菜。原產地自然地理範圍是: 北緯31°19′—32°26′,東徑112°43′—113°46′,屬於北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是濕潤半濕潤氣候過渡帶,兼有南北方優越的自然條件,超此地域範圍,種植會發生很大的變異,失去原有風味,曾有人將泡泡青種子帶到外地種植,但長出來的菜色淡、不起泡、葉夾長、起高桿。無論是外形還是味道都與隨州本土泡泡青相差甚遠。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泡泡青對氣候和地域環境有很強的選擇性,只有在隨州這種南北過渡地帶冬季乾冷霜凍的氣候條件下,才能長出隨州特色的泡泡青。因而泡泡青成為隨州的特產蔬菜,全國獨一無二,是隨州人招待貴賓、饋贈外地親朋好友的佳品。

由於泡泡青有很強的季節性,生長緩慢且多為一次性採摘,不能像白菜蘿蔔一樣大量供應,所以這種蔬菜 在“隋地”以外屬於特別小眾,僅在一百公里之外的省會武漢,除了在一些特供酒店可以吃到,一般的街頭巷尾難見其蹤跡,更不用說其它省市 地區。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地區間的人文交流日益頻繁,泡泡青越來越為外地人所知,口碑也越來越好,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隨州泡泡青”先後獲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和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登記,引起市領導高度重視,全力打造“隋地”泡泡青特產經濟,才從近些年開始風靡大江南北,走俏北京超市,搶占上海灘頭!

可以這么說泡泡青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隋人”的一種鄉土情結。外 地人嘗了會讚不絕口,本地人吃了若平淡,那是因為沒出遠門!

安居豆皮

薄如紙張,筋似皮條,且價廉物美。外表上色澤晶瑩、薄如蟬翼,口感上香脆,味道細膩,咬一口滿嘴跑香,回味無窮。這就是安居豆皮。

主料:綠豆皮、肉未、3張、油、香蔥。

安居鎮[湖北隨縣安居鎮] 安居鎮[湖北隨縣安居鎮]

製作:
1、將秈米、綠豆(1∶1)分別淘淨,各放水中浸泡10小時混合一起,帶水磨成糊待用。制豆皮時,先在熱鍋上抹點素油,倒入豆皮糊料,攤成蛋皮狀豆皮。
2、豆皮切10厘米長條,肉沫炒熟調味,加入香蔥花,均勻鋪在豆皮上,將豆皮疊成四折待制。
3、炒鍋上爐倒油燒至6成熱時,投入豆皮兩面煎黃,起鍋改刀成2公分寬的條裝盤即可。此菜屬純綠豆製作,蔥香味特濃。

經濟情況

安居鎮衛星圖 安居鎮衛星圖

安居鎮距316國道15公里,隨宜公路(省級)和福銀(漢十)高速公路貫穿全境,福銀(漢十)高速公路在距鎮區中心2公里處設有站點。3300門程控電話網路和行動電話網路覆蓋全鎮,110千伏變電站和日供水3000噸自來水廠可充分滿足工農業生產及居民生活需要。2009年,全鎮共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2.6億元,同比增長13.5%,其中工業產值7.1億元,銷售收入6.8億元,規模以上企業產值4.6億元,利稅3717萬元,同比分別增長28%、30.1%、32.2%、 26.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實現財政收入231萬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000萬元,實現出口創匯50萬美元,分別比去年增長32 % 、23.5%、47.7%、8.6%,農村人平純收入5800元,同比增加400元。各項經濟指標呈穩定增長態勢,實現了任務與時間同步,經濟社會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文化教育

安居鎮中國小名錄

安居中心學校 (國中) 隨縣安居鎮中心學校位於隨西南15公里處,南臨安南山,東臨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基地——安居羊子山,西北有嗟水河和溳水河穿境而匯,地理位置獨特,環境優雅、空氣新鮮,素有“人才搖籃”的美譽。學校校園環境優美、布局規範合理、教學設備齊全,占地面積44460㎡,校舍建築面積15490㎡,綠化面積16895㎡,建有功能齊全的理化生實驗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圖書室、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微機室、班班通電子教室,多功能學生禮堂,條件良好的學生公寓、設備齊全的體育運動場。學校現有2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117人,師資力量雄厚,教職工156人,專任教師105名,一線教師中,本科學歷76名,高級教師22名,中學一級教師76人,市、區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24名。經過近六十五載和一代又一代安中人的不懈努力,學校秉承“育名生、樹名師、創名校”的辦學目標,砥礪出“厚德、篤學、鑄能、健體”的校訓,孕育了“誠信、務實、和諧、進取”的優良校風和“敬業、愛生、民主、超越”的教風。讓學生快樂生活,揚帆起航,讓老師能夠過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安居鎮中心國小 悠悠安南山聆聽,滔滔溳水河見證。安居鎮中心國小建於1904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辦校歷史。學校現占地面積28600平方米,建築面積8875平方米,現有1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48人,教職員工75人,其中專任教師70人。如今走進安居鎮中心國小,目之所及,鼻翼所觸,是恬淡的雅氣,濃郁的書氣,內斂的大氣;是無盡的詩意,無垠的寫意,無限的創意。寬闊、平坦、碧綠的操場上,綠樹環繞,花香襲人,舉目而望,一幅“走好每一步,從今天開始”的巨型條幅,包容著學校鮮活而亮麗的教育理想,激發莘莘學子學海泛舟的渴望,點燃了教師“和孩子們一起飛翔”的激情與夢想。
安居鎮第二國小 在巍峨的隨縣安居鎮安南山下,悠悠的溳水湖畔,閃耀著一顆璀璨的教育明珠——安居鎮第二國小。學校校園用地面積約32818平方米,學校綠化用地面積12000平方米,運動場地面積8160平方米,校園建築面積12095平方米。在職教職工93人,其中專任教師92人,中學高級教師6人,國小高級教師68人,具有大專學歷50人,本科學歷18人,學歷合格率為100%。學校設施齊全,環境優雅、管理科學,師資力量雄厚,文化氛圍濃郁,是求知求學的理想場所。學校建有教學樓二幢,教師住宅樓六幢。學校裝備了現代化的多媒體室、校園網路、微機室、教工活動室等。近年來,教師在各級各類刊物公開發表教育教學論文60餘篇,在各類教學競賽中獲省級獎8人次,市級獎近200人次,學生在各級競賽中獲獎300餘人次。學校先後榮獲“湖北省衛生先進單位”、“曾都區文明單位”、“曾都區語言文字示範學校”、“曾都區少先隊工作示範學校”、“隨縣課內比教學先進單位”“隨州市少先隊紅旗大隊”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安居鎮第三國小隨縣安居鎮第三國小占地面積4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764平方米,綠化面積13500平方米。現有21個教學班,學生918人,教職工84人,專職教師75人。在多年的發展與文化積澱的基礎上,學校提出了“文明·博學·求實·進取·嚴謹·愛生·樂學·善思 ”的校訓;確定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的辦學理念;明確了“培養德才兼備的現代君子”辦學目標。學校以特色求發展,以質量求生存,讓可愛的農村孩子們在這裡邁好了人生的第一步,揚帆起航;讓辛勤的教師們在這裡過上了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近年來學校積極踐行新教育,著力實施特色辦學,形成了國語暢響校園、武術操強健體魄、繽紛社團展風采、新教育結碩果四大特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