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四首

雜詩四首

這組詩共四首,其風格與初唐詩文革新人物陳子昂以及張說的政治門生張九齡的《感遇》詩相似。第一首詩結尾用銅雀台的主題,“西陵”是曹操的墳墓。第二聯的懷古主題是七世紀末、八世紀初復古詩的特徵,首聯的突兀隱喻則是一個世紀後復古詩的先聲。第四首與大部分《感遇》詩一樣,徹頭徹尾地晦澀難解,但其傾向顯然是佛教。由於佛教後來被認為與復古水火不相容,這裡把佛理思考詩與復古詩的典型主題放在一起,是十分奇特的。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雜詩四首》
【創作年代】唐代
【作者姓名】張說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雜詩四首
【其一】
抱薰心常焦,舉旆心常搖。
天長地自久,歡樂能幾朝。
君看西陵樹,歌舞為誰嬌。

【其二】
山閒苦積雨,木落悲時遽。
賞心凡幾人,良辰在何處。
觸石滿堂侈,灑我終夕慮。
客鳥懷主人,銜花未能去。
剖珠貴分明,琢玉思堅貞。
要君意如此,終始莫相輕。
【其三】
問子青霞意,何事留朱軒。
自言心遠俗,未始跡辭喧。
過蒙良時幸,側息吏途煩。
簪纓非宿好,文史棄前言。
夕臥北窗下,夢歸南山園。
白雲慚幽谷,清風愧泉源。
十年茲賞廢,佳期今復存。
掛冠謝朝侶,星駕別君門。
【其四】
默念群疑起,玄通百慮清。
初心滅陽艷,復見湛虛明。
悟滅心非盡,求虛見後生。
應將無住法,修到不成名。

作者簡介

張說
(667—730)初盛唐之際文學家。字道濟,一字說之,洛陽人。公元689年(永昌元年),舉賢良方正,授太子校書郎。因不肯依附張易之兄弟,忤旨,被流放欽州。唐中宗復位,召回,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任兵部侍郎。公元711年(景雲二年)任宰相,監修國史。玄宗時封燕國公,任中書令。因與姚崇不和,貶為相州刺史,再貶岳州刺史。公元721年(開元九年),復為宰相。翌年出任朔方軍節度大使,官至右丞相兼中書令。張說掌文學之任共三十年。文筆雄健,才思敏捷,朝廷重要文誥,多出其手,與許國公蘇頲並稱“燕許大手筆”。尤其擅長於碑文、墓誌的寫作,其詩除應制奉和之作外,有不少佳作傳世。有《張燕公集》《燕公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