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最後的審判》](/img/7/9af/nBnauM3X4QzN4IjN1IjN0MzMxITM2UDN0YTMwADMwAzMxAzLyY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米開朗基羅於作畫其間不斷從讚美詩《最後的審判日》和但丁的《地獄篇》中汲取靈感。壁畫的中心主題是人生的戲劇,人注定要不斷背離上帝,罪孽深重,但終將得到拯救。由於牆壁面積廣大,藝術家面臨著一個難題:如何將大約四百個人物安排在這一空間。必需有一種像鏇風一樣的主要力量將整個空間結合成一體。
畫面採用了水平線與垂直線交叉的複雜結構。畫中人物趨於在水平面上組成群體,隨著位置的升高,人群愈加密集。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左側升入天堂和右側走向毀滅的畫面中突出的豎向運動。同時,一種周而復始的活動將上升與墮落和左右著整個人群活動的審判者基督這一中心人物聯結在一起。
作品的創作背景
![《最後的審判》](/img/8/536/nBnauM3XyMjM4cDOzMjN0MzMxITM2UDN0YTMwADMwAzMxAzLzY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535年末,米開朗基羅已年逾六十,教皇這種瘋狂的藝術剝削行為,使米開朗基羅身心俱悴。當時,米開朗基羅正經歷著精神與信仰的危機。他選擇《最後的審判》這一主題,展現了他的痛苦。老藝術家從1535年末至1541年10月31日止,用了近6年的時間,完成了這一幅體現著畫家大無畏藝術魄力的多人物構圖《最後的審判》,在這塊將近 200平方米的祭壇後的大牆上,他繪出了數以百計的等身大小的裸體群像。
米開朗基羅於作畫其間不斷從讚美詩《最後的審判日》和但丁的《地獄篇》中汲取靈感。壁畫的中心主題是人生的戲劇,人注定要不斷背離上帝,罪孽深重,但終將得到拯救。由於牆壁面積廣大,藝術家面臨著一個難題:如何將大約四百個人物安排在這一空間。必需有一種像鏇風一樣的主要力量將整個空間結合成一體。
米開朗基羅奮力解決畫中人物在從下面仰視時所應呈現的比例這一難題。他將上面的人物畫得大些,底部的小些,以適應自下而上的觀賞效果。在 1541 年揭幕時,這幅獨自完成的巨作引起轟動。然而,巨作中的裸體人物卻引起爭議,一些人認為猥褻了神靈。在米開朗基羅剛去世不久,教皇庇護四世下令給所有裸體人物畫上腰布或衣飾。受命的畫家們於是被謔稱為「內褲製造商」。
![《最後的審判》](/img/b/51f/nBnauM3X4IDM2YDO3MjN0MzMxITM2UDN0YTMwADMwAzMxAzLzYzL4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最後的審判》](/img/8/30a/nBnauM3X3QTN3IzM0IjN0MzMxITM2UDN0YTMwADMwAzMxAzLyY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在耶穌的左側(即畫面的右方),有體形高大而年邁的使徒彼得,他拿著城門鑰匙正要交給耶穌。在最右邊,還可找到背負十字架的安德烈,拿著一束箭的殉道者塞巴斯提安,手持車輪的加德林,帶著鐵柵欄的勞倫蒂。在耶穌左側的下面,有十二門徒之一的巴多羅買,一個臉上布滿驚駭狀的老人形象。他手提著一張從他身上扒下來的人皮,這張人皮的臉就是米開朗基羅自己被扭曲了的臉形。這是米開朗基羅有意這樣添加上去的。這些人物都拿著生前被折磨死的用具,訴說著自己的痛苦。在耶穌的右邊(即畫面的左側)也有許多歷史與神話人物:那個左手背小梯子的,通常被認為是亞當,後面圍紅頭巾的女人,即是夏娃另一個體格壯實的裸體老人,即是聖保羅形象。在這些使徒的下面,是一些被打入地獄的罪人,有的在下降,有的因為生前行善,正在漸漸上升,如畫面左側下部地面上有幾個呈骷髏狀的幽靈,由於他們的善良,骨骼上重新在長出肉來。在耶穌的中央下部,有一小舟上載七個天使,他們受聖命之差,駕雲來到地獄,吹起長長的號角,召喚所有的靈魂前來受審。在這隻小舟的右邊,有一個頭身倒置的、身帶鑰匙的裸體形象,人們都能指出這是教皇尼古拉三世的權力在下墜的象徵,因他生前實行僧侶捐賣制,出賣教職,理應受到懲治。在畫面的右下角,有一長著驢耳朵,被大蛇纏身,周圍還有一群魔鬼的判官朱諾斯,這裡暗指教皇的司禮官,即那個曾在教皇面前攻擊米開朗基羅這幅壁畫的比阿喬·切薩納形象。
![《最後的審判》](/img/6/5ff/nBnauM3XwYTN0UDO5MjN0MzMxITM2UDN0YTMwADMwAzMxAzLzYzL3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這幅氣勢磅礴的大構圖,體現了米開朗基羅的人文主義思想,他要用正義來懲罰一切邪惡“末日”意味著人類悲劇的總崩潰,所有這些形象儘管有的有名有姓,有的泛指一定的社會階層,大體上仍未違背宗教公式的模子。藝術家以超人的勇氣,全部採用裸體形像來表現,赤條條來,赤條條去,去面對上帝,這又一次證實了他敢於肯定人的意義。米開朗基羅的原則是,執行藝術主要任務的道路是人體,因為他們最能體現人的品質。1546年,司禮官切薩納卻在新教皇面前搬弄是非說:“在一個神聖的地方,畫這么多顯露全身的裸體形象,太不相宜了;這件作品絕對不適用於教堂,倒是可以掛在澡堂或酒店裡。”於是新教皇下令讓另一個叫丹尼埃·達·伏爾泰亨的畫家,給壁畫上所有裸體的下身添畫了些布條。後人就給這位畫家起了一個諢名“穿褲子的畫家”。
![《最後的審判》](/img/5/6f2/nBnauM3X2IzMwMDNxQjN0MzMxITM2UDN0YTMwADMwAzMxAzL0YzLx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作者介紹
![《最後的審判》](/img/4/781/nBnauM3X0cDM2QDM0UjN0MzMxITM2UDN0YTMwADMwAzMxAzL1Y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475年3月6日生於佛羅倫斯附近的卡普萊斯,父親是奎奇市和卡普萊斯市的自治市長。他13 歲進入佛羅倫斯畫家基爾蘭達約(Ghirlandaio)的工作室,後轉入聖馬可修道院的美第奇學院作學徒。1496年,米開朗基羅來到羅馬,創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庫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羅倫斯,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舉世聞名的《大衛》 。1505年在羅馬,他奉教皇尤里烏斯二世之命負責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後回到佛羅倫斯。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羅馬,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著名的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1513年,教皇陵墓恢復施工,米開朗基羅創作了著名的《摩西》、 《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 1519-1534年,他在佛羅倫斯創作了他生平最偉大的作品——聖洛倫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時間創作了偉大的教堂壁畫《最後的審判》。之後他一直生活在羅馬,從事雕刻、建築和少量的繪畫工作,直到1564年2月18日逝世於自己的工作室中。
米開朗基羅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他創作的人物雕像雄偉健壯,氣魄宏大,充滿了無窮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顯示了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他的藝術創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常常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和浪漫主義的幻想,表現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和為自由而鬥爭的精神面貌。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不同於達·芬奇的充滿科學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藝術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滿腔悲劇性的激情。這種悲劇性是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徵又是現實的反應。這些都使他的藝術創作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作品的文學評論
![《最後的審判》](/img/0/2c2/nBnauM3X3ETN1IDM1UjN0MzMxITM2UDN0YTMwADMwAzMxAzL1Y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悄悄,慢慢地淪陷在谷底深淵中。靜靜地等待那最後的審判。感覺到一絲一厘的氣息遊走在心尖,摸不透,去不掉。毫無透息地包圍著內心,開始侵蝕。心,在滴血,血印染在身體上,空氣內。望著血液,我看到了自己,茫然,無奈,痛苦。竟忽然對著自己笑了起來。片面的自己,片面的笑容。心又一次絞痛了,身體蜷縮在一塊,悠然聞到了寂寞的氣息。找不到任何感情的發泄,第一次開始無助,哭不出,已經到了最痛的極端。
一幅面具擺在面前,無奈地戴上,看到了花花色色的世界,我沉溺於其中,丟失了靈魂。 無意,會被疼痛驚醒,看到了內心。摘下面具,氣憤的撕毀,幻想另一次的重身。走在逆路,注定悲傷,違背了面具的意志,開始審判。
一生的衝破卻成了一生的結束,心,依然疼痛,我,依舊孤寂,只是不知道,我做錯了什麼。是否因為注定,才沒有了自己的價值。最後的審判,是另一輪迴的寂寞,來來往往,還是如此。
作品收藏地點-西斯廷禮拜堂
![《最後的審判》](/img/e/82c/nBnauM3XygDOwMDN5YjN0MzMxITM2UDN0YTMwADMwAzMxAzL2Y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同名影片
影片概述
中文片名:最後的審判
外文片名:Grand pardon II, Le
導演:亞歷山大 阿卡迪 (Alexandre Arcady)
主演:
類 型:動作
首映日期:1992-01-01
所屬分類:歐美動作
影片簡介
亞歷山大.阿卡迪執導的本片,講述販毒大王畢絲高為開拓其販毒王國,不惜製造混亂,甚至暗殺同道中人,引起整個行業的互相仇殺,邁阿密頓時每一個販毒家庭都為著金錢而欲將對方剷除,一片腥風血雨。此時雷蒙出獄,發現他的兒子、侄兒都活在這個漩渦中。本片故事情節雖錯宗複雜,但絕無冷場的表現。演員也發揮了精湛的演技,令觀眾大開眼界。
相關書籍
![《最後的審判》](/img/a/0e4/nBnauM3XzQDN3ETN0YTOzMzMxITM2UDN0YTMwADMwAzMxAzL2kzLy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最後的審判》
·作者:Sheldon Siege
·頁碼:400 頁碼
·出版日:2003年
·ISBN:0399150420
·條碼:9780399150425
·版次:2003-08-01
參考文獻
1.《世界美術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