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作者何飛鵬的“職場私房學”,《自慢》以其真實的職場體驗、鮮活的案例、細緻的道理,令不少“職場人”受益匪淺,找到安身立命的方法。這部作品的作用還在於能夠快速讓“職場人”自我解惑,了解到為什麼同樣的領域、同樣的工作年份,不同的人會收穫不同的成果與回報,並知曉獲得成功必須具備的工作態度與處世準則。繼推出關注創業者的《自慢2》之後,何飛鵬又將推出《自慢3》,為親歷經濟危機的“職場人”提供有益的建議。這部作品將延續何飛鵬一貫的風格:沒有空話,沒有粉飾,完全是一個過來人的人生心得。
與何飛鵬的作品一樣,最新引進出版的大前研一作品《問題解決力——成為最善於解決問題的優秀員工》和《再啟動——獲取職場生存與發展的原動力》,也以經濟危機為背景,總結“職場人”應有的生存智慧。
圖書內容
不會有兩個人用同樣的方法創業成功,這代表成功不能複製,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老師教不會學生,除非學生願意學。創業者要用自己的方法走出路來,沒人能告訴你標準答案。
剛剛創業的時候,很快的就深陷泥淖,每天都面臨滅頂的危機。那時四處尋求解答,一個新聞界的老前輩,被我們請來提供意見,他在了解我們的狀況後,說:﹁你們太忙了,要懂得授權,自己做太多事,根本沒時間思考。﹂他還告訴我們,在他的公司里,那么多員工,但他只和兩個人說話,所有的事情,都由這兩個人去執行,他完全不管例行的事。
那時候,聽完這個前輩的說法,我完全不能理解,這對我們當時遇見的狀況而言,根本是天方夜譚,不但事情做不完,也做不好,如果我們不自己動手做,一切根本不可能完成。我怎么可能只跟兩個人說話,讓他們去完成所有的事呢?
可是二十年後的現在,我大概就是這種狀況。每一個營運單位,我只跟一個人說話,放手讓這個人去做,我絕對不要插手,這就是當年這位老前輩所說的話。二十年前聽不懂,現在我懂了,但這不是老前輩教的,而是我自己學的。我用心學、用身體力行學,我用二十年的痛苦實戰學,用無數的錯誤與嘗試,交織出這個看起來很簡單的結論。
現在我很清楚,許多的課程是無法教的,只能靠自己學出來。不管再好的老師,再認真教學,但只要學生不在那個互動的交集點上,學生永遠學不會。這並不是學生不認真,而是學生的情境,讓他們不能學,也學不來。
以我剛創業的情況,我很想學,也確定這位老前輩的說法是對的,但我們當時的狀況,根本沒法學,也不能照著做。但現在我知道,老前輩說的是組織健全的理想情境:制度井然、人才不缺,上位者只要放手,公司就可自行運作。但這是結果,我要歷經很多調整之後,很多年後我才能到這個境界。
圖書書摘
拿別人薪水,學創業本事
拿別人薪水,學創業本事──全心當記者,看盡商場百態
一九七八年初,我在中國時報上看到工商時報創刊,要招考記者的訊息,我的心開始悸動,我的記者夢一發不可收拾。
當時我正在好不容易才考上的國泰人壽受訓,在澹水山上的國泰人壽教育中心進行最後一個月的訓練,但當我看到工商時報招考記者的訊息,就偷偷去報名了。
偷偷去報名是不能讓國泰人壽知道,因為這家公司不可能容許有人有二心,而我當時還沒有被正式任用;另一個必須偷偷的原因是媽媽,我好不容易才找到工作,而且是大公司,當「記者」 ?媽媽說那不是「乞丐」嗎(台語記者與乞丐發音很像,而社會上的印象,記者騙吃騙喝,素行不良不正是乞丐嗎?)
應徵的過程經歷了波折,報社的要求是國文、英文的在學成績都在八十分以上才能報名應徵,最後還要正式筆試及口試後,才能錄取。而我大學玩四年,所有成績都是低空略過,沒有一科的成績超過八十分。
我不服,既然要考試,為何要限成績,我不能讓這不合理的規定,斷絕我的記者之路。我左思右想,決定冒險一搏,我塗改大學的成績單,把國英文都改成八十分以上,然後再影印、清除塗改的痕跡,用影印本寄去報社,看看會有什麼結果。
沒想到順利闖關,報社雖要求成績單正本,但用影本他們也接受,接著我就一路過關斬將,筆試與口試都不成問題,一九七八年八月,我正式跨進報社大門。
上班的第一天,我忐忑不安,深怕塗改成績的罪行被揭穿,最後我決定去向主管坦白、自首,沒想到主管完全不以為意,原諒我的自首坦白認錯,我終於可以安心了。
或許我是天生的記者,很快就成為報社的明星,我在兩個月之內,從最不重要的採訪路線,一路轉換到最重要的路線,在工商時報創刊後的幾個月內,我兩天一小欄,三天一大欄(小欄指的是短的署名評論文章,大欄則是二千字以上的長篇評論,這代表記者的績效),我春風得意,自在悠遊。
我快速成為明星記者的原因很簡單,我興趣高昂全力以赴,記得第一天出去採訪,我八點就出門,騎著機車,一天就拜訪了八個單位,除了中午在路邊攤吃碗麵之外,完全沒有休息,那天還下著微雨,我不喜歡穿雨衣,我的衣服濕了又乾,採訪對象看到我嚇了一跳,每個人都說:「沒看過記者這么認真。」事實上那個年代確實沒有記者在早上出門的。
我另一個快速進入狀況的奧祕是:每天把對手報──經濟日報,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而經濟日報幾乎是台灣商場的縮影,從財經大事到產業新聞,到工商新聞到廣告,不管是不是與我的採訪路線有關,我都覺得好有趣,怎么什麼生意都有人做,尤其是許多小廣告,更透露出底層商場社會不為人知的實況。
我這樣囫圇吞棗的閱讀,讓我在兩個月之內幾乎變成商場通,對於台灣商場的公司、人物、行業都耳熟能詳,當然在採訪上也無往不利,不論什麼行業,所有的背景,我都可以立即上手,我變成同事的萬事通,任何問題我都能回答。至於記者最主要的工作:寫文章,對我更是容易,我全盛時期的寫作速度每小時三千字以上,那幾乎是全無思考,毫不停頓,下筆而就的狀況。我覺得我找到我喜歡的工作。
從記者轉變為銷售員
可是做記者沒多久,我立即遭遇人生的另一個抉擇,因為工商時報內部的權力鬥爭,我的直屬長官要離開編輯部到廣告部去工作,這原本和我無關,但這位老記者要給編輯部的新主管難堪,他要帶我這個明星記者離開。
可是新任的編輯部主管也不斷地留我,希望我別離開,我面臨了兩難;老長官的情義,新主管的認同肯定,而我自己是喜歡採訪工作的,我該怎么辦呢?
我決定選擇情義,再加上我心中永不停息的創業之火,我告訴自己,未來我要做媒體,有機會歷練媒體中的各單位,絕對是好的。就這樣我從寫新聞,變成賣廣告,從記者變成銷售員。
其實我不怕賣東西,因為在國泰人壽我賣過保險,受過完整的銷售訓練,我知道銷售技能一定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現在我又用上了!
我沒當太久的廣告銷售員,總經理就把我升為主管,專門負責籌辦各種大型的行銷活動,在這之前,中時報系很少辦活動,但在工商時報創刊初期,為了推廣,開始會舉辦不同的活動,而我就是實際執行的人。
我辦過時報服裝展(秀)、時報資訊展、時報房屋展,我是專桉執行人,從規畫、徵展、執行,所有細節我一力承擔,我從一個沒見過世面的人,變成面對再大的場面,我都不害怕,而且有把握完成。
作者簡介
何飛鵬,台灣最大出版集團城邦CEO,循著正常的求學、工作路徑,由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職員做起,到設立幾十家公司,創辦50多種雜誌何飛鵬……從員工到老闆,從暗無天日的虧損到撥雲見日,最終,在媒體領域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就是他從員工做到老闆的成長心得。
人生經歷
何飛鵬,台灣資深雜誌出版人。畢業於台灣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現任台灣最大出版集團——城邦出版集團副董事長。
何飛鵬曾任職於台灣《中國時報》 、《工商時報》 、 《卓越》 等媒何飛鵬體。1987年,他毅然離開了從事多年的新聞事業,與台灣著名跨媒體工作者、城市觀察家詹宏志等人聯合創辦了財經時事雜誌《商業周刊》,從此成就了他在出版事業上的每一個階段。1997年,何飛鵬因他在出版事業上取得的成就,贏得了金石堂連鎖書店頒發的“出版風雲人物”獎。
《商業周刊》成功營運後,何飛鵬與夥伴隨後又成立了商業周刊出版公司,出版了不少叫好又叫座的讀物和銷售量驚人的暢銷書,如《一九九五閏八月》等,其中《李敖回憶錄》等書更是一出版就躋身暢銷書排行榜。
1997年,商周、麥田、貓頭鷹3家出版社合併成立“城邦”出版集團。2001年及2003年,香港富豪李嘉誠的TOM集團先後兩次投資及收購城邦集團,成為城邦最大的股東,持股比例為83%。
何飛鵬擁有超過25年以上的媒體工作經驗,曾任職於台灣《中國時報》、《工商時報》、《卓越》雜誌等媒體,更於1997年榮獲金石堂年度出版風雲人物,也與資深媒體人共同創辦了城邦出版集團、計算機家庭出版集團與商業周刊。
何飛鵬是台灣著名的出版家,其創新多元的出版理念,常為出版界開啟不同想像與嶄新視野。其所帶領的出版團隊也時時掌握時代潮流與社會脈動,不斷挑戰自我,開創多種不同類型與主題的雜誌與圖書。
何飛鵬所創辦的出版公司超過20家,直接與間接創辦的雜誌超過5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