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名稱】玉樓春·紅酥肯放瓊苞碎【朝代】宋
【作者】李清照
【體裁】詞
作品原文
玉樓春·紅梅⑴紅酥肯放瓊苞碎⑵,探著南枝開遍未⑶。不知醞藉幾多香⑷,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⑸,悶損闌乾愁不倚⑹。要來小酌便來休⑺,未必明朝風不起。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玉樓春:詞牌名,亦稱“木蘭花”“春曉曲”“西湖曲”“惜春容”“歸朝歡令”等。雙調五十六字,前後闋格式相同,各三仄韻,一韻到底。⑵紅酥:這裡指色澤滋潤的紅梅。瓊苞:像玉一般溫潤欲放的鮮嫩梅蕊。
⑶南枝:南邊的花枝。
⑷醞藉(jiè):同“蘊藉”,寬和有涵容。《漢書·薛廣德傳》:“廣德為人,溫雅有醞藉。”意謂傳主寬和有涵容。而在此詞中則與下句的“包藏”意思相近。
⑸道人:《漢書·京房傳》:“道人始去。”顏師古註:“道人,謂有道術之人也。”此詞中系作者自稱。一說“人”為李清照自指,“道人”,意謂別人這樣說我、議論我。憔悴:困頓委靡的樣子。
⑹闌乾:同“欄桿”。
⑺小酌:隨便的飲宴。休:語助詞,含有“呵”的意思。便來休: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卷三:“此猶雲快來呵。”
白話譯文
宛如紅酥的紅梅竟肯讓如瓊玉的花苞開放,先開之花還探頭去看南邊花枝是否已經開遍?不知梅花醞釀了多少幽香,只見它包藏著無限深意。我這個學道之人在春天的窗底下顯得非常憔悴,鬱悶憂愁得連欄桿都懶得去倚靠。想要來飲酒賞梅的話便來罷,等到明天說不定要起風了呢!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詞的寫作背景,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斷此詞作於宋崇寧三年(1104),期間李清照曾上詩趙挺之(趙明誠之父)請救其父。當時的朋黨之爭非常強烈,李清照為黨禍之鬆緊所左右,時居汴京,時返原籍。詞牌
![梅花](/img/e/da9/nBnauM3XzETMxgTMxQjN0MTM5ITM4ADN0UjNwADMwAzMxAzL0Y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詞作的韻腳是“四紙”,可“四紙五尾八薺十賄[半] / 四置五未八霽九泰[半]十一隊[半]”通押。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
○○●●○○▲,○●○○○●▲
不知蘊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
⊙○⊙●⊙○○,●●○⊙○●▲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乾愁不倚。
●○○●○○▲,●●○⊙○⊙▲
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
作者
![李清照](/img/c/85f/nBnauM3XyEzNxMjN1UDN5QDM5ITM4ADN0UjNwADMwAzMxAzL1Q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賞析一
這是一首著名的詠梅詞。傲立霜雪,一枝獨秀的梅花是歷來文人墨客的吟誦對象,特別是宋代詠梅詞更多,其中能盡得梅花神韻的上乘之作卻並不多見。李清照的這首《玉樓春》當屬其中的嬌嬌者,不僅寫活了梅花,而且活畫出賞梅者雖愁悶卻仍禁不轉賞梅的矛盾心態。
首句以“紅酥”比擬梅花花瓣宛如紅色凝脂,以“瓊苞”形容梅花花苞美好,都抓住了梅花特徵,用語準確,“肯放瓊苞碎”者,是對“含苞未放”的巧妙說法。用詞新巧,顯示了詞人獨出心裁的創造性。
上片皆從此句生髮。“探著南枝開遍未”,便是宛轉說出梅花未盡開放。初唐時李嶠《梅》詩云:“大庚斂寒光,南枝獨早芳。”張方註:“大庚嶺上梅,南枝落,北枝開。”如今對南枝之花還須問開遍未“,則梅枝上多尚含苞,宛然可知。三、四兩句”不知醞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是對偶句,仍寫未放之花,”醞藉“、”包藏“,點明此意。而”幾多香“、”無限意“,寫梅花盛開後所發的幽香、所呈的意態,精神飽滿,慧思獨運。
詞上片主要寫之情態,下片寫轉賞梅之人。“道人”是作者的自稱,意為學道之人。“憔悴”和“悶”、“愁”,講李清照的外貌與內心情狀,“春窗”和“闌乾”交代客觀環境,表明她當時困頓窗下,愁悶煞人,連闌乾都懶得去倚。這是一幅名門閨婦的春愁圖。
不寫梅花的盛開,卻由含苞直跳到將敗,這是詠梅的奇筆,寫賞梅卻先道自己的憔悴和愁悶,這是賞梅之妙想。反映了她自己“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清平樂》)的心態。此詞蓋作於晚年流落江南之後反常寫法恰好能傳達出當時正常的心態。雖然心境不佳,但梅花還是要賞的,所以“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休”字這裡是語助詞,含罷、了的意思。這是作者心中的話:想要來飲酒賞梅的話便來罷,等到明天說不定要起風了呢!此句隱含著莫錯過大好時機且舉杯遣懷的意味。
詠物寄志,或詠物抒情是古詠物詩的兩大格調。
易安詞是詠物抒情詩中的上品,這首詠梅詩盡得梅花之詩,也盡似詞人之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賞析二
此詞題作“紅梅”。首句點明梅的色澤:紅潤如酥,晶瑩似玉。“肯放”是“豈肯放”的省說。詰問語氣,加強了紅梅珍重遲開的神韻。蘇軾《紅梅》詩也有“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的句子,或為此詩所本。“南枝”,用李嶠梅詩“大庾天寒少,南枝獨早芳”典。大庾在江西、廣東交界處,為五嶺之一。張方注云:“大庾嶺上梅,南枝落,北枝開。”此言早梅如“南枝”或已遍開,而紅梅猶含苞脈脈,似有所待,令人魄走魂馳,想見其馨香遠播,懸知其芳意無窮。
古典詩詞以含蓄為美。含苞待放之花,富於“欲語還休”的韻致,可以造成生成性的境界,加強鑑賞者的參與意識,用想像來補充、來創造花開時的美。
下片寫對紅梅之人。“道人”,學道之人,詞人自指。雖言學道,但面對紅梅的含情未吐,未必不作“無限”之思。而春窗寂寞,對比之下,更使人難以為懷。故曰“憔悴”,曰“悶損”。詞末忽作曠達語。“休”,此當作“罷”字解。意謂要來對花小飲便快來罷!造化弄人,良辰難再,美景無多!自然氣候的轉換亦如人世的風雲突變,未可逆料。此時紅梅方興未艾,未必明朝不狂風折樹,冷雨欺花,到那時,花落香消,豈不徒然令人心碎!
李清照詞的憂患意識,常常通過風雨摧花表現出來。她早期詞《如夢令》 ,即有“雨疏風驟”致使“綠肥紅瘦”的憂思。又如“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多麗·詠白菊》);“知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滿庭芳·殘梅》)。她晚年詞的代表作《永遇樂》 ,在“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盎然春意中,想到的也仍是“次第豈無風雨”。國破家亡,倉皇反覆,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她的心上投下了濃重的陰影。這使得她無論對殘梅還是未放之梅,總是憂心忡忡,唯恐美好的事物消逝得太快,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