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慘案遺址

一·三慘案遺址

一·三慘案遺址在湖北省武漢市漢口苗家碼頭,原江漢關前華界與英租界交界處的空坪。1959年由武漢市人民委員會公布為市級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27年1月3日,英國水兵在江漢關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一·三”慘案,時任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的陳友仁在人民民眾的支持下,通過一個多月的談判,國民政府於1927年3月15日起正式收回漢口英租界。

基本信息

簡介

一·三慘案遺址漢口英租界
1927年1月1日開始,武漢市民集會慶祝北伐戰爭勝利和國民政府遷都武漢,並舉行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1927年1月3日下午,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宣傳員在這裡演講時,英租界當局從停泊在江面的英艦上調集大批武裝水兵登入,用刺刀驅趕聽講的民眾,當場殺害碼頭工會會員1人,刺傷數十人,史稱“一·三”慘案。慘案發生後,在總工會李立三劉少奇指揮下,於1927年1月5日舉行30萬人參加的追悼“一·三”死難同胞大會。會議決定封鎖英租界,對英國殖民當局總罷工。會後,碼頭工人糾察隊和工人隊伍衝進英租界,驅逐英國巡捕,接管英租界。後經國民政府與英國談判,於1927年2月19日收回漢口英租界。

慘案發展

一·三慘案遺址苗家碼頭
1926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由廣東出師北伐,到1926年10月10日,依次連克長沙南昌武昌和漢口等重鎮,大敗直系軍閥吳佩孚,自稱“五省聯軍總司令”的孫傳芳亦逃竄。北伐軍的節節勝利,極大地震撼了英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殖民統治。早在1925年5月30日,英帝國主義在上海製造了五卅慘案,1925年6月11日和6月23日,又先後在漢口和廣州製造了“六—一慘案”與“沙基慘案”。當時,武漢學界致電北洋軍閥政府時,就明確提出了“收回英租界”的主張。中國共產黨1926年7月召開的四屆三中全會,也主張“特別注重反對英國。”
北伐開始以後,英帝國主義不僅以錢財和軍火援助北洋軍閥,反對中國革命,還調遣軍艦來華,直接向中國人民進行武裝挑釁,1926年9月5日,英國軍艦公然炮轟四川萬縣,以致當地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巨大損失,當北伐軍逼近武昌時,英帝國主義極力煽動列強採取一致行為,妄圖阻止北伐軍前進。北伐軍攻進漢口後,英帝國主義故意阻撓,不許北伐軍經過英租界追擊吳佩孚殘部。還通過在英租界出版的英文《楚報》,大肆低毀武漢地區日益發展的工人運動。1926年11月26日,在英帝國主義的策劃下,駐武漢的各外國領事,正式向國民政府提出“抗議”,要求“取締武漢工人運動”。

慘案經過

一·三慘案遺址1927年1月3日,國民革命軍開入英租界維持秩序
1926年12月26日,在李立三、劉少奇、董必武等主持下,武漢各界人民分別在武昌和漢口召開了反英大會,大會發出了宣言,要求中國政府對英經濟絕交,立即收回妨礙革命工作的租界。就在這一天,英國油輪在黃岡團風江面撞沉中國商輪,使400名同胞遇難,訊息傳來,武漢人民怒不可遏,與英帝國主義的矛盾更加突出,鬥爭也更加尖銳了。為了慶祝北伐勝利和國民政府由廣州遷都武漢,從1927年元旦起,在中共湖北區委和國民黨湖北省、漢口特別市黨部的領導下,三鎮人民連續舉行盛大集會,開展宣傳活動,三鎮人民齊歡騰。
1927年1月3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宣傳隊在江漢關(今武漢關)側邊的廣場上演講,秩序本來很好,英國水兵卻突然結隊衝過來,用刺刀驅殺聽講民眾,當場將縫包工會會員李大生和年僅10歲的方漢山的肚子刺穿,腸子流出,還有幾名工人受重傷,輕傷者30多人。這就是“一·三慘案”。慘案發生後,武漢地區群情激憤,各民眾團體召開緊急聯席會議,當場議決了8條對英辦法,並推派14名代表到國民政府去,請政府據此向英國領事提出嚴重交涉,限72小時內圓滿答覆,否則請政府採取斷然行動。1927年1月5日中午,在李立三、劉少奇的指揮下,在漢口濟生三馬路(今友誼路)召開了有30萬人參加的“追悼一·三死難同胞暨反英示威大會”。

慘案收復

一·三慘案遺址1927年1月5日武漢市民追悼"一·三"死難同胞和反英示威運動大會
1927年1月5日的示威大會後,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共產黨海員工人周和亮坐著划子繞進英租界江邊有碼頭工人和海員工人的地方上岸,送來了示威隊伍的袖章。等在那裡的工人,在一些帶有袖章的帶隊人的指揮下,立刻匯合成幾股洪流。在太平街(今江漢路南段,鄱陽街到江邊一帶)遊行的民眾,一鼓作氣地越過了英租界裡密布的鐵絲網和堆積如山的沙包,在裡應外合的情況下,打開了英租界緊閉著的鐵門。內外的示威隊伍會師後,沿途高呼口號,占領了英租界巡捕房,在一些屋頂上,升起了中國的國旗。由於舉國上下一致堅持不懈的鬥爭,加上國際無產階級和世界革命人民的紛紛聲援,構成了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的堅強後盾。中英雙方累計進行了16次談判,陳友仁據理力爭,英國駐華使館參贊阿馬利理屈詞窮,終於在2月19日簽訂了《收回漢口英租界之協定》,收回了英帝國主義在漢口盤踞了66年的“國中之國”。這是中國人民反帝鬥爭史上的創舉,震驚了全世界,開創了中國近代外交史上的新紀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