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雞窩窪是位於秦嶺深處的一個小山村,這裡住著兩戶農家。灰灰衣食溫飽,唯一不稱心的事情是老婆桂蘭不生育;年輕的禾禾見過山外的世界,不甘心總呆在山裡,想趁農村改革的新形勢多掙些前,但燒磚、養魚、賣豆腐都以失敗告終,妻子秋絨也因受不了他的不務正業與他離婚。但桂蘭同情並支援禾禾,並想撮合他與秋絨複合,但秋絨對禾禾早已心灰意冷。灰灰則一直把秋絨當弟媳看,全心全意地幫她經營莊稼,喜歡秋絨的孩子栓栓,並認為秋絨才是真正的賢妻良母。後經過種種波折,桂蘭與禾禾在不斷嘗試新事業中產生了感情,桂蘭與灰灰離婚,同禾禾走到了一起。兩人得到信用社的貸款,買來發電機為小山村帶來光亮。而灰灰則和能生育的秋絨結了婚。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杜源 | 禾禾 | |
岳紅 | 桂蘭 | |
辛明 | 灰灰 | |
徐守莉 | 秋絨 | |
二水 | 譚希和 | |
二嬸 | 邱渝貞 | |
楊新鳴 | 阿承 | |
職員表
出品人 | 吳天明 |
製作人 | 何曉黎 |
原著 | 賈平凹 |
導演 | 顏學恕 |
副導演(助理) | 曹景陽 |
編劇 | 顏學恕、竹子 |
攝影 | 米家慶 |
配樂 | 許友夫 |
剪輯 | 薛效強 |
道具 | 常保康 |
美術設計 | 李行震 |
造型設計 | 肖智武 |
服裝設計 | 麻利平 |
燈光 | 邵啟永 |
錄音 | 李嵐華 |
布景師 | 張德勤 |
編輯 | 李彬 |
擬音 | 楊曉謙 |
演奏 | 陝西樂團 |
指揮 | 仇明德 |
幕後花絮
1984年,演員辛明在北影招待所碰到了顏學恕導演,顏學恕給他看了劇本,辛明看完後迫不及待地去找顏導演,表示想演“灰灰”。當時這個角色已經有五位候選人,但是辛明跟導演說前面的演員都沒有他合適,結果導演答應讓他試一試。
辛明、岳紅、杜原、徐守莉幾個人因為要演兩對夫婦,除了每天做小品,導演還安排他們到鄉下體驗生活。本來說好一周后來接他們,結果寒冬大雪封山,他們在鄉下困了一個月。在那期間,辛明等人沒有錢,只好借糧食、借炭,還到供銷社借過期水果罐頭,後來當地人都不敢借他們東西了。在體驗生活時,他們幾個人女的學納鞋底、照顧孩子,男的犁地、拉套,變得和當地農民一個樣,以至於一個月後攝製組來接人時幾乎認不出他們了。導演很高興,立刻和他們簽了演出契約。
在拍攝期間,辛明覺得自己演得還行,但是遲遲得不到導演肯定,導演覺得他還有表演的痕跡。拍了大概三分之一時,辛明有點想打退堂鼓了。其實,西影廠長吳天明看完第一批樣片後,對辛明的表現給予充分肯定,只不過顏導演沒有馬上告訴辛明,為的是激勵他演得更出彩。
獲獎記錄
時間 | 獲獎獎項 | 獲獎方 | 結果 |
1986年 | 第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 最佳故事片 | 《野山》 | 獲獎 |
最佳導演 | 顏學恕 |
最佳女主角 | 岳紅 |
最佳男配角 | 辛明 |
最佳錄音 | 李嵐華 |
最佳造型設計 | 肖智武 |
最佳編劇 | 顏學恕、竹子 | 提名 |
第3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 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推廣獎-新電影論壇 | 顏學恕 | 獲獎 |
1985年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 | 優秀故事片 | 《野山》 | 獲獎 |
第三屆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電影大獎 | 《野山》 | 獲獎 |
影片評價
該片是一部可以嗅到“土味”的電影,令人看得十分愜意舒服。(香港《大影畫》主編列孚評)
《野山》不是之前很多“家家戶戶團結奮進集體掙工分發家致富”的政策式電影,觀眾看不到欣欣向榮、金黃麥浪式的熱烈場景,但能從片中感到一股濃郁的泥土氣息、看到充滿野山風情的小山窪和聽到改革年代莊戶人家前進的腳步聲。導演極力追求生活的真實自然、質樸和諧,深層又潛藏著無窮的現代意識。該片將改革致富這個大的時代背景推到後面,而把主要力量放在這四位主人公日常生活中相互關係的微妙變化以及人物性格、心理的複雜走向上。通過人物內心的變化和自覺認同,折射出時代的變化。(網易娛樂評)
歷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