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修行》

《生活中的修行》

該書是陳履安先生多年參悟佛學,並將佛法精義融入日常生活的心靈感悟。陳先生雖非佛門中人,卻深懷一顆慈悲濟世之心,他將複雜深奧的佛學知識以淺白通俗的語言講述出來,同時列舉大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的煩惱和問題,用佛學知識進行化解,教我們修身養性,笑對生活中的八面來風“利、衰、苦、樂、稱、譏、毀、譽”,而心如如不動卻了了分明。2010年4月文化藝術出版社初版。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生活中的修行生活中的修行

《生活中的修行》本書是陳履安先生多年參悟佛學,並將佛法精義融入日常生活的心靈感悟。陳先生雖非佛門中人,卻深懷一顆慈悲濟世之心,他將複雜深奧的佛學知識以淺白通俗的語言講述出來,同時列舉大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的煩惱和問題,用佛學知識進行化解,教我們修身養性,笑對生活中的八面來風“利、衰、苦、樂、稱、譏、毀、譽”,而心如如不動卻了了分明。

作者簡介

陳履安(1937年6月22日—),浙江青田人,陳誠之子。年輕時與連戰錢復沈君山並稱國民黨“四大公子”。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學系畢業,後獲得美國紐約大學數學博士學位,曾任紐約市立大學教授。1970年返台。曾任台灣“經濟部長”、“國防部長”、“監察院長”和國民黨中央副秘書長等職。51歲開始篤信佛教,成為佛門的俗家子弟,並在星雲大師的支持下外出遊歷。曾在尼泊爾修行了三個月,被稱為“遠遁喜馬拉雅山麓的政治明星”。

作者推薦

十五年前我擔任公職時,每周日晚上主持一小時的廣播節目“覺醒的心”,把我學習佛法的經驗,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修行方法,和大家分享,並且回答聽眾們的問題。本書是其中部分文字稿。今日再版,但願能夠對讀者在生活上有小小的幫助。

上個世紀,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及數十次戰爭,人們似乎沒有獲得教訓,處處仍然充滿仇恨、憤怒、自私和貪婪。希望在這個世紀,人們能開始覺醒,轉而向自己內心找答案,使自己活得健康、快樂。

我們已進入網路訊息時代,世界變化愈來愈快,人們感到生活壓力愈來愈大,很多人生活在恐懼憂鬱中,感覺迷失在無意義的生活之中,生活無趣又絕望。有時一些人會問自己:“我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活?怎么樣才能活得更有意義?該怎么辦?”

我要告訴大家,請不要再誤以為佛教是宗教,佛法中有針對每個人的需要的具體實踐方法和答案。

佛法是一門深奧的認知科學。佛法不僅有明確的理論、具體實踐方法,並極為實用,是一門目前西方科學家正開始積極研究的學問,能幫助我們了解生命、人與人、人與大自然、自己身心之間的關係,是一門達到一切和諧的學問。

我們對生命要有渴望,當我們想要走出一條新路的時候,就是一種動力,讓自己心胸開放,敢看自己的問題,尋找方法,對症下藥,給自己機會。

這本書裡面講的方法,非常簡單,但是很實用,當你做了一段時間之後,你的心就會平靜清晰,對日常生活中吹來的八風:利、衰、苦、樂、稱、譏、毀、譽,比較能自己作得了主,看著事件發生心如如不動卻了了分明。譬如聽到批評或讚嘆你的聲音,不會馬上就憤怒或起歡喜心。心在你已經具備了更進一步學習的條件,你至少開始想去進一步學習,更想了解內心世界,自己的內心世界,其實當你開始看內心世界的時候,你會發現內心世界非常豐富,能給你生活帶來一些改變,它會讓你身心健康快樂。

當自我認識,妄念止息,達到自我和時間都不存在的境界,那么真的愛和美就出現了,本具的智慧自然開顯,這是人人可以做到的,是人的本能。

修行有三個重點,要認清目標,要學習方法,要能在生活中套用。

過去二十多年來,西方學校著名的學府,都開始研究佛法的原理和套用,包括大腦科學、量子物理學、心理學、認知科學等等,並且非常重視大修行人實際的經驗和成就,邀請他們參與實驗。這個認同及學習之門已經打開了,不過現在對我們一般人,還是不得其門而入,不知道該走哪個門,又怕走錯了門,可能會有麻煩。所以這本小冊子的內容包括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功課,以及做了一段時間功課之後,會發生什麼狀況、會有什麼感覺。這樣,至少當你想問問題的時候,會知道該怎么問,也會知道怎么去找老師,找到有正念的老師。當我們自己的心比較安定的時候,會有比較清楚的判斷力。修行千萬不要忙修瞎練,老師確實很重要,其中有幾個要點,希望各位注意,這些要點,可能剛學的朋友們目前還認識不深,但是練習一段時間之後,會成為你自己的經驗:

第一,你會發現,如果你每天想怎么樣有益別人,你的痛苦會減少,會越來越快樂。這是我們時常看到的一些話,像是怎么去做一個社會人,做一個有公益心的人,做一個有關懷心的人。你會體會到這些跟自己的健康快樂是有關聯的。

第二,你會發現,煩惱是修行的工具。當你學習到了用煩惱修行的方法,你不會再害怕煩惱。每次煩惱來的時候,都是開發自己本來就有的智慧的機會。

第三,你會發現,追求成功,會讓你不快樂。如果你每天做一些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你會越來越快樂。

第四,你會發現,佛法好像跟佛教這個宗教有關聯,但是學佛和修行的理論、方法、套用等等,卻和宗教信仰無關。很可惜佛法被歸類到宗教,或許五十年之內,我現在談的這個問題會被釐清。佛陀教的方法,和信仰沒有什麼關係,只要我們去練習,不論宗教信仰,都能得到好處。

第五,你會發現,這一生,只不過是自己生命的一個階段而已。今生中,不論生活、事業、家庭順不順利,你顯然是有一個任務要完成,就是要有成就,要明白生命,要活得快樂。

西方人已經開始在研究佛法,而且在實踐佛法。這是我們東方人傳統上就有的基本知識,卻因為被歸類成宗教,被人誤解、排斥,使人失去學習的機會。

書中提出的方法都易懂易行,例如在生活中練習,時時覺察,認識真相,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從煩惱、執著和自我中走出來,真正做到身心平衡,內外和諧,過快樂健康的生活。

盤點思想宗教書籍

在春節空餘時間讀一讀思想宗教書籍,感悟一下人生,淨化一下心靈,是人間快樂的美事。

《道教生態思想研究》
《思路決定出路大全集》
《改變自己-365天獲得成功》
《一年應該用心去做的365件事》
《佛法即活法》
《大問題-改變生活和世界的拓展思維》
《圖解佛教入門》
《佛教禪學與東方文明》
《感謝折磨你的人大全集》
《佛陀的智慧明燈》
《一塊朱古力的幸福》
《沒有自信什麼也幹不成》

《儒教、孔教、聖教、三教稱名說》
《佛學基礎》
《女人如何得到想要的一切》
《生活中的修行》
《孔子為什麼這樣紅》
《悟道南華經》
《生死禪書》
《啟蒙、批判詮釋與宗教倫理》
《道德教育貴修身》
《佛教與生態》
《圖說世界宗教文化》
《每天懂一點佛門居家修持法》
《畫禪》

《佛養心道養性:修得慈悲心福報自然來》
《自在:在佛法中學會安心與解脫》
《教養——離我們有多遠》
《戰略人生規劃——中國版的成功之路》
《智慧禪學》
《儒經“聖經”說》
《禪是細微處的光明》
《用對時間做對事》
《35歲前,搭建屬於自己的舞台》
《金剛經心經》
《淡泊禪學》
《一切還得靠自己》
《仁慈的吸引力》

《方圓禪學》
《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
《每天懂一點淨化身心的禪心佛語》
《生活禪學》
《不抱怨的世界大全集》
《因果禪學》
《佛經上181條做人的道理》
《做獨特的自己》
《中國古代的哲學與宗教》
《佛教常識》
《十四卦經解》
《易經的智慧大全集》
《職場潛規則和規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