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她出生於新疆,曾在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崑崙山交匯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隊當兵11年。從事醫學工作20年後,開始專業寫作,共發表作品200萬字。曾獲莊重文文學獎、當代文學獎、陳伯吹文學大獎等各種文學獎30餘次。她就是著名作家畢淑敏。她的作品充滿了醫生特有的理性,也常常起著療治人的心理創傷作用。本書收錄了畢淑敏的經典中篇小說。《補天石》講述十五名女兵在崑崙山騎兵隊所遭遇的軍旅生活。《補天石》獲北京慶祝建國40周年文學作品獎。
作者簡介
畢淑敏,女,一九五二年出生於新疆,中學就讀於北京外國語學院附屬學校。一九六九年入伍,在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崑崙山交匯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隊當兵二十一年。一九八〇年轉業回北京。從事醫學工作二十年後,開始專業寫作,共發表作品二百萬字。曾獲莊重文文學獎、小說月報第四、五、六屆百花獎、當代文學獎、陳伯吹文學獎、北京文學獎、崑崙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青年文學獎、台灣第十六屆中國時報文學獎、台灣第十七屆聯合報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三十餘次。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北師大文學碩士。
書摘
路面銀亮銀亮,龐大的轎車駛過,竟不留一絲痕跡。車輪像穿上了溜冰鞋,輕盈地朝四下歡快地滑動著。
司機雙臂僵直,頑強地操縱著方向盤。
突然,急轉彎處冰雪覆蓋下的路基,像餅乾一樣破碎了,右後輪一個打滑,然後不可遏制地瀉落下去。
轎車的重心,飛快地向右後方傾斜。司機本能地將方向盤擰麻花似的向左打去,企圖挽狂瀾於既倒。然而,根本來不及了!墨綠色的車體,像一條活潑潑的大魚,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揪得昂起頭來,擺出一種常態下絕對做不到的姿勢,仄側著半個身子,朝無邊的淵藪墜去……
那輛車翻了。
翻車的一瞬,女兵班班長朱端陽回憶起來,實在是妙不可言。沒有恐懼。恐懼都是旁觀的人或當事人事後想像出來的。翻車之前,轎車已爬行到很高的海拔,缺氧像一床厚重的濕棉被,捂得人透不過氣來,哪裡還顧得上害怕。翻車的第一個感覺,是什麼人用巨掌將她向車廂外側扇去。她想:這樣腦袋不是要撞上玻璃了?那該是很疼的吧!幸好,車窗也向外側倒下去,永遠同她保持著最初的距離。
其後的事情,朱端陽便記不清了:車廂里凡是沒有固定的水壺、背包、汽油桶,在空中飛舞起來,隨著車體迅速鏇轉。窗玻璃外忽是藍得虛偽的天,忽是銀亮的冰峰撲面而來,尖銳得要刺瞎你的雙眼,那無窮無盡的白色,仿佛車不是在空中翻騰,而是在無底的雪國里航行……嘩啦一聲,玻璃撞在凸起的岩石上,粉碎成一把碎屑,彈片一樣強有力地散開,深深楔進棉軍衣、皮大衣、人的皮膚或是任何一樣它碰上的物體。殷殷的血珠噴濺開來,留下奇形怪狀的血跡。
墜落中的車廂,是一個空洞的音箱。粗大的防滑鏈與岩石相撞,發出鋼鐵樣鏗然的響聲。凹凸不平的車頂與雪地相觸,像巨大的鼓面訇然作響。呼嘯的山風擦著窗玻璃尖銳的裂口,發出哨子一樣的嘯叫,隨著翻滾變換著韻調,像一隻嗚咽的笛。
朱端陽的腦子一片空白,直到這時,她才意識到巨大的災難降臨了。來不及思考,也無法採取任何自救或他救的措施。唯一能做到的是,把身體踡得緊緊的,兩手死死握住能抓到的任何一樣東西,把腦袋縮進肩膀……
沒有人知道司機採取過什麼措施。司機已經死了,死在方向盤和他的座椅之中,緊抵的方向盤,戳穿了他的胸。但他的腳,緊緊地踩在油門之上,也許他曾為挽救汽車,做過最後殊死的努力。也許,這完全是天意。在無數次翻車事故中,能落個全屍,便是極大的造化了。假如屍身墜人人力所無法企及的深淵,就只有永遠地留在那裡,慢慢風化,成為山的一部分了。
這一次翻車,應該感謝山勢的極其陡險。唯有崑崙山,才有這種壁立千仞的懸崖。高原轎車從空中翻下,不知翻了幾個跟頭,竟然鬼使神差地落到了下面的公路之上。瀕死的司機,不知是無意識的悸動,還是最後的責任感,踩動了油門。這輛已如同墳墓的轎車,猶如一頭被從空中扔下的兔子,四腳著地後,瘋狂地跛著腳向前……直到被堅硬的岩石擋住去路。
死一般地寂靜。好像全車的人都死了。
山風撕裂著人們的耳鼓,各處的傷口,在短暫的麻木之後,火燒般地疼痛,像蜂刺一樣蜇醒了活著的人。
朱端陽困難地從破損的車窗爬出來。門被摜得變了形,打不開了。手又被玻璃碴兒割破了,但只流了一點血,就停住了。嚴寒,是最好的止血劑。
冰冷的空氣,迅速地使她清醒了。身上到處血跡斑斑,弄不清是自己的血,還是別人的血。朱端陽拚命活動自己的四肢,揉搓自己的耳朵鼻子,以證明它們是否還在。還好,都在。而且漸漸感到疼痛,這說明功能正常。
她這才有機會打量一下四周:冰峰雪嶺一如既往,無動於衷地注視著倖存者們。唯有漂亮的高原轎車,變得叫人認不出來了。大片油漆被磕去,露出內層的鐵鏽紅鋼板,車像一隻經過偽裝的紅綠相間的怪物。車前大燈可怕地凹陷進去,燈瓦卻還閃閃發光,像死不瞑目的眼睛。前風擋玻璃被撞得粉碎,這是一種特製的玻璃,雖破碎卻並不掉下碴子,像密集的冰凌聚在一起。中心偏左處,有幾團艷紅的血污,那是司機被方向盤擠壓嘔出的。
朱端陽感到刻骨銘心的恐懼。她剛從生與死的交界線上走回來。假如翻車中她被甩了出去,假如她被車廂內的重物撞得醒不過來,假如飛濺的玻璃崩進她的眼珠,假如她的胳膊和腿在某一特定角度上像麻桿一樣被折斷……
那這個世界上,就再沒有此時此刻的朱端陽了!
在廣袤的冰雪世界裡,這個面目清秀、身材瘦小的女孩子,顯得那樣單薄渺小。
朱端陽想起了媽媽,想起了遙遠而溫暖的家。
曠野中響起一種奇怪的聲音。它清脆得像玻璃折斷,刺得人一陣陣心痛。這是朱端陽在哭。大聲地毫無顧忌地痛哭,也很有韻致,恍忽聽來,竟很像是放浪的笑。
倖存的女孩子們,抱成一團哭起來。她們全然忘記了自己是女兵。周圍山谷發出轟轟的迴響。
十幾歲女孩子的眼淚,是一種奇怪的東西。所有的怯懦畏縮以至恐懼,都能溶解在那鹹而苦的液體中,隨著痛徹肺腑的哭泣,匯進崑崙山永恆的冰雪之中。
車上的男人們,默默地注視著同他們一起經歷了死亡地獄的女孩子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他們是搭車的,多是因故探親超假或是剛出院的戰士。
女兵們斷續地停止了哭泣,聚光燈一樣,把目光指向她們的班長。
噢!我還是班長呢!朱端陽悚然一驚,這才意識到自己肩上非同小可的責任。
她們是崑崙山上第一批女兵!
目錄
補天石
轉
一厘米
生生不已
預約死亡
編後記讓快樂滋養我們的心
編輯推薦
《補天石》是畢淑敏小說精品集之一。緞子般的花穗,在露的珍珠下璀璨,像一對對明這的耳環,戴在美麗姑娘的耳上。在殘雪消融的地方,在樹根近旁的草上,一條銀色的小溪。一路歡快地流淌。在清朗的晨光中,他看到女性久違的頭髮,身上涌過一陣莫名的激動。那輕而藍的髮絲,像一塊絲帕裹住了他的心,他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妹妹,以及一切引起邊他好感的女人……
評論
即使做了小說,似乎也沒有忘記她的醫生的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眾生的鴻願,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條不紊的規章和清澈如水的醫心。她有一種把對於人的關懷和熱情悲憫,化為冷靜的處方的集道德、文學、科學於一體的思維方式寫作方式與行為方式。
——著名作家 王蒙
……所以就更顯得畢淑敏的正常、善意、祥和、冷靜乃至循規蹈矩的難能可貴。即使她寫了像《崑崙殤》這樣嚴峻的、撼人心魄的事件,她仍然保持著對於每一個當事人與責任者的善意與公平。
——著名作家 柴福善
畢淑敏的主要作品
畢淑敏是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心理學博士方向課程結業,內科主治醫師,註冊心理諮詢師。下面就讓我們盤點一下她的主要作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