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影片描繪非洲原始部落里一個停留於母系社會的部落在文明進程里發生的故事,這個以物易物維生的部落由女人掌權,男人們成為女性的附庸而沒有地位。整個村落巫師的地位最高,少婦歐卡諾羅(Okonoro)因為她的丈夫生性懶惰而離開了他,歐卡諾羅的休夫得到了女伴們的支持,於是,耶爾(Yere)進入了歐卡諾羅的世界,可是,婚後的生活並不開心,為了尋找自己的位置,耶爾選擇了雲遊,在這個過程里他看到了城市文明對於原始民族的侵蝕,最後,他們都融入了一種新的文明形式,而他們的家園隨著伐木的汽車永遠失去了。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
-- | Sigalon Sagna |
-- | Saly Badji |
-- | Binta Cissé |
-- | Marie-Christine Dieme |
-- | Fatou Seydi |
影片評價
對於人文的東西導演十分關注,這部影片更像是非洲原始部落的人文記錄片,以一個停留在母系社會的非洲部落的故事反映現代文明對它的侵蝕。片中女性狩獵,掌權,男性卻做著洗衣等等雜務。整部影片對白很少,可是通過他們的行為我們可以讀出影片的內容。本片對我們了解非洲民俗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土著人傳遞愛意和訊息的方式是擊鼓充滿了非洲大陸的情趣。裡面更有著匪夷所思的事件,一個被斬頭的武士在巫術的作用下竟然奇蹟般的復生,求雨的巫術也是文明社會無法理解的,片子裡的人們雖然貧窮可是有著自己的快樂。在殘酷的生存環境裡老人選擇自己離開成為保持部落繁衍的方法,這種做法有些悲壯但是卻是無奈的選擇。
影片記錄了原住民的情感世界和他們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他們有著合作,也有著紛爭。兩個女人為了爭奪一個男人的爭風吃醋而爭鬥,那個男的只能站在一旁忍氣吞聲,最後還被那個女的揣了一腳。男人在這樣的母系社會環境裡是沒有任何地位的,男人成為了育種的工具,導演在女聲的吟唱里以茅草屋的晃動來表現情愛是比較有意思的章節,完事以後,男的獲得了一大串的香蕉有著非常的滿足感,他們狩獵,捕魚充滿著非洲特色。特別是他們在大樹上的跳躍讓城市裡的我們瞠目結舌。通過這些畫面使得觀眾對於他們的世界有所了解。
影片反映的是工業化給非洲原始部落帶來的改變和衝擊,片子裡重型卡車和拖拉機帶來的不僅是森林的失去,也是傳統土著生活方式的失去,機器所到之處就是神性消失的時刻,表明任何生活方式的變化都只是相對的進步意義。特別是耶爾出走的路上導演通過他脫下裙子換上褲子直到穿上襯衫反映了城市文明對於部落文化的漸進改變。在結尾處那巫術的圖騰變成了小販手中的玩具,導演有著一份傷感與無望。影片片名《於是有了光》具有反諷的意思,它表明了導演對於文明社會給原始部落帶來的一切的擔憂。影片也反映了非洲部落從圖騰崇拜到天主教文明的過程,此部影片和赫爾措格南美記錄片有著異曲同工的地方,而這種人文關注使得導演再一次獲得威尼斯電影節(45屆)特別評審團大獎。同樣非洲原始部落的音樂也讓觀眾獲得了不同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