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的人生啟迪》

《莎士比亞的人生啟迪》

《莎士比亞的人生啟迪》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之一。

內容簡介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簡潔是智慧的靈魂。”莎士比亞的作品中到處可見如此智慧的語言,這也是他能成

《莎士比亞的人生啟迪》莎士比亞的人生啟迪
為一代大師的秘密。本書精選了莎士比亞作品中最經典的台詞,內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並引入現代觀念來作出全新的闡釋,讓此書更貼近生活,使讀者得到最大的收益。全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舞台,所有紅塵男女均只是演員罷了。上場下場各有其時。每個人一生都扮演著許多角色,從出生到亡有七種階段。

作者簡介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戲劇家詩人,是英國文化的象徵與驕傲。莎士比亞一生共寫了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2首長詩和其他詩歌。他的戲劇流傳至今已有近500年,是全世界出版最多、流行最廣、演出也最多的作品,對世界文學文化影響深遠。

內容欣賞

第一部分:
在一出出精彩絕倫的詩劇中,我們不只感受到莎士比亞流暢運筆的魅力,更會為莎士比亞對人類自然天性的掌握讚嘆不已。在其精粹的對白當中,對話的韻律、獨白的氣魄、引人深思的插科打諢、雙關語的運用等都能領略出莎士比亞的藝術才氣。每次重讀莎士比亞的作品,都像初次閱讀般充滿新的發現。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是英國文化的象徵與驕傲。莎士比亞一生共寫了37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2首長詩和其他詩歌。他的戲劇流傳至今已有近500年,是全世界出版最多、流行最廣、演出也最多的作品,對世界文學及文化的影響深遠。

馬克思讚譽莎士比亞是"人類最偉大的天才之一",恩格斯盛讚其作品的現實主義精神與情節的生動性、豐富性,同時代的本·瓊斯稱他為"時代的靈魂"。莎士比亞的作品幾乎被翻譯成世界上的各種文字。

莎士比亞善於描繪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喜怒哀樂。其藝術世界非常豐富,塑造了無數不朽的典型人物,如: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麥克白、安東尼夏洛克等,每一個都是活生生的角色,他們的性格隨著劇情進展而變化。

在一出出精彩絕倫的詩劇中,我們不只感受到莎士比亞流暢運筆的魅力,更會為莎士比亞對人類自然天性的掌握讚嘆不已。在其精粹的對白當中,對話的韻律、獨白的氣魄、引人深思的插科打諢、雙關語的運用等都能領略出莎士比亞的藝術才氣。每次重讀莎士比亞的作品,都像初次閱讀般充滿新的發現。閱讀或觀賞莎士比亞的作品,在兒童時期大概覺得有趣,而其精彩之處則要等成年之後有了人生的閱歷,才能完全體悟。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簡潔是智慧的靈魂。"這是莎士比亞的經典台詞,也是他能在藝術天地里自由飛翔,成為一代藝術大師的秘密

本書精選了莎士比亞作品中最經典的台詞,內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並引入現代觀念來作出全新的詮釋,藉此希望此書能更貼近於人們的生活,閱讀後使人們能獲得更大益處。

需要說明的是,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及翻譯者對莎士比亞作品理解的不同,中文的莎士比亞作品有不同的譯本,本書引用的莎士比亞的原文儘量選擇最貼合原意的譯本,因此可能與你手中的版本有些差異。

另外,除非說話的人與該劇的名稱相同,否則,引文為何人所述在本書中均有所標識。

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因這本《莎士比亞的人生啟迪》而學會像莎士比亞一樣思考問題,培養出莎士比亞所具有的誠實、寬容、謙虛等偉大特質,享受美好的人生。

人生智慧

RENSHENGZHIHUI

1.天上不會掉餡餅

魔鬼為了要陷害我們,使我們受傷害,往往故意向我們說話,在小事情上取得我們的信任,然後在重要的關頭使我們掉入圈套。

《麥克白》第一幕第三場

這是對人性的詮釋:我們總是在期待某個慷慨的人會憑白無故地送給我們什麼東西,但往往忽視了這一現象的背後可能是一個圈套。

社會上曾流傳了一段時間的"簡訊圈套"就是這么做的。行騙者採取"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先將一些"獎品"免費寄給你,給你一些甜頭,讓你割捨不掉。贏得信任後,他們說還有更好的獎品沒有領,但由於物品價格昂貴,郵寄費和手續費較高,要求你自己支付這部分費用。當你按對方要求匯去高額費用後,他們就消失了。

過去還常常聽說在火車或者長途汽車上有人裝作喝飲料中了大獎的傻子,傻子只知道咕咚咕咚地喝飲料,卻不懂得怎樣去兌獎。旁邊有一些眼尖的人看到傻子所喝飲料的中獎金額為幾百萬,於是就大呼"傻人有傻福"。當傻子中了幾百萬的訊息傳開之後,車上的所有人都不禁為之心動,也忍不住一邊認同"傻人有傻福"的道理,一邊好奇加羨慕地去一觀究竟。此時,周圍的一些人便煽風點火地鬧著要從傻子手中購買那個將空的飲料盒。在大家你爭我奪之際,就會走出一個"主持公道"之人,此人必定道貌岸然,他會告訴大家,即使傻子不懂得怎樣兌獎,但飲料盒卻仍歸傻子所有,誰想拿走中了大獎的飲料盒就必須付給傻子幾百或幾千元的費用。此時持幣觀望者有之,蠢蠢欲動者有之,但是最後買走飲料盒的人必定不是那些從一開始就煽風點火的人。最後花高價買走飲料盒的人會歡天喜地地以為天上掉下個大元寶,但是很快他就會發現手中的"元寶"只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空飲料盒,其價值至多不會超過一毛錢。直到此時,他才幡然醒悟,其實自己才是真正的傻子。

談到騙子,人們總是恨之入骨,但是在生活中騙子們卻總是屢屢得逞。有人說是因為騙子過於可恨,過於狡猾。騙子固然可恨,但他們騙人的伎倆卻不見得有多么高明,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難發現,大多數騙子都不過是抓住了人們期望不勞而獲的心理。本來,世界上就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就如同天上不會掉餡餅一樣,但是很多人卻總是期望奇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他們將之稱為上對自己的恩賜,孰不知,這些所謂的奇蹟只不過是披著上天恩賜的光環,骨子裡卻幹著騙人坑人的勾當。

生活中的街頭騙術五花八門,而且這些騙術也隨著人們對其認識程度的發展在不斷地進行著花樣翻新。不過無論其披著怎樣華麗的外衣,只要你堅信一點:天上不會無緣無故地掉下餡餅,這樣你就不會掉進騙子們精心設計的陷阱了。

其實大多數上當受騙之人並非不夠聰明,相反,這些人在生活中經常表現出一定的小聰明。不過,他們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小聰明,所以才不願意踏踏實實、辛辛苦苦地耕耘勞作。是啊,誰不知道一點一滴地積累直至收穫是一個非常辛苦、非常漫長的過程,誰不願意在不經意間就擁有豐富的果實呢。但是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人知道,任何偉大事情的成功都不會一蹴而就,在面對天上掉餡餅的誘惑時,只要動腦子想一想:奇蹟怎么會無緣無故地發生?種種事情之間是否過於巧合,以至於像是有人精心安排過的一樣?奇蹟也許會發生,但會發生在這些妄想不勞而獲與愛占便宜者身上嗎?
第二部分:
如果別人都這樣說你,你會怎么想?不用說,任何人面對這種情形都非常氣憤。要記住,自貶身價沒有一點好處。有魅力的人絕不會在人前自貶身價。否則你等於替周遭的人增加了負擔,他們不得已只好說一些鼓勵你的話。最糟的是,他們還在你身上看到了一些原先隱而未見的缺點。
第三部分:
上天孕育了人類,是要把我們當成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光照世界;因為我們的德行倘若不能推己及人,那就等於沒有似的。在今日瞬息萬變的競爭環境中,人們每日為工作所忙,實在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慢慢發掘人才或主動與下屬交流以了解其才華。因此,如果你身為下屬,仍然只是事事表現謙讓,或未能把握機會表現自己才華
第四部分:
在人生的競技場上,對於我們來說,對手無時不在、無處不有。這個"對手"可能是具體的人,也可能是困難、厄運等惡劣的客觀條件。遇到各種各樣的對手是自然的,而且並非壞事,因為對手是一把雙刃劍,可能會對你造成威脅,但有時候也可能成為你潛在的進取動力。
第五部分:
那么,考狄利婭,你只好自安於貧窮了!可是我並不貧窮,因為我深信我的愛心比我的口才更富有。讓它落下來吧,即使箭鏃會刺進我的心裡。李爾王發了瘋,肯特也只好不顧禮貌了。你究竟要怎樣,老頭兒?你以為有權有位的人向諂媚者低頭,盡忠守職的臣僚就不敢說話了嗎?君主不顧自己的尊嚴,乾下了愚蠢的事情,在朝的端人正士只好直言上諫。

那么,考狄利婭,你只好自安於貧窮了!可是我並不貧窮,因為我深信我的愛心比我的口才更富有。
考狄利婭,《李爾王》第一幕第一場
讓它落下來吧,即使箭鏃會刺進我的心裡。李爾王發了瘋,肯特也只好不顧禮貌了。你究竟要怎樣,老頭兒?你以為有權有位的人向諂媚者低頭,盡忠守職的臣僚就不敢說話了嗎?君主不顧自己的尊嚴,乾下了愚蠢的事情,在朝的端人正士只好直言上諫。保留你的權力,仔細考慮一下你的舉措,收回這種鹵莽滅裂的成命。你的小女兒並不是最不孝順你;有人不會口若懸河,說得天花亂墜,可並不就是無情無義。我的判斷要是有錯,你儘管取我的命。
肯特,《李爾王》第一幕第一場
當兩位姐姐用盡心思地向父親李爾王說一些言不由衷的甜言蜜語時,深知自己沒有好口才的考狄利婭早已想到了自己將要面對的命運,雖然早就知道父親會相信這些煽情的言,可是她依然不願意違背自己的良心說一些假話。於是她只好被自己的親生父親所放逐,並且還要親耳聽到父親要與自己斬斷親情的話語。而一向忠誠的肯特則冒著性命之憂向李爾王直諫,可是被甜言蜜語蒙弊了理智的李爾王根本就聽不進去。
每逢提到李爾王,相信很多人心裡都有一種既同情又痛恨的情感。這兩種情感用在其他人身上或許顯得十分矛盾,但是當面對李爾王這一形象時,無論誰都很難不被這兩種相互矛盾的情感所困擾
身為一國的君王,李爾王實在不應該那么糊塗,可是在面對自己至親的女兒時,他卻真正到了糊塗至極的地步。他一邊愜意地享受著大女兒高納里爾和二女兒里根虛偽的甜言蜜語,一邊又把小女兒考狄利婭句句發自肺腑的話當成了對自己的不孝和不敬,而且還殘忍地剝奪了心地善良的考狄利婭的所有繼承權,甚至還當眾宣布與自己的親生女兒考狄利婭解除父女關係。
當我們指責李爾王的糊塗時,也應該反省自己是否犯過同樣的錯誤,問問自己是否同樣喜歡聽迷惑人心的甜言蜜語,卻不願意聽到苦口婆心的批評和教訓。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甜言蜜語大多不是出自本心,人們之所以要費盡心機地向你獻上自己的所謂"真心",實際上都是為了實現其不可言的目的;相反,那些可能聽起來不甚入耳的話語,往往是實事求是地指出了我們自身的缺點,通過這些逆耳忠言,聰明人往往會更聰明、偉大者則會更偉大。因此,在甜言蜜語面前,人們更應該保持清醒的理智,要保證自己不至於在花言巧語面前做下後悔終身的蠢事。不要寧願受到甜言蜜語的迷惑甚至愚弄,也不肯相信實實在在的真話,結果等到發現真相的時候錯誤早已經無法挽回了。
20.親情間的互動
讓她也感覺到一個忘恩的孩子,比毒蛇的牙齒還更使人痛入心扉!
《李爾王》第一幕第四場
莎士比亞用了整部戲劇《李爾王》來探討子女不孝的問題,而劇中的李爾王則用其一生的經歷演繹了飽受子女苛刻的悲涼和辛酸。李爾王也許是慈愛的,他將自己全部的愛都奉獻給了自己的一對女兒,並且為了她們放棄了王位,將王權分給了大女兒和二女兒;可是李爾王也是苛刻的,他不公正地對待自己的小女兒,無情地放逐她,還剝奪了她的繼承權。結果呢?他的大女兒和二女兒在得到金錢和權勢之後便視自己的父親如同蔽履,在李爾王最需要人照顧和幫助的時候,能夠來到他身邊的卻只有過去他最不喜歡的小女兒。雖然莎士比亞最後安排的結局是不孝順的女兒們最終都得到了相應的懲罰,但是這種父女之間親情的淡薄和世態的炎涼卻不能不令人感到辛酸。
情是人世間最可寶貴的情感之一,當最基本的親情都喪失殆盡的時候,恐怕人與人之間就再也沒有任何溫情可言了。無論是為人父母者,還是為人兒女者,或者是為人兄弟姐妹者,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拋棄彼此之間永遠都無法脫離的血濃於水的親情。這種親情之間的互動構成了人世間最根本的溝通橋樑,如果缺少互動溝通,即使是摯愛的親人之間也會變得疏遠和陌生。
李爾王的一生雖然是令人同情的,他的兩個女兒的不孝也著實令人們感到憤怒和痛恨,但是在譴責兩個女兒的同時,我們也必須回到李爾王本身的問題上來。有人認為,李爾王后來遭受的苦難其實就是他先前所作所為的報應--如果他能夠一視同仁地對待三位女兒,不過份溺愛其中的任何一個,那他最後的結局一定會好得多。這種觀點也許有失全面,但是人們卻應該明白一個事實,我們不能先虐待自己的子女,然後在自己年老時又期望得到他們的尊重。所以,為了確保子女長大成人後孝順自己,為人父母者就應該在子女年幼的時候好好地善待他們。
對於為人子女者來說,對待父母同樣要持以善心,同時也要持以感恩的心理。父母使我們從小衣食無憂,他們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使得我們在兒時度過了無比幸福的生活,在我們不懂事的時候含辛茹苦地養育我們長大,在我們生病時精心照料我們到康復,尤其值得我們感動的是,他們為我們做的一切都不計回報,他們所有的付出都只是為了我們能夠過得更好。

作者代表作

《莎士比亞的人生啟迪》《莎士比亞的人生啟迪》
《莎士比亞的人生啟迪》《莎士比亞的人生啟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