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一控”中國經濟發展主基調
從“遏制經濟成長由偏快轉為過熱”,變化為“防止經濟成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繼而又調整為當前的“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
去年以來中央對巨觀調控政策的幾次調整,折射出一種什麼樣的巨觀經濟形勢,釋放出什麼信號,備受矚目。
正確分析經濟形勢,科學決策調控措施
![一保一控](/img/f/abd/nBnauM3X0cjM2QTN3QTN4QjMyITM0IzN1QjMwADMwAzMxAzL0U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一保一控](/img/6/e88/nBnauM3X4UDN0YjNxQzN5kjMyITM0IzN1QjMwADMwAzMxAzL0c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此次‘變調’表明經濟下滑已受到上層更多的關注。”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
同時,抑制通貨膨脹繼續被擺放在下半年經濟工作的突出位置。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斌認為,國內油價上調、鐵礦石等初級商品的進口價格上漲,PPI將在下半年維持較高的水平,並很可能傳導到CPI,導致CPI可能再次升高,下半年通貨膨脹的壓力並未減緩。
全國人大財經委發布的一份報告也警示,當前全球通貨膨脹不斷加劇已在多國蔓延。這份報告還認為,通貨膨脹一旦超過一定水平而得不到有效控制,將改變居民和企業的預期,對經濟產生嚴重的破壞性後果。
“中國經濟正處於從過熱向平穩水平回歸的調整期,把抑制通貨膨脹放在下半年調控的突出位置,保持巨觀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
![一保一控](/img/c/931/nBnauM3X4AjMwIzN0czN5kjMyITM0IzN1QjMwADMwAzMxAzL3c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宏調新變局:穩定政策、適時微調,區別對待、有保有壓
從“雙防”方針到“一保一控”,透露出中央在巨觀調控思路上的微妙變化,對於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國的經濟發展將產生直接影響。
針對做好下半年的經濟工作,中央強調指出,必須穩定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必須適時微調,把握好巨觀調控的重點、節奏、力度;必須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靈活而準確地解決問題。
“這意味著,在具體調控措施上,一方面將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另一方面,將增強調控的靈活性,以財政和貨幣等多種手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認為。
“穩定政策和適時微調是巨觀調控的基本要務,巨觀調控政策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保持經濟發展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所所長汪同三認為,不能因為政策調整而使經濟出現大起大落。
目前,抑制通貨膨脹仍被放在突出位置,這表明,我國巨觀調控的總體基調沒有改變。在政策基調穩定的情況下,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則將主要通過政策的適時微調來實現。
![一保一控](/img/8/f28/nBnauM3X4ADM0MjMwgzN5kjMyITM0IzN1QjMwADMwAzMxAzL4czL1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經濟界分析人士認為,增長和通脹之間的兩難困局可能將在一定時期內繼續存在。下半年,在尋求兩者平衡的努力中,國家將更多地把政策著眼點放在結構方面,更多地通過結構性調整來解決問題。例如,擴大國內需求尤其是消費需求,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等。
“以前我們的巨觀調控政策一般偏重於總量調控,現在,不僅考慮總量問題,也更加重視結構問題,通過結構調整來實現總量上的調控。”汪同三說。
自8月1日起,我國將部分紡織品、服裝等的出口退稅率從11%提高至13%,同時取消了部分農藥產品、部分有機胂產品及部分電池產品等的出口退稅。此舉被廣泛認為是政策適時微調的開始。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莊健說,在出口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出口退稅率的調整並非一味地保出口,而是堅持了有保有壓的原則。
為了穩定消費需求,防止經濟出現大幅下滑,全國人大財經委還建議,進一步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降低儲蓄存款利息稅稅率等。
下半年的貨幣政策走勢也將在穩定的前提下,更多地體現出靈活性。“考慮到國際通脹因素,當前金融調控政策必須保持穩定;同時,將更加靈活地針對一些行業、企業進行政策傾斜,以保證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莊健說。
近日從央行貨幣政
![一保一控](/img/4/b5b/nBnauM3XzATMxgDO1gzN5kjMyITM0IzN1QjMwADMwAzMxAzL4c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當然,未來的政策還會做出哪些調整,將取決於下一步經濟運行的實際狀況和變化性因素。
為明年和更長時間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中央在安排下半年經濟工作時指出,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著力解決制約經濟長遠發展的突出矛盾,為明年和更長時間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當前,我國經濟繼續朝著巨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國際經濟不利因素和嚴重自然災害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但是,煤電油等基礎原材料產品供應緊張,出口面臨不少困難,體制性、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同時還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較大等一些新的問題。
目前中國巨觀經濟出現高成本推進、出口額降低、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問題,既會給巨觀經濟調控帶來困難,同時也是我們推進產業結構和增長方式轉型的新機會。
“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巨觀經濟調控面臨著雙向目標,一是保證經濟平穩降溫、謹防‘急剎車’式的短周期調控,二是利用市場開始進行自我調節的機會,為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做長期調控的準備。”張孝德說。
當前,通貨膨脹的主要因素是價格補償引發的成本推進型,所以,物價上漲過程也是價格合理反映要素稀缺程度,推進生產要素最佳化配置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這也是政府利用市場自我合理調節的契機,推進價格體制改革和增長方式轉型改革的好機會。”發展和改革委有關人士指出。
![一保一控](/img/6/5c0/nBnauM3X2ITMyQDN1IzN5kjMyITM0IzN1QjMwADMwAzMxAzLyc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由於此次價格上漲也是對資源稀缺性的反應,所以這對於淘汰高能耗、低效率企業,推進增長方式轉型是一個契機。“要利用這個機會制定相關政策,鼓勵企業通過提高生產率、進行科技創新來消化通貨膨脹帶來的高成本,同時,要出台有關政策鼓勵企業通過兼併重組、資本市場等多種渠道,實現產業轉型。”這位人士說。
實際上,目前我國巨觀經濟面上市場自我逆向調節機制已經開始啟動,產業投資高峰期開始自我收縮,多年來巨觀調控政策積累性效應滯後釋放。無論從反映經濟成長的前半年巨觀數據看,還是從中國經濟成長的長周期看,目前中國巨觀經濟出現的降溫現象,一方面標
![一保一控](/img/8/9f5/nBnauM3X0UDN0ATO0MzN5kjMyITM0IzN1QjMwADMwAzMxAzLzc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在中國經濟開始降溫進入調整期的過程中,最主要的目標是保證經濟成長不要大起大落,保持一個健康、穩定的增長速度。”張孝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