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外國文學》

《當代外國文學》

《當代外國文學》是由南京大學外國文學研究所譯林出版社聯合主辦,楊金才劉鋒主編的教科文藝期刊。主要欄目有“當代外國文學專論”、“長篇小說節譯”、“中篇小說”、“短篇小說”、“詩歌”、“散文”、“外國作家訪談”、“中國作家與外國文學”、“文壇動態”和“學術信息欄目”。

基本信息

普羅克斯
《當代外國文學》《當代外國文學》
是國內少數專門介紹和研究當代外國文學的學術期刊之一。設有“當代外國文學專論”、“長篇小說節譯”“中篇小說”、“短篇小說”、“詩歌”、“散文”、“外國作家訪談”、“中國作家與外國文學”、“文壇動態”和“學術信息欄目”,並經常推出“主題研究專輯”和“國別文學專輯”等。

部分書目

咫尺天堂(墨西哥)斯波塔(Spota,L.)著 外國文學出版社1991.8/
垃圾教授(德)亨利希·曼(Mann,H.)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1986/
姐妹之間當代外國文學名著精選2當代外國文學名著精選2《中外書摘》編輯部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當代外國文學名著 法漢對照讀物情人彥保譯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
當代外國文學大獎譯叢船訊[美]普羅克斯(Proulx,E.A.)著 馬愛農譯作家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當代外國文學概論戴安康主編 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9.3/
德語課(德)倫茨(S.Lenz)著 外國文學出版社1980/
成長(美)貝若森(RussellBaker)著 作家出版社1998/
戰役(法)派屈克·朗博(PatrickRambaud)著 外國文學出版社2000/
所羅門之歌(美)莫瑞森(Morrison,T.)著 外國文學出版社1987/
新的任命(蘇)別克(Бек,А.)著 外國文學出版社1989.10/
無情妻子(法)莫泊桑 長江文藝出版社1988.1/
末流演員(美)韋斯特 長江文藝出版社1986/
深沉的河流(秘魯)阿格達斯 外國文學出版社1982/
生者與死者(蘇)西蒙諾夫(Симонов,К.М.)著 外國文學出版社1988.3/
美國《中外書摘》編輯部編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3/
致命的一擊(法)尤瑟娜,M.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1986/
船訊(美)安妮·普羅克斯(E.AnnieProulx)著 作家出版社1998/
艾特瑪托夫小說集中中(蘇)艾特瑪托夫 外國文學出版社1986/
辛格短篇小說集(美)辛格(I.B.Singer)著 外國文學出版社1980/

外國文學發展最新動態

一、“九五”期間我國外國文學研究的回顧
九十年代的下半葉是我國外國文學研究持續發展的重要時期。與“七五”、“八五”相比,“九五”期間,我國高校在外國文學這一研究領域推出的成果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方面都遠遠地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更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研究成果體現出了我國的研究人員正以我為主,不再跟在西方專家學者的後面,人云亦云,而是努力用一種獨特的視角來審視外國文學作品、剖析國外的文學思潮流派。在許多方面,我國高校的外國文學研究正逐步與國際學術界接軌。

《當代外國文學》《當代外國文學》

(一)“九五”期間我國高校外國文學研究的主要成果
1.對外國文學史的研究逐漸向縱深發展。“九五”期間,外國文學史繼續成為中國學者的研究重點,除了適應教學的需要外,留學回國的教師逐漸增多,並帶回了國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是造成文學史繼續成為研究熱點的主要原因。除了一批比較傳統的文學史如李賦寧主編的《歐洲文學史新編》和劉海平、王守仁主編的《新編美國文學史》之外,“九五”期間還出版了一大批外國文學斷代史、國別斷代史、國別史和針對主要文學形式的發展的研究成果。如楊仁敬主編的《二十世紀美國文學史》、王佐良何其莘撰寫的《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文學史》、李明濱主編的《二十世紀歐美文學史》、黃源深撰寫的《澳大利亞文學史》、沈萼梅主編的《義大利當代文學史》、何其莘撰寫的《英國戲劇史》、瞿世鏡主編的《當代英國小說》、郭繼德撰寫的《加拿大英語戲劇史》、鄭克魯撰寫的《現代法國小說史》、陳世雄主編的《歐美戲劇史》等。吳元邁主編的“20世紀外國文學國別文學史叢書”,是按照國家和語種來分類、分別由各語種專家執筆的一套文學史叢書。北京外國語大學充分發揮其多語種的優勢,推出了一套“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文學研究叢書”,這是一套以普通讀者為對象,按國別劃分的文學史話,每冊篇幅並不很大,語言比較流暢,趣味性較強,有助於擴大外國文學在廣大讀者中的影響。
2.研究類的專著逐漸增多。除了對外國文學史的研究外,我國高校研究人員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國外的文學思潮、文學流派,以及國外的重點作家。由於“九五”期間正值世紀之交,因此,二十世紀外國文學流派和二十世紀西方的重點作家就成為首選的研究課題。比較有代表性的理論專著包括申丹的《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陸建德等主編的《現代主義之後:寫實與實驗》、李維屏的《英美意識流小說》、肖明翰的《福克納研究》、張劍的《艾略特與英國浪漫主義傳統》、蔣洪新的《走向<四個四重奏>T.S.艾略特的詩歌藝術研究》、郭天相主編的《俄羅斯詩學研究》、李德恩的《拉美文學流派嬗變與趨勢》、吳福恆等主編的《美國作家論》等。這些研究成果有很強的針對性,有些是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成果的作者都能在總結歸納國內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有所突破,有所發現,真正實現了與西方學者在同一研究層次上的交流和對話。
3.對國外文學發展的趨勢日益敏感,介紹也更加及時。隨著我國高校教師出國進修機會的增多,越來越多的教師有機會接觸外國文學批評的第一手資料。受國外文壇活躍的學術氣氛的影響,我們的教師認為有必要及時地把國外文學批評的最新動態介紹給中國的讀者。“九五”期間,刊登在《外國文學》、《國外文學》、《外國文學評論》等專業文學刊物上的大批評介、譯介性的文章正是這些教師努力的結果。收集成冊的評介國外文學批評的代表作有王逢振主編的《20世紀西方文論研究》和盛寧的《人文困惑與反思:西方後現代主義思潮批評》。
4.外國文學的研究已開始擺脫純文學的束縛。“九五”期間我國外國文學研究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有一批研究人員自覺地遵循文化的概念,努力擺脫舊時經院式純文學研究思路的束縛,開始研究文學與哲學、文學與宗教、文學與文化等跨學科的課題。這種將文學作品與孕育它的那個時代的人文文化結合起來研究的做法,使我們的研究人員開闊了思路,對作品的剖析也有了新的視角。王守仁的《性別·種族·文化托妮·莫里森與20世紀美國黑人文學》和何雲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俄羅斯文化》是這一嘗試有代表性的成果。
5.對外國文學翻譯的研究已開始受到關注。外國文學的翻譯從實質上來講是一種比較研究,即對一種文化的語言揣摩和研究之後,用另一種文化的語言進行表達、闡述的再創造。我國的外國文學翻譯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九十年代以來,大批外國文學作品被譯成中文:當代作品被及時地介紹給中國讀者,不少經典作品被多位、甚至數十位譯者反覆“重譯”。雖然,外國文學的譯介工作在近十年來發展很快,但是譯文的質量確實很令人擔憂。這裡既有翻譯的實踐問題,也存在理論方面的問題。翻譯批評是為了解決文學翻譯的理論和實踐問題而發展起來的新的學科分支,而南京大學的許鈞則是這一領域的學科帶頭人。他的《翻譯思考錄》、《中國翻譯理論與實踐》(與王克非合作)等專著和論文是我國學者首次對翻譯批評系統論述的成果。
《當代外國文學》《當代外國文學》

6.高校外國文學教材初見規模。由於我國高校外國文學的研究與教學的緊密關係,教材建設始終受到高校外國文學研究人員的關注。九十年代初,外國文學教材建設的重點是編寫外國文學史和文學選讀本。“九五”期間教材建設出現了多元化的趨勢:沿用了多年的外國文學史教材面臨修訂的任務,以適應外國文學發展的趨勢;近十年來推出的一批外國文學史專著由於資料新、觀點新,更成為高校外國文學史課程的首選教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譯林出版社、商務印書館等出版社購買在中國的重印權後出版的原文版外國文學名著更為外語院系的外國文學課提供了原文教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組織力量編寫了一套(共11種)原文的通用語種文學選集,現已推出西班牙、拉丁美洲、俄羅斯、韓國等四種,陸續要出版的還有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阿拉伯等。由於篇幅大(每冊近千頁)、涵蓋面廣(選至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因此,非常適宜作為高校外語院系的文學課或閱讀課教材。這套文學選集叢書的出版填補了我國在外國文學教材方面最大的空白。
(二)我國高校外國文學研究的優勢
我國的外國文學研究人員除分散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外國文學研究所和上海等省市的社科院外,主要集中在高等學校――高校的外語院系、中文系和外國文學研究機構。我國高校的外國文學研究隊伍具有以下優勢:
1.我國高校外國文學研究人員的數量之多是其他研究機構所不能比擬的,已成為我國外國文學研究的主力軍。
2.由於高校的教學必然涉及外國文學的各個領域,因此,高校的外國文學研究的涵蓋面非常廣,成果的覆蓋面也很廣。
3.高校的科研基本上是服務於教學的,所以,高校外國文學研究人員選擇的課題更傾向於解決有實踐價值的問題。
4.由於高校的研究隊伍相對穩定,經過十幾年的努力,部分重點大學,特別是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南京大學等已形成了年齡、學歷結構合理的外國文學研究群體,其中的一批資深教授已成為全國外國文學領域的學科帶頭人,中青年學者已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研究方向。
5.藉助於各級外國文學學術團體,高校外國文學研究人員之間的學術交流更直接也更頻繁,開始出現了資源共享、合作搞課題的好勢頭。
(三)高校外國文學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當代外國文學》《當代外國文學》

1.雖然“九五”期間文學史類的成果很多,但是由於缺乏巨觀調控的手段,課題重複很多,造成了較大的人力和財力的浪費。再加上大部分仍是個人項目,研究力量分散,缺乏如《中國通史》那樣的巨著。個別文學史類的成果有“著書不立說”之嫌,即以西方出版的文學史為藍本編譯而成。
2.在研究方法和學風上還存在著浮躁情緒。對熱點課題、熱點作家,趨之若鶩,而難點問題、我國外國文學研究的空白則無人問津,受到擱置和冷落。有些評論缺乏理論的深度,僅僅停留在對文學作品的解讀之上。
3.對於國外外國文學研究最新動態的了解仍然滯後,許多介紹性文章仍為譯文,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對國外的文學理論往往缺乏具體、認真的分析鑑別,而是生搬硬套,盲目引用。
4.外語院系的教師和中文系從事外國文學研究的教師之間缺乏交流和合作,他們仍分屬各自的學術團體,停留在各自的圈子裡,部分中文系的教師外語水平較低,無法閱讀外國文學的原文,只能依賴於外國文學作品和國外評論的中文譯本,常常受到譯文的誤導而曲解作品的涵義。
二、“十五期間”外國文學研究的發展趨勢
“十五”期間,外國文學研究的總體趨勢應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發展,但是,作為新千年的第一個五年,面臨著一些新的發展趨勢。
1.對二十世紀外國文學發展的回顧和總結將是“十五”期間的首要任務。進入新世紀之後,外國文學研究將更加關注二十世紀文學進程的特點、思潮和流派,而時間上的這一距離也使我們有可能對剛剛過去的這一個世紀進行比較客觀的總結。
2.加強對於外國文學理論的研究。理論研究一直是我國外國文學研究的薄弱環節。近十幾年來,雖然國外的文學理論通過譯作和評介文章已被介紹給中國的讀者,但是,至今仍缺少系統的研究,更不用說做到為我所需,為我所用。這種局面亟待扭轉。
3.加強外國文學研究中的自主性。譯介外國文學作品在中國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在這方面我們已有相當顯著的成就,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如何將對外國文學的研究與中國文化結合起來,推出一批具有獨立創見和中國特色的研究成果,將是我們今後的主要研究課題,其成果也是中國評論界、學術界對世界文壇做出的最大貢獻。
4.擺脫傳統的經院式文學研究方法的束縛,提倡研究方法和研究視角的多元化。遵循文化的概念,研究文學與人、文學與語言、文學與哲學、文學與宗教、文學與文化等跨學科的課題。在研究方法上要兼顧傳統的研究方式和人類學、結構、符號、價值等新方法和新視角。
5.避免重複勞動,加強外國文學研究領域薄弱環節的研究工作。如對非主流國家文學的研究、對古典文學的研究、對戲劇詩歌的研究、對文學翻譯的研究等等,都亟待進一步加強。
三、“十五”期間研究的重點領域和內容
(一)加強外國文學學科建設
高校外國文學研究的主要特點就是科研為教學服務,為學科建設服務。雖然,外國文學史和外國文學選讀課已在大部分高校的外語院系和中文系開設多年,但是,許多高校的外國文學教學工作仍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因人設課的現象。因此,委託重點高校制定我國高校外語系和中文系的外國文學教學大綱、課程設定和外國文學研究生的培養方案就成了當務之急。同時,外國文學教師隊伍的培養也應作為一項委託的任務。由於教師隊伍的新老交替,以及近年來報考外國文學研究生的生源欠佳,不少高校出現了外國文學教學後繼乏人的現象;在職教師也需要開拓視野,在理論上有所提高。教師進修可採用研討班的形式,以便在進修學習的同時,加強高校教師間的學術交流。
有關學科建設的研究項目包括:
(1)我國高校外國文學教材和課程設定的調查報告
(2)國外高校文學課和研究生培養方案的調查報告
(3)我國高校外語系和中文系外國文學教學大綱(*重點課題)
(4)外國文學基礎教材和配套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材料
(5)外國文學中譯本檢索資料庫
(6)外國文學研究分類檢索資料庫
(二)重點研究二十世紀的外國文學
剛剛過去的二十世紀如果不是世界文學最輝煌的百年,也是世界文壇最活躍的時期。特別是因為我們都曾生活在其中,就對這一文學時期更倍感親切。由於間隔的時間尚短,而對文學流派的理解往往需要歷史的沉澱,才能做出全方位的評價。但是,對二十世紀有重要貢獻的作家和有重大影響的思潮進行比較系統的總結,應是“十五”期間的重要任務。當然,強調對二十世紀文學的研究並不意味著忽略文學傳統的影響,因為這種淵源關係是不可能割斷的。
二十世紀外國文學的研究項目包括
(1)二十世紀西方文學思潮研究(*)
(2)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研究(*)
(3)後現代主義思潮與後現代主義文學
(4)二十世紀下半葉各國文學研究
《當代外國文學》《當代外國文學》

(5)二十世紀小說藝術研究(*)
(6)二十世紀戲劇藝術研究(*)
(7)二十世紀詩歌藝術研究(*)
(8)二十世紀俄羅斯文學的重新評價
(9)世界社會主義文學的歷史經驗研究
(10)當代外國文學跟蹤研究
(三)加強文學理論研究,拓寬文學研究領域
與我國外國文學界對國外重點作家的研究,特別是文學史的研究相比,對外國文學理論的研究一直是我們的弱項。“十五”期間,應加大在文學理論研究方面的投入,組織力量對二十世紀西方重要的文學理論和文學思潮進行專題研究,搞懂幾個問題,使我國的研究人員在這方面真正實現與西方學者的對話與交流。
“八五”、“九五”期間,我們在文學史的研究方面已作了不少投入,也出現了一批可喜的成果。“十五”期間應減少這方面的投入,不支持重複性的課題。但是,對於非主流國家的文學史、斷代文學史、主要文學形式的發展史仍可選擇立項。除非我們對文學史的理論研究有重大突破,不應在目前鼓勵重寫文學史,以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
拓寬外國文學的研究領域,首先要填補我國研究工作中的空白,加強薄弱環節。目前,我國在早期文學、非主流國家文學、戲劇藝術研究、詩歌藝術研究等方面仍比較薄弱。另外,我們還應鼓勵研究人員將文學作品置於文化的框架中來研究,藉助宗教、哲學歷史學美學心理學社會學語言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來分析和研究文學,增強對文學作品的理解。
需進一步加強的研究項目包括:
(1)外國文學理論專題研究(*)
(2)重要文論家專題研究
(3)二十世紀文學批評史(*)
(4)西方馬克思主義與文學
(5)外國文學史評論
(6)外國文學思想史(*)
(7)外國文學與中國學生的素質教育
(8)開發中國家文學專題研究
(9)古希臘、羅馬文學
(10)歐洲中古文學
(11)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文學
(12)戲劇藝術專題研究
(13)詩歌藝術專題研究
(14)小說藝術專題研究
(15)敘事視角研究
(16)宗教與文學
(17)哲學與文學
(18)經典作家專題研究
(19)影視文學研究
(20)西方主要國家中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學研究
(四)加強中外文學比較研究和翻譯批評
外國文學引進中國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對外國文學在中國的翻譯的和接受進行研究應該是“十五”期間的一項重點課題。“八五”、“九五”期間,我國的比較文學研究發展很快,但是現有的研究成果仍不盡如人意。許多成果流於膚淺和牽強,對於兩種文化之間在文學上的互補、互證和互識沒有太大的促進作用。
有關比較研究和翻譯批評的項目:
(1)外國文學在中國的翻譯(*)
(2)外國文學翻譯與中國現當代文學
(3)二十世紀中國的外國文學研究
(4)文學翻譯與文化交流
(5)文學翻譯理論研究(*)
(6)文學翻譯批評研究(*)
(7)當代中外文學關係研究
(8)中外戲劇比較
(9)中外小說比較
(10)中外文化比較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