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江鎮

出江鎮

出江鎮出江鎮位於四川省大邑縣境內西北部,東距大邑縣城30公里,東鄰斜源鎮,北接西嶺鎮,南與新場、邛崍大同鎮接壤。出江鎮歷史悠久,集鎮所在地因地處出江河畔而文名,秦以前屬於出國地,秦時出國自廢為鎮,清朝乾隆年間,正式定名為隆興場,1918年更名為出江鎮,普稱出壩河。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出江鎮 出江鎮

大邑縣出江鎮位於成都市西部山區,人口一萬一千人,離大邑縣城二十五公里,是出江河的發源地,煤礦資源豐富,山區多種有經濟作物。

出江鎮幅員面積61.89平方公里,轄10個村,2個社區,161個農業生產合作社,人口1.6萬餘人,其中黨員512名。全鎮有林地50918畝,年產鮮紅梅2000噸,茶葉120噸,地下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水利資源,年產原煤10萬噸以上(已停產),年水力發電量為6750千瓦。

全鎮有林地50918畝,年產鮮梅1800噸,茶葉120噸,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水力資源,年產原煤10萬噸以上,年水力發電量6750千瓦。

出江鎮歷史悠久,集鎮所在地因地處出江河畔而得名,秦以前屬於出國地,秦時出國自廢為鎮,清朝乾隆年間,正式定名為隆興場,1918年更名為出江鎮,普稱出壩河。

出江鎮境內交通便利,大雙路、出新路在境內交匯。村村通水泥路,分別與兩條路相接。出江鎮是大邑山區重鎮,集鎮所在地是原區政府所在地,集鎮功能齊全,歷來是大邑山區農副土特產的集散中心,商貿繁榮。

農業發展

出江鎮 出江鎮

出江鎮是山區鄉鎮,豐富的林業土地資源是出江鎮的一大財富。2008年來,林業開發已被黨委政府列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通過招商引資已有祥能、華山、思陽等三大林場在出江鎮進行荒山規模造林6000多畝。現出江鎮尚有10000餘畝殘次林,鎮黨委政府將以產業化經營的模式,積極引進業主配合進行開發,大力發展林竹業。2007年在高壩村新栽工業原料林1500畝,在馬橋、雷山等村發展林竹業1900畝。市政府葛市長及市林業局主要領導到出江鎮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對此項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2008年,力爭新發展工業原料林1500畝。出江鎮素有“紅梅之鄉”的美稱。全鎮現有紅梅面積1萬餘畝。鎮黨委政府舉全鎮之力抓好紅梅產業的發展壯大。一是抓紅梅基地建設。以魚泉、下壩、虎崗等村(社區)為重點,強化管理,以點帶面,輻射全鎮,指導農戶積極發展優質紅梅,確保紅梅的更新換代。二是拓展紅梅行銷渠道。鎮黨委、政府積極招商,深化果品業加工銷售,力爭將紅梅系列產品開發成拳頭產業,實施政府、企業、農戶一條龍生產合作,引進四川嘉正實業有限公司、四川省拓展汽車服務諮詢有限公司、成都西嶺青梅果業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與出江鎮種梅農戶共同組建了紅梅生產合作社,又聯繫江浙一帶的行銷大戶共同研究,既拓展了紅梅銷售渠道,而且保證了紅梅銷售價格。繼續扶持壯大出江大和紅梅酒業,爭取使其發展為規模以上企業,並引進了成都青梅果業有限公司與大和紅梅酒業進行資產重組,進一步提高了紅梅的深加工能力,又引進成都金祥科技飲品開發中心落戶出江鎮,研究、發展紅梅深加工。通過採取一系列措施,2007年出江紅梅銷售價格喜人,從每公斤0.6元上漲到每公斤1.6元,直接促進出江鎮農民增收200萬元以上。梅農管理紅梅的熱情進一步提高。

在巨觀經濟的調控和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以雷山、上壩、馬橋、下壩、魚泉、香桂、虎崗等村(社區)為主的養牛、養羊、養豬、養兔業逐步回升。鎮黨委政府結合有關部門的扶持和技術指導,引導養殖戶圍繞市場發展重點在生態、優質上下功夫,從而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2007年生豬、肉兔價格上漲幅度大,出江鎮未發生疫情,養殖戶普遍增收。2008年,依託中牧集團,鎮黨委政府將積極引導,促進以養兔為主的養殖業在出江鎮的規模發展。

同時,2008年,鎮黨委政府按縣重點工作督導組的安排,借鑑威龍公司在霧山鄉打造萬畝鐵觀音的種植模式,新發展鐵觀音3000-5000畝。紮實抓好農副產品促銷工作,擬建成1個山丘區農副產品展銷中心。

鄉鎮特色

紅梅之鄉

力保紅梅之鄉品牌

出江鎮 出江鎮

紅梅曾是出江的主打產業之一,出江紅梅鼎盛時期,全鎮紅梅面積達1萬多畝,年產鮮梅3千多噸,一度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產業。但2008年來由於紅梅銷路受阻,價格下跌,嚴重挫傷了梅農種植紅梅的積極性,紅梅面積和產量陡減。針對這一情況,鎮黨委、政府在2009年成立了出江鎮紅梅生產合作社,與梅農簽訂收購契約。與此同時積極引進福建、廣東等紅梅加工企業到出江收購紅梅,使紅梅價格從2007年開始逐步回升,在2008年鮮梅價格已達0.4元/公斤以上,從而阻止了紅梅陡減的趨勢。要保住出江紅梅之鄉這個品牌,我們還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進一步發展和壯大紅梅生產合作社,與梅農簽訂收購定單契約。

2、在2009年以前,力爭完成引進一個紅梅深加工企業。

3、結合安出路、大雙路旅遊公路沿線建梅花長廊、梅花休閒莊、紅梅酒莊等。

藥材基地

構建萬畝藥材基地

2008年來,先後有惠豐公司、圖南公司、華山林藥場、吉村科技公司等先後在出江成片租地(含荒山)8000多畝,種植金銀花、梔枝花、三木藥材等,出江構建萬畝藥材基地已初具規模。出江鎮將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土地流轉等,大力推進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土地向業主集中,推動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把出江建成名副其實的萬畝藥材基地。

旅遊資源

出江鎮2008年來,通過退耕還林,引進業主成片開發荒山、荒坡種植林竹業、三木藥材等,使森林覆蓋率和綠化率進一步提高,同時,隨著出江河流域環境綜合整理力度的不斷加大,出江河的水質越來越好,出江鎮生態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真正實現了“山清水秀”。加之出江鎮地處特殊的地理位置,全縣兩條最重要的旅遊交通公路--大雙路、安出路在此交匯,出江河穿城(集鎮)而過,自然生態環境十分優越。把出江鎮打造成集生態、旅遊、休閒、觀光旅遊大鎮的最佳時機已經來臨,為此我們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

1、引進寶耳國際集團對出江進行整體打造,重點是改造集鎮面貌。依靠出江自然環境,建造德國式的休閒風情小鎮。該項目已簽訂意向協定。

出江鎮 出江鎮

2、科倫集團惠豐藥物發展有限公司,從2003年開始在出江鎮租地3000畝種植金銀花、梔枝花現已投產見效,該公司已規劃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在基地新建休閒會所,積極發展生態保健、旅遊度假為一體的觀光農業。該項目正在洽談中。3、結合災後重建,特別是安出路改擴建之際,大力引進有實力的企業及業主到出江鎮與受災重建戶聯合建房,特別是在大雙路、安出路旅遊公路沿線重點抓好災後聯合聯建、整合聯建、開放性聯建、點狀聯建等災後重建工作,新建一批高檔次的農家休閒莊。現已有兩家企業準備在出江搞聯建,正在規劃設計中。

總之,我們有信心、有決心,通過三年的恢復重建,把出江建成人居、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有產業發展支撐,特色明顯的生態休閒觀光旅遊大鎮。

災後重建

5.12汶川大地震,出江鎮受到了嚴重損失,造成6戶農戶住房倒塌,67戶農戶住房成為危房,189戶農戶住房不同程度受損。學校、機關等部分房屋均成為危房,直接經濟損失達0.3億元。為了確保受災民眾有飯吃、有房住、有水喝,鎮黨委政府及時對受災民眾進行了救災物資和救災資金的發放,並積極投入了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中。現將出江鎮抗震救災,災後重建工作作如下匯報:

工作機構

一、建立健全工作機構:

1.成立出江鎮抗震救災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黨委書記擔任,副組長由鎮長擔任,成員由班子成員和社會事務辦工作人員組成,下設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辦公室,由分管社會事務辦的班子成員兼任辦公室主任,各領導小組成員實行分片負責,四個班子成員各負責三個村。

2.成立抗震救災物資及資金接收管理髮放工作小組和抗震救災物資及資金使用管理監督小組和災後重建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物資、資金的發放、監管以及災後重建工作。

資金管理

二、物資及資金管理髮放:

災情發生後,出江鎮立即制定了《出江鎮人民政府關於救災物資、資金髮放使用管理的規定》,明確規定了救災物資資金的使用原則、範圍以及發放的重點對象等。物資方面專人接收、專人管理和發放;資金方面專人專帳管理,並建立好接收、發放電子台帳。對鎮、村、社、農戶各個環節堅持民主評議,登記造冊,張榜公示,公開發放程式,嚴格簽字,公示制。總計發放各物資1000餘件,發放各類救災資金179.69906萬元。

重建進度

三、災後重建及進度:

1.災毀農戶住房重建:總計73戶,其中原址重建66戶,統規統建7戶。原址重建66戶以全面動工,完工39戶占總戶數59%;統規統建的7戶正在抓緊做工作動員實施原址重建,確保12月底全面竣工。

2.維修加固住房:總計189戶實施維修加固,已動工152戶,完工89戶,占總戶數的47%,其餘37戶已分解到鎮村幹部做工作,限期開工,確保11月底全面完工。

3.集中安置:通過規劃、國土選擇確立了四個集中安置點,已通過市建委批覆。等待結合“拆院並院”項目實施(包含81戶地質災害搬遷戶)。

出江鎮 出江鎮

4.聯建:有意向同意聯建的農戶1000多戶,可以騰出500多畝宅基地整合聯建。“一對一”、“一對多”的聯建,在華山、香桂、馬橋、虎崗村已經相應落實了聯建對象和聯建投資方,近期完善相關手續後啟動開工。

現存問題

四、存在的問題:

1.統規項目(“拆院並院”項目),國土局遲遲沒有把項目批下來,集中安置的農戶和81戶地質搬遷戶無法進行安置。

2.因交通、地理、環境、資源等因素,農村住房聯建談的多,具體落實的少。

工作措施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1.加快對災毀戶和維修加固農戶的進度,對沒有動工的災毀農戶和維修加固農戶採取鎮村幹部包村包戶落實,確保2008年11月30日前維修加固工作和2008年12月30日前災毀農戶的重建工作全面完成。

2.加大聯建的宣傳力度,分片包村落實責任,努力做好有意向聯建的業主和農戶的工作,力爭在2008年的11月啟動起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