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書名:論語通譯
作 者:(春秋)孔子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出版時間:2009年08月
ISBN:9787546307992
開本:16開
定價:12.80元
出版介紹
書名:論語通譯(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
作 者:(春秋)孔丘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
ISBN:9787802066816
開本:32
定價:14.00元
內容簡介
《論語》是語錄體散文,主要是記言,用口語寫成,有著簡練、曉暢、雍容和順、迂徐含蓄的風格。許多句子內涵豐富,用意深遠,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日常生活用語,像“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小不忍則亂大謀”、“道不同不相為謀”、“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等,至今都還被人們頻繁引用,有著鮮活的生命力。《論語》的許多篇章有著很強的現場感,寥寥數語,人物情態及場景畢現。讀著它,你會恍然以為自己正置身孔門弟子中,聆聽著孔子的教誨,並不會感到太多的時空和語言的隔膜。這一切奠定了《論語》在中國散文發展史和修辭學上的地位。
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春秋後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
孔子早年喪父,家道中落,年輕時曾做過管糧倉、管放牧的小官。孔子34歲時,魯大夫孟僖子之嗣孟懿子及南宮敬叔來向他學禮,從此,他開始授徒講學。
魯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魯國內亂。孔子不滿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擅權,離魯至齊。齊景公本想任用孔子,但遭晏嬰等人的阻撓。不久孔子返回魯國。這時魯國三桓專權,孔子不想從政,便開始整理《詩》、《書》、《禮》、《樂》等典籍,並擴大自己的教學事業,其弟子越來越多,影響越來越大。
魯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孔子被任為中都宰,頗有政績,於是,由中都宰遷為司空,後又遷為大司寇。魯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齊魯央谷之會,在孔子的努力下,魯國取得了勝利,收回了被齊國侵占的鄆、灌及龜陰之田。
正當孔子企圖在魯國實現自己復興周禮的抱負時,政局有變,他感覺到自己的理想難以實現,於是就帶領弟子離開了魯國。這時孔子55歲。自此,孔子開始了14年周遊列國的漂泊生涯。他先到衛國,住了10個月,因受衛靈公的猜疑.離衛去陳。經匡時,他遭到匡人的圍困,解圍後抵蒲,不久再到衛國。然後由衛經曹至宋。宋司馬桓魃想害他,他只好離宋,經鄭至陳,在陳國住了3年。因陳經常受到晉、楚、吳等大國的侵犯,孔子便再次經蒲至衛。衛靈公曾向他清教兵陣,孔子說:“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於是,他離衛至陳,一年後又由陳遷蔡,在蔡住了3年,後來楚昭王聽說孔子在陳蔡之間,使人迎孔子。陳蔡大夫害怕孔子去楚對陳蔡不利,便派人圍困孔子,致使其斷糧。最後,楚昭王興師迎孔子,才使其免遭於難。楚昭王想以700里的戶籍封孔子,遭到令尹子西的反對。不久昭王死,孔子覺得在楚也難以施展抱負,於是又返回衛國。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季康子迎孔子,孔子歸魯。
孔子回到魯國,年已68歲。他晚年集中精力從事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典籍,刪修《春秋》。魯哀公十六年,孔子病逝。
《論語》及孔子研究書目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