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一控”中國經濟發展主基調
從“遏制經濟成長由偏快轉為過熱”,變化為“防止經濟成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繼而又調整為當前的“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
去年以來中央對巨觀調控政策的幾次調整,折射出一種什麼樣的巨觀經濟形勢,釋放出什麼信號,備受矚目。
正確分析經濟形勢,科學決策調控措施
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當前的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重要關口。半年剛過,胡錦濤總書記就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中共中央還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通報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情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的基本方針和主要任務,並就經濟工作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為了全面正確判斷當前經濟形勢,提出下半年經濟工作的政策措施,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分別到各地考察,了解經濟運行情況,召開多次經濟形勢座談會,聽取地方負責人、經濟專家和企業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人們注意到,在黨中央、國務院就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所進行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中,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被擺在突出位置,並被反覆強調。“在中國經濟有所降溫的背景下,巨觀調控的任務和手段及時、靈活地予以調整,顯示了中央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和駕馭更加成熟和自信。”有經濟專家解讀說。可以看出,以保發展、控物價為主要內容的“一保一控”,成為下半年我國巨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以‘保發展’取代‘防過熱’,措詞之變傳遞出對經濟過熱警報的解除,以及對未來經濟下滑甚至硬著陸的擔憂和重視。”經濟學家王小廣認為。上半年中國經濟朝著巨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穩步發展。但受國際因素的影響,沿海一些出口企業出現生產經營困難,一些企業利潤出現大幅減少,就業壓力加大,經濟成長放緩跡象開始顯現。“此次‘變調’表明經濟下滑已受到上層更多的關注。”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
同時,抑制通貨膨脹繼續被擺放在下半年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斌認為,國內油價上調、鐵礦石等初級商品的進口價格上漲,PPI將在下半年維持較高的水平,並很可能傳導到CPI,導致CPI可能再次升高,下半年通貨膨脹的壓力並未減緩。
全國人大財經委發布的一份報告也警示,當前全球通貨膨脹不斷加劇已在多國蔓延。這份報告還認為,通貨膨脹一旦超過一定水平而得不到有效控制,將改變居民和企業的預期,對經濟產生嚴重的破壞性後果。
“中國經濟正處於從過熱向平穩水平回歸的調整期,把抑制通貨膨脹放在下半年調控的突出位置,保持巨觀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
穩定性,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張斌認為。宏調新變局:穩定政策、適時微調,區別對待、有保有壓
從“雙防”方針到“一保一控”,透露出中央在巨觀調控思路上的微妙變化,對於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國的經濟發展將產生直接影響。
針對做好下半年的經濟工作,中央強調指出,必須穩定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必須適時微調,把握好巨觀調控的重點、節奏、力度;必須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靈活而準確地解決問題。
“這意味著,在具體調控措施上,一方面將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另一方面,將增強調控的靈活性,以財政和貨幣等多種手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認為。
“穩定政策和適時微調是巨觀調控的基本要務,巨觀調控政策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保持經濟發展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所所長汪同三認為,不能因為政策調整而使經濟出現大起大落。
目前,抑制通貨膨脹仍被放在突出位置,這表明,我國巨觀調控的總體基調沒有改變。在政策基調穩定的情況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則將主要通過政策的適時微調來實現。
經濟界分析人士認為,增長和通脹之間的兩難困局可能將在一定時期內繼續存在。下半年,在尋求兩者平衡的努力中,國家將更多地把政策著眼點放在結構方面,更多地通過結構性調整來解決問題。例如,擴大國內需求尤其是消費需求,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等。
“以前我們的巨觀調控政策一般偏重於總量調控,現在,不僅考慮總量問題,也更加重視結構問題,通過結構調整來實現總量上的調控。”汪同三說。
自8月1日起,我國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等的出口退稅率從11%提高至13%,同時取消了部分農藥產品、部分有機胂產品及部分電池產品等的出口退稅。此舉被廣泛認為是政策適時微調的開始。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莊健說,在出口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出口退稅率的調整並非一味地保出口,而是堅持了有保有壓的原則。
為了穩定消費需求,防止經濟出現大幅下滑,全國人大財經委還建議,進一步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降低儲蓄存款利息稅稅率等。
下半年的貨幣政策走勢也將在穩定的前提下,更多地體現出靈活性。“考慮到國際通脹因素,當前金融調控政策必須保持穩定;同時,將更加靈活地針對一些行業、企業進行政策傾斜,以保證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莊健說。
近日從央行貨幣政
策委員會透出訊息,今後要進一步調整和最佳化信貸結構,堅持有保有壓,加大對“三農”、災後重建、助學、消費和帶動就業多且特別困難行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引導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合適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增加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當然,未來的政策還會做出哪些調整,將取決於下一步經濟運行的實際狀況和變化性因素。
為明年和更長時間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中央在安排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指出,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著力解決制約經濟長遠發展的突出矛盾,為明年和更長時間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當前,我國經濟繼續朝著巨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國際經濟不利因素和嚴重自然災害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但是,煤電油等基礎原材料產品供應緊張,出口面臨不少困難,體制性、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同時還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較大等一些新的問題。
目前中國巨觀經濟出現高成本推進、出口額降低、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問題,既會給巨觀經濟調控帶來困難,同時也是我們推進產業結構和增長方式轉型的新機會。
“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巨觀經濟調控面臨著雙向目標,一是保證經濟平穩降溫、謹防‘急剎車’式的短周期調控,二是利用市場開始進行自我調節的機會,為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做長期調控的準備。”張孝德說。
當前,通貨膨脹的主要因素是價格補償引發的成本推進型,所以,物價上漲過程也是價格合理反映要素稀缺程度,推進生產要素最佳化配置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這也是政府利用市場自我合理調節的契機,推進價格體制改革和增長方式轉型改革的好機會。”發展和改革委有關人士指出。
由於此次價格上漲也是對資源稀缺性的反應,所以這對於淘汰高能耗、低效率企業,推進增長方式轉型是一個契機。“要利用這個機會制定相關政策,鼓勵企業通過提高生產率、進行科技創新來消化通貨膨脹帶來的高成本,同時,要出台有關政策鼓勵企業通過兼併重組、資本市場等多種渠道,實現產業轉型。”這位人士說。
實際上,目前我國巨觀經濟面上市場自我逆向調節機制已經開始啟動,產業投資高峰期開始自我收縮,多年來巨觀調控政策積累性效應滯後釋放。無論從反映經濟成長的前半年巨觀數據看,還是從中國經濟成長的長周期看,目前中國巨觀經濟出現的降溫現象,一方面標
志著巨觀調控效果開始顯現,另一方面標誌著為新一輪經濟成長進行預熱的產業結構和增長方式的調整時期正在來臨。“在中國經濟開始降溫進入調整期的過程中,最主要的目標是保證經濟成長不要大起大落,保持一個健康、穩定的增長速度。”張孝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