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池春》

《謝池春》

《謝池春》是詞牌名,又稱為《玉蓮花》、《怕春歸》、《風中柳》、《風可柳令》、《賣花聲》等。有多種格體,俱是雙調,上下片各六名。分為格一,雙調,六十六字。前後段各六句,四仄韻。格二,雙調,六十四字。前後段各六句,五仄韻。格三,雙調,六十四字。前後段各六句,四仄韻。

《謝池春》《謝池春》

代表作一

《謝池春》《謝池春》
李之儀

殘寒銷盡,
疏雨過,
清明後。
花徑斂余紅,
風沼縈新皺。
乳燕穿庭戶,
飛絮沾襟袖。
正佳時,
仍晚晝,
著人滋味,
真箇濃如酒。
移帶眼
空只恁、
厭厭瘦。
不見又思量,
見了還依舊。
為問頻相見,
何似長相守。
天不老,
人未偶。
且將此恨,
分付庭前柳。

韻調

《謝池春》《謝池春》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上三下二)。
△△△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
仄平平平仄(上三下二)。仄平平、仄平平仄。
△△
(前後闋基本相同,只有前闋首句與後闋首句稍異。此調平仄較嚴。)

注釋

《謝池春》《謝池春》
這首《謝池春》用通俗淺近的語言,寫離別相思之苦,其中可以看出柳永“市民詞”的影響。
開頭三句,點出節令,中間隔過四句之後,又說“正佳時,仍晚晝”,繼續點出黃昏時分。這樣,所謂“正佳時”的“佳”字,才算有著落,有根據。可見章法針腳之綿密。上片寫景,以“花徑斂余紅”等四個五言句子為主體的。這四句,筆鋒觸及了構成春天景物的眾多方面,又各用一個非常恰當的動詞把它們緊密相聯,點得活生,有聲有色,有動有靜。在“飛絮沾襟袖”一句里,已經暗示了“人”的存在,為過片處的“著人滋味,真箇濃如酒”作一鋪敘。著人,是“讓人感覺到”的意思”;“滋味”究竟是什麼,卻不能說得具體,只好用酒來比喻,而且又用“濃”來形容,用“真箇”來強調,以誘讀者儘量用自己的感受和經驗去理解那種“滋味”,從而把這個比較抽象的概念變得可以體會、可以感悟。
過片後的四個五言句,是這首詞抒情部分的核心內容了。這四句寫得深,寫得細,它把“不見”和“相見”、“相見”和“相守”逐對比較。冠以“為問”二字,表明這還只是一種認識,一種追求,只能祈之於天、謀之於人,可是“天不老,人未偶”,仍然不得解決。“天不老”,本於李賀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反過來說,天不老也就是天無情,不肯幫忙,於是“人未偶”,目前還處於離別相思的境地,實在沒有辦法,只好“且將此恨,分付庭前柳”。分付,有交託之義。將相思別恨交付庭前垂柳,則留下了各式各樣的思索的餘地,正所謂含蓄而雋永。

譯文

《謝池春》《謝池春》
冬日的殘寒散盡,下過稀疏的春雨已過了清明時候。花間的小徑聚斂著殘餘的落紅,微風吹過池沼縈繞起新的波縐,小燕子在庭院門窗間穿飛,飄飛的柳絮沾上了衣襟兩袖。正是美妙時辰,夜晚連著白晝。令人感到滋味深厚,真箇是濃似醇。頻繁地移動腰帶的空眼,只是那么白白眼看著病懨懨地消瘦,不見她卻又相思,見了她卻還是分離,相思依舊。為此要問與其頻頻相見,何如永遠親密廝守?天公無情天不老,人有情卻落得孤獨無偶,這份相思別恨誰理解,姑且將它交託庭前的垂柳。

賞析

《謝池春》《謝池春》
這首詞是抒寫傷春相思之作。上片寫清明景象:“余紅”斂繁於花徑,“新皺”縈適於池沼,“乳燕”穿飛於庭戶,“飛絮”沾惹於襟袖。一句一景,而斂、縈、穿、沾四個動詞使地、池、空、人四幅畫面有聲有色,動靜兼備,錯落有致地同物及人。冬日的殘寒散盡,下過稀疏的春雨已過了清明時候。花間的小徑聚斂著殘餘的落紅,微風吹過池沼縈繞起新的波縐,小燕子在庭院門窗間穿飛,飄飛的柳絮沾上了衣襟兩袖。

下片抒相思愁恨,頻移帶眼含蓄地暗示相思日深,乃至為相思煎熬而懨懨病瘦。“何以”二字透出一種無把握的猶疑味道,顯然造成相思苦惱現狀的原因,是一種個人難以抗拒或難以解決的力量。天公無情天不老,人有情卻落得孤獨無偶,這份相思別恨誰理解,姑且將它交託庭前的垂柳。全詞上片以景寫情,真箇濃如酒。下片敘別相後相思,以生動活的俚俗之語,寫細膩委婉的別離之情。這首詞寫春思委婉細膩,情意纏綿,情景兼美。

作者

李之儀(1038-1117),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滄州無棣(今山東境內)人。宋神宗三年進士,後從蘇軾於定州幕府。徽宗初因故獲罪,被編管太平州(今安徽當塗縣),終朝請大夫。有《姑溪詞》

代表作二

《謝池春》《謝池春》

謝池春

宋·陸游

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

陣雲高、狼煙夜舉。

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多來誤。

功名夢斷,卻泛扁舟吳楚。

漫悲歌、傷懷弔古。

煙波無際,望秦關何處?嘆流年又成虛度妒!

鑑賞

這首詞應該稍早於《訴衷情》,陸游懷著為國驅馳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到過西北前線,然而由於朝廷屈辱政策占上風,幾年戎馬,卻一無成就。人已漸老,傷懷國事,無可奈何,只好發出“流年虛度”的感慨。

“壯志從戎,曾是氣吞殘虜。”陸游到王炎幕府是四十八歲,那時很想乾一番事業。“曾”字很重要,寫當時的壯年氣盛,“曾是氣吞殘虜”,領起上片,既然說“曾是”,就暗含“今日不是”了,這和下片相關合。“陣雲高、狼烽夜舉”,寫當年的戰爭氣氛之緊張,反襯意氣之盛。“朱顏青鬢”由“壯歲”來,“擁雕戈西戍”點明從戎方位,為西方前線,即指參加王炎幕府事。這兩句正面寫“壯歲從戎”的豪舉。“笑儒冠、自來多誤”,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一開頭就說:“紈絝不餓死,儒冠多誤身。”是牢騷語。這一句陸游用杜甫詩可以有兩層意思。一是當時從戎得意,以為功業指日可就,不象那些儒生皓首窮經,老死牖下。二是引起下片,說自己也是屬於“儒冠多誤身”的類型,而“儒冠誤身”正是書生的共同悲劇,自己可笑也重蹈這個覆轍。這第二層意思更重,領起下片。

“功名夢斷”是總束上片“壯歲從戎”的幾句,“卻泛扁舟吳楚”指今天的歸老江湖,和上片的生活恰成對照。“漫悲歌、傷懷弔古”寫今天的滿腔悲憤。弔古而悲歌傷懷,正因為眼看朝廷不思進取,坐失良機,將來半壁江山也根本保不住。吳楚扁舟,滿眼興亡陳跡,不由得不懷念當年前線的戰鬥氣氛。“煙波無際,望秦關何處”,這裡的“秦關”是和上面的“擁雕戈西戍”相呼應。“望秦關何處”表面上是說山河遠隔,望而不見,實際上是惋惜那樣的戰鬥氣氛不可再得。“嘆流年又成虛度”,一結感慨萬千。重點在一“又”字,表示年年希望有所建樹,卻年年是一場清夢。今年又是虛度。上面的“夢斷”、“悲歌傷懷”、“望秦關”等等都收束到這“又成虛度”幾個字上,令人不忍卒讀。

這首詞是用今昔對比來發抒自己的悲憤的。上片寫過去壯歲從戎的豪邁氣概,一往無前。下片寫今天歸老江湖的寂寞心情,萬般無奈。上片的末句轉出下片,下片“功名夢斷”又總束上文,過片的交代非常清楚緊密。上片多實寫,借景物著色,“狼烽”、“朱顏青鬢”、“雕戈”等,使人如見其躍馬立功的勃勃英姿。下片卻遺篇愁緒融入“煙波無際”之中,多用直抒情懷的唱嘆。上下片的呼應除上片末句、下片其句外,“曾是”“又成”中的“曾”和“又”兩個虛字含有無限內容,省卻許多筆墨。“卻泛”的“卻”,“漫悲歌”的“漫”,一表出乎意料,一表無可奈何,這幾個虛字的傳神作用,也是讀這首詞必須注意的地方。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