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工人(2009)》

《華工人(2009)》

《華工人2009》是陳艷編撰的高等教育類作品,2009年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華工人2009》共收錄人物訪談文章101篇,其中分別介紹了教育、科技、行政、生產、商貿等領域優秀校友的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利用一年時間對各地的優秀校友進行採訪並撰寫訪談文章93篇。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華工人2009》:飲水思源,苦而彌堅。回顧學校發展歷程,不僅凝聚了華工人默默耕耘的汗水,也凝聚了廣大校友對母校的赤子之心。校友們取得的每一項成績、每一項榮譽都在為母校增添光彩,鑄造輝煌。
當這本《華工人》帶著油墨的清香送到您手中的時候,也帶去了母校的祝福和問候:衷心祝福各位校友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大展宏圖,前程似錦!

內容簡介

在欄目設定方面,《華工人2009》共設《園丁新曲》、《勤政耕耘》、《科教人生》、《巾幗明珠》、《創業凱歌》和《睿智商海》6個板塊,分別介紹了教育、科技、行政、生產、商貿等領域優秀校友的成長經歷和心路歷程,真實記錄了一代又一代華工人在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以來立足崗位、勤於奉獻、大膽開拓、勇於拼搏的奮鬥歷程和所取得的成績,抒發了廣大校友對母校的深厚情感,生動反映了學校在教書育人方面所取得的豐碩成果;在版式編排方面,每篇文章均按圖片、標題、簡介、正文的順序進行編排,圖文並茂,在設計上力求樸實大方、清新高雅,以便較全面展現校友的具體情況並方便讀者學習閱讀。

目錄

園丁新曲

智者樂山山如畫仁者樂水水無涯——訪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克復老師
十號樓的故事——訪工商管理學院首任院長厲以京老師
生命因奉獻而偉大——訪中國年紀最大的志願者之一郭心謙老師
赤子情懷——記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周少奇老師
要當好教師,先要當好學生——記輕工與食品學院曾慶孝老師
彩虹總在風雨後——訪2008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張衛國老師
樂在探索成於專注——記2008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李遠清老師
論檔案人精神——記檔案館原館長陳國堅老師
為園爭得百花艷甘將心血化春風——記宣傳部原副部長楊和文老師
獵真——記現代教育中心徐永華老師

勤政耕耘

不懈學習知曉人生——訪貴州省省委常委、秘書長張群山校友
一步一個腳印在求索中前進——訪貴陽市市委常委、秘書長王保建校友
厚積薄發把握成功——記貴州菸草專賣局副局長任林校友
人需要有理想,更需要努力奮鬥——記原廣西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黃名漢校友
做一名推動重慶發展的水手——記重慶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沈曉鍾校友
做事須有前瞻性、規劃性——訪海南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朱允山校友
身為華工人,就要為華工爭光彩——記廣東省林業局紀檢組長肖偉昌校友
一腔熱血真如碧——記湛江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黃寒校友
淡泊為大——訪湛江市人事局副調研員鍾世明校友
將青春熱血灑在大西北的特區先進工作者——訪珠海市政協副秘書長兼經濟委員會主任鄺國成校友
苦心堅持抱朴守一——記廈門市行政事業資產管理中心副主任周聖斌校友
勤勞、勤問、勤學,成就人生——記福建省泉州市電業局副局長孫健秧校友
勇於嘗試挑戰自我——訪青島市經貿委監測分析處處長李明超校友
跨越文化科技外交——記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辦公室主任詹德村校友
一枚閃光發亮的“螺絲釘”——訪韶關市城監局局長周偉源校友
技術工人與工學院的故事——記梅州市招商引資辦公室主任謝加鵬校友
教授級的電氣高工——訪原汕頭市電力局局長黃壯盛校友
智者品質——訪汕頭保稅區管理委員會主任陳棉生校友
心存志遠天地寬——訪潮州市楓溪區區委書記張時義校友
快樂人生——訪潮州市城市規劃局局長鬍鵬校友
五年礪煉創業路十載繪就豐收篇——訪潮州市郵政局局長曾俊健校友
成功路上須跋涉——記茂名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葉菠校友
感恩社會飲水思源——記茂名市菸草專賣局局長翁飛校友
源清流清心正事正——記原雲浮市環境保護局局長江志英校友
人生在於不斷奮進——訪羅定市供電局副局長沈遠威校友
孜孜求索不斷超越——訪羅定市供電局副局長譚武英校友
意氣風發自強不息——訪羅定市水務局科長唐海桂校友

科教人生

終生無悔華工人——記湖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侯清麟校友
求真務實開拓創新——訪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張義明校友
民眾對我工作的肯定就是最大的快樂——訪廣東省廣播電視大學校長楊炳生校友
耕耘29載永不休戰——記廣東海洋大學副校長陳澤球校友
做好每一天的事——訪河源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劉安華校友
濃濃茶鄉情——訪廣東省陶瓷職業技術學校校長陳史民校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記海南建築設計院院長羅華儂校友
努力但不刻意追求結果——訪海南大學教授符新校友
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訪貴州大學化工學院副院長邱樹毅校友
潛心研究碩果纍纍——記重慶交通大學機電與汽車工程學院院長李偉校友
既要抬頭看路也要埋頭走路——訪湖南工業大學研究生處處長劉躍軍校友
巍巍百步梯漫漫人生路——訪韓山師範學院潮州師範分院院長謝樹浩校友
少尋真知隨名師桃李默耕二十年——訪汕頭大學計算機系教授蔡偉鴻校
平凡創造非凡——記廈門一中勞技高級教師黃建通校友
母校是我們知識的根——訪原湛江市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伍啟明校友
技術興瓷,匹夫有責——訪廣東省楓溪陶瓷工業研究所所長邱偉志校友
揮筆立高樓——記原廣西建築科學研究設計院副院長楊捷校友
做一個有激情的人——記廣西南寧市化工研究設計院院長王建平校友
踏實做事專注做人——訪青島科技大學計算機與化工研究所所長鄭世清校友
我的船電人生——記船舶電氣高級工程師林捷淼校友
橡膠園裡的常青樹——記高級工程師馮耀材校友
文理兼修德藝雙馨——記高級工程師、書畫藝術家游運江校友
巾幗明珠
巾幗不讓鬚眉——記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吳樹堅校友
求索不懈誨人不倦——訪湛江廣播電視大學黨委書記、校長許進校友
簡單是一種態度——訪汕頭市供電局副局長成可苗校友
務實為槳拼搏作帆——記汕頭市工商界女企業家協會會長林月君校友
從基層做起——訪青島啤酒企業策劃部部長何艷校友
秀外慧中的華工人——記廣州市南區郵政局副局長李鳳婷校友

創業凱歌

用人品打造熠熠生輝的建築王國——訪珠海市殷達建築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林魁校友
以創業的心態來工作——訪廣州毅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謝飛鵬校友
我永遠都在游泳——記廣州綠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澤生校友
追求卓越的建築師——記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院副總規劃師李少雲校友
鯤鵬自強方展翅天道酬人只在勤——記廣東東鵬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新明校友
在開拓中成長——訪佛山嘉益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俊校友
路漫漫帶一把“鑰匙”前行——訪東莞市大東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帆校友
厚德載物以人為本——訪湛江市五星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羅文聰校友
鐵漢豪情創建輝煌——記高州創建鑄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瑞輝校友
走創業路聚八方珍——記茂名市8寶美食城總經理柯土興校友
華章疊翠松脂飄香——記茂名日紅公司、中林公司董事長潘新明校友
步步為營處處先機——記海南金鹿農機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茂校友
寒窗磨劍贏碩果創新求變譜傳奇——記重慶美福橡膠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謝上福校友
走自己的路,走出自己的人生——訪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楊軍校
擦亮汽車服務的金字招牌——記南寧車寶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蘇耿校友
睿智商海
海爾路上勇往直前——訪海爾集團副總裁周利民校友
商海潮汐——訪青島瑞星實業公司總經理王應剛校友
堅持夢想超越未來——訪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黨委副書記廖斌校友
潛心工作終生學習——記重慶同乘工程諮詢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秘校
做個有責任感的企業家——訪重慶今朝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錢全校友
燃氣技術的專家企業管理的專家——記貴州燃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起龍校友
向身邊的每個人學習——訪福建省億力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公司總經理賴少龍校友
梅花香自苦寒來——訪原廣西南寧手扶拖拉機廠廠長何慶彬校友
簡而見新實而顯智——訪立信集團副總裁譚寧校友
背負傳統的開拓者——記廣州市魯班建築防水補強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天寧校友
當一輩子“氣”人,做一輩子“氣”事——記深圳“燃氣之子”賴元楷校友
全國首座百萬噸乙烯的掌舵人——記茂名石化化工分部經理林國校友
堅持走自己的路——訪湛江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賴鐮校友
適者即強者——訪汕頭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振光校友
紮根基層十三年趣侃人生勵後生——訪華能汕頭電廠黨委副書記王秋明校友
踏實勤勉成就事業——記汕頭超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統廣校友
老老實實做人實實在在做事——記汕頭超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詩彪校友
與廠同成長自強搶先機——記汕頭超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覆銅板廠總經理莫翊斌校友
創新不竭的動力——訪韶關東南軸承有限公司董事長黎桂華校友
華工是我永遠的驕傲——訪韶關鑄鍛集團副總工程師劉啟平校友
成功定義在每一個人的心裡——訪韶關市新鴻達城市投資經營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宏校友

訪談心語

前言

序言
值此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一本肩負著記錄、宣傳、聯繫廣大華工校友使命的書籍——-2009年《華工人》與大家見面了。
伴隨祖國前進的步伐,華南理工大學走過了57年的發展歷程。培養了17萬各類英才。他們中有攀登科學高峰的科學家,有辛勤耕耘的人民教師,有黨和政府的各級領導幹部,有人民軍隊的將領,有各條戰線的科技專家和工程師,有著名的企業家和不斷發展壯大的自主創業隊伍。校友們的成長成才和人生經歷,濃縮出一段歷史的滄桑變化,反映出一個時代的進步發展,彰顯出一代又一代華工人的精神風貌,也折射出那片曾培育他們的沃土的雨露陽光。透過校友們的經歷,我們仿佛看到新中國建設時期的麗日藍天,看到“到祖國最需要地方去”的廣闊天空,看到“教育強國、科技興邦”的春風化雨,看到市場經濟大潮的風起雲湧。透過校友們的成長,我們可以感受華工樸實、厚重的文化內涵,感受華工厚德載物、無私耕耘的育人風範,感受華工學子求真務實、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優秀品質,在令人遐想、促人思考的感悟中追求和踐行更高的生命價值和理想。因此,記錄華工人,用鏡頭定格瞬間的影像,用記憶留著流逝的時光;宣傳華工人,用有形的筆墨傳承學校無形的精神氣質,雖方寸之格難掩華工人大有作為的光榮豪邁;聯繫華工人,共同構建一個相互溝通的交流平台與和諧奮進的精神家園;激勵華工人,用先行者的步履引導後來人,用先行者的成就鼓勵後來人,用先行者的奮鬥精神鞭策後來人,以充分發揮“校友育人”的作用,應該成為學校校友工作和《華工人》一書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
校友是華工的“品牌”和“形象大使”,反映了華工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體現了華工對社會的重要貢獻。母校之於校友,猶如父母之於子女,血濃於水。長期以來,母校一直關心廣大校友的成長和進步,積極利用各種資源為校友服務,幫助校友更新知識、跟蹤科技文化前沿,為校友在社會上建功立業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使廣大校友在與母校的“師生情”中不斷進步。學校的校友工作已成為廣大華工校友加強聯繫、增進情感、開拓事業、終身學習的載體和平台。同時,學校的發展進步也離不開廣大校友的關心和支持。長期以來,廣大校友飲水思源,積極為母校的發展建言獻策,貢獻力量。校友們捐款、捐物、設立各種獎學獎教金,擴大學校辦學經費來源;積極向學校獻計獻策,為學校提高辦學質量提出寶貴的參考意見;積極舉辦各類講座、報告會,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成功經驗;積極為畢業生開展就業指導教育,2009年成功舉辦“校友企業專場招聘會”,為畢業生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拓寬了華工學生就業渠道;積極推進學校與社會各界聯繫,成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紐帶和橋樑。
飲水思源,苦而彌堅。回顧學校發展歷程,不僅凝聚了華工人默默耕耘的汗水,也凝聚了廣大校友對母校的赤子之心。校友們取得的每一項成績、每一項榮譽都在為母校增添光彩,鑄造輝煌。在此,我們謹代表學校全體師生感謝廣大校友對母校的深情厚誼和關心支持。昔日,你們以母校為榮,今日,母校以你們為傲。讓我們攜手並肩,奮發努力,為早日實現“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學”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當這本《華工人》帶著油墨的清香送到您手中的時候,也帶去了母校的祝福和問候:衷心祝福各位校友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大展宏圖,前程似錦!
歡迎校友們常回母校看看!
校黨委書記王迎軍
校長李元元
二○○九年十月十三日

精彩書摘

在採訪過程中,陳院士一再提到理工科的研究不能守舊,一定要有創新思維。
2005年陳院士在《科技創新是我國造紙工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一文中,從造紙工業的科技創新、技術創新人才、創新平台與環境三個方面論析了科技創新的重大意義。陳院士指出當前我國已成為世界造紙大國,正是由於造紙行業里的科技創新,我國部分造紙企業已進入世界造紙先進行列。造紙行業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戰略要與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相適應,我國造紙工業必須要清潔生產,必須要提高能源的有效傳輸和利用價值,必須要進一步提高技術裝備水平,而這些要求都需要依託科技進步,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推動了造紙工業的發展,如由連續硫酸鹽蒸煮技術、中濃技術、夾網成型器技術等對造紙行業的影響看來,重大科技創新甚至能使造紙工業產生變革;此外,陳院士還特別提到,科學技術創新包括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促進目前經濟和社會高速發展的行為,企業的科技創新,主要屬於技術創新,造紙行業同樣如此。技術創新需要優秀的科技創新人才,創新人才需要有足夠的專業基礎知識、創新思維能力及優秀的品質;同時,科技創新需要良好的創新平台與環境。
華工人2009華工人2009
談到學科的建設,陳院士認為學校一直以來對造紙學科的發展是相當重視的,目前提出的支撐珠三角發展計畫是繼續壯大發展華工的一個契機,也是發展輕工學科的機會,學校以建設一級學科為重點,推動學校整體的長足發展,完全適應目前科學發展的總趨勢。陳院士在國家“985”二期的“植物資源化學與化工”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擔任主任,這一平台不僅包括輕工一級學科,還涵蓋了化工學院、環境學院、材料學院的部分方向團隊。經過5年的建設,完成了多個重大課題,所獲得成果都幾倍於原定計畫,其中申請發明專利、省部級課題、國家重點項目、發表學術論文的數量都三倍於原計畫完成。當談到華工輕工學科與珠三角地區輕工與食品行業的發展時,陳院士認為:“985”科技創新平台的建設,為輕工一級學科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也為建立相關研究院創造了條件,建設研究院將推動學科的發展,建議建設輕工食品研究院與建設輕工食品兩個一級學科結合起來,最終還是以學科發展為目標。
輕工與食品學院的研究團隊里,陳院士的團隊可以說是最有幹勁的團隊之一。每個月的單周周一是團隊老師一起交流、匯報工作的時間,雙周周四是團隊研究生的科技交流會,會上大家交流彼此的學習、實驗、論文。說到這裡,陳院士說,這樣大家不但有收穫,也讓每個人感受到了一定的壓力,別人忙了兩周科技上獲得收穫,你什麼收穫都沒有,那怎么交待?對於團隊里成員及自己學生的指導方面,陳院士堅持引導學生創新思維,讓更多的學生有自己的新理念,指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思考,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陳院士認為從人生科技經歷來看,25~40歲是發揮創新思維的最佳年齡段,40~55歲是獲得成果的最佳年齡段。陳院士說:“我總是想給年輕人儘可能多的一些幫助,同他們相互探討些問題,把自己的體會給他們說說,對他們提出的問題也進行自己的思考,希望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
談人生:做人做事做學問
當我們問及陳院士人生感悟時,他說,作為一個做學問的人,還是要像個教授、像個老師,不要讓別人感到你像個商人,一個人為人做事不要僅僅只想到自己。為人做事跟做學問一樣也是很重要的,能幹當然是一方面,但是在行業領域裡的品德影響力也很重要,它會使你有能力團結更多的人,推進行業的發展,推動學科的進步。
針對當前科技出現較為浮躁的氛圍,陳院士談到,做學問不要急功近利,一步一步走來,要將做學問當做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過程,妄想今天做學問明天就出成果那是不切實際的。在跟中年專家溝通時,陳院士也是一再強調有了成果之後一定要低調。
陳院士認為做人、做事和做學問是相互關聯的,在做人做事方面做得好,其他人就願意跟你談、願意幫助你,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團隊也是需要多方面協調和幫助的。正是這樣的處世態度,陳院士在行業內獲得很高的評價,也正由此,陳院士憑藉其在行業領域裡的影響力及作為院士的代表身份,在“十一五”規劃期間,從科技部為造紙領域爭取了前所未有的國家科技經費支持,在造紙行業里引起巨大的反響,加速推動了造紙科技的發展。
在採訪的尾聲,陳院士寄語華工學子:學習科學發展觀,博學慎思,明辨篤行,華工人會一代比一代強,一代比一代更優秀,華工會更加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