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國夢》

《新美國夢》

《新美國夢》是由帕蒂·康西迪主演的一部電影,主要講述主人公帶著兩個女兒來到美國的冒險故事。《新美國夢》是一個經典的美國夢,愛爾蘭移民約翰尼(帕蒂·康西迪)和莎拉(薩曼莎·莫頓)帶著他們的兩個女兒,滿懷希望地來到美國。當行走在充滿著各種奇怪新鮮聲音的紐約曼哈頓大街上時,他們便開始了充滿冒險的生活。炫目的未來在等待著這個家庭,但是他們首先必須忘記過去。

基本信息

劇情

《前進天堂》《前進天堂》

這又是一個經典的美國夢,愛爾蘭移民約翰尼(帕蒂·康西迪)和莎拉(薩曼莎·莫頓)帶著他們的兩個女兒,滿懷希望地來到美國。當行走在充滿著各種奇怪新鮮聲音的紐約曼哈頓大街上時,他們便開始了充滿冒險的生活。炫目的未來在等待著這個家庭,但是他們首先必須忘記過去。

故事講述了一個愛爾蘭的家庭移民到美國紐約的事,約翰尼(帕迪·肯辛迪飾演)為了追求自己的演藝事業,帶著自己的妻子薩拉(薩曼莎·莫頓飾演)和女兒克里斯蒂、阿瑞爾(莎拉·伯格、艾瑪·伯格)來到美國。像很多夢想到美國發展演藝事業的人一樣,約翰尼初到美國,一切都不那么順利,在理想遠未實現之際,嘗遍生活的艱辛。約翰尼夫婦每天忙碌地打工,甚至不在乎薪水微薄。為了節約生存成本,他們住進了一個潮濕、骯髒、混亂充斥著毒販、亡命徒、流浪漢的公寓。雖然聲生計如此艱難,但是約翰尼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初衷,為自己的理想慢慢積攢著力量。

命運多舛,饑寒交迫的生活甚至使約翰尼夫婦失去了一個孩子,同時考驗著夫婦倆岌岌可危的感情關係。好在經過二人的努力,終於化解了這場感情危機。天真可愛的小女兒結識了古怪的黑人藝術家馬圖,友誼走進了約翰尼一家。

冬天來了,公寓的生活環境更加惡劣。這個愛爾蘭移民家庭的好朋友不幸去世,約翰尼夫婦卻迎來了他們第四個孩子。前面的路依然遙遠,但是約翰尼堅信自己的夢想終會實現。

愛爾蘭移民約翰尼和莎拉(帶著他們的兩個女兒,來到美國。

約翰尼與莎拉很快就發現美國並不是一塊機會遍地的黃金大陸,因為缺錢,一家人只好棲身於紐約的廉價公寓,公寓破舊得猶如恐怖片場景,住在那裡的人形形色色,不是癮君子就是異裝癖。以前的積蓄都花在食物、房屋租金和煤氣水電費上。從拽著一個空調穿過曼哈頓,到找一個像樣的工作,事事艱難的夫妻二人覺得美國充滿了挑戰、古怪與危險。然而他們的兩個女兒卻認為美國是一個什麼事情都會發生的神奇之地,是一個可以將她們從過去的痛苦中解脫出來的地方。但是約翰尼與莎拉仍然沉浸於在愛爾蘭愛子夭折的悲痛之中,他們發覺彼此的關係也仿佛因為在紐約艱難生活的壓力而更加緊張。

某個萬聖節,姐妹倆克莉斯蒂和艾瑞爾鼓起勇氣敲開樓下神秘鄰居馬蒂奧(傑曼·翰蘇)的房門。馬蒂奧是一個脾氣古怪的奈及利亞畫家,他惱怒的尖叫聲經常在樓梯間迴響,但是這一次他卻對姐妹倆出乎意料的和藹。一切從此改變。

莎拉邀請馬蒂奧來吃晚餐,馬蒂奧很快和這個家庭打成一片。漸漸地約翰尼開始懷疑他的妻子和這個樓下的男人可能滋生出一段感情。約翰尼問馬蒂奧“你想取代我嗎?”馬蒂奧回答說“可能會啊。”約翰尼又問“你愛我的妻子嗎?”馬蒂奧直截了當地回答“我愛你的妻子,而且我也愛你,愛你的孩子們。”就這樣,在馬蒂奧與這家人相處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這個移民家庭的喜怨哀樂和他們如何堅守著家庭、希望、信念、奇蹟與愛。

幕後花絮

我坐在黑暗的影院,天邊白色明淨的月亮隱去,在安靜的音樂聲音里,片尾字幕上寫“獻給我們的弗蘭克”,那是導演10歲就死去的兒子,兩位編劇的兄弟。那一刻和以前的很多時候,我知道,自己被感動了。

《新美國夢》新美國夢

我很不願意承認,不止一次地在電影當中流淚。而且出乎意外的是,不是被猜想中生活在異國的苦難觸動,而是因為感受到隔著銀幕傳遞過來的普通人生活中的溫暖。本來以為在他們跨過紐約邊界看到那夜色中燈紅酒綠的曼哈頓,只不過是虛幻美麗的前戲,誰知道這一次愛爾蘭導演吉姆·謝里丹(《我的左腳》《因父之名》)真的是想讓我們可以跨越天空和土地互相擁抱取暖,當從夏至秋,秋而到冬,曼哈頓下城區的公寓裡面有什麼微微地撞進那一家愛爾蘭人的心腔,並且不曾離去,永恆地散發出漸漸的暖意。

我從來以為,看電影是一種非常主觀個人化的感受,甚至很多時候是私密的,有些夢永遠無法與別人分享。所以很自然,當銀幕上他人的故事,在某一刻與自己過往哪怕只有那么一瞬間的交疊重合,就此留下的回音會轟然作響;然後在很多時候回想,不免如同檢視自我的一段流光。身在美國,對於那些移民天涯落拓的影像,常常在午夜夢回中細細分辨其中的清冷滋味。《新美國夢》最初給我的印象也是不快樂的,然而有這么一種好電影:描寫特殊群體標本的時候,仍然讓我們感受到的是生活中最本質、最難以改變的東西,隱藏在所有強大的表象後面,可以讓每個不同生活經歷的人都在不同的層面上體察根本的人生況味。《新美國夢》正好是這樣一部電影。

描寫移民的電影很多。尤其是在號稱種族大熔爐美利堅合眾國,工業文明塑造出來的現代夢想國家,當世界各處的人們面對曼哈頓星火璀璨的面貌,往往有驟落江湖的無所適從,所以那些電影大都是從移民面對的生活困境來表現的,矛盾奇突糾結中發展出豐富的心理歷程。很少看到過如同《新美國夢》這樣的角度,關注的是素不相識的人群在陌生環境當中消融橫亘的堅冰,同時生活樸實的細節被真實地呈現;但那感動我們的暖流不是象大多數好萊塢家庭喜劇,依靠泛濫的煽情來放大人物的悲喜,而是藉助於細節的仔細描繪來細膩地展現情感的發生。也許我們應該感謝導演和編劇,選擇他們一家在上個世紀80年代紐約的自身經歷來構造劇本,因為只有真實才會如此充滿力量。

電影對於生活艱難的處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平實的風格讓我想起今年另外一部現實主義電影《美國榮耀》,生活一如既往呈現出她的各個側面,貧窮、喪子之痛、辛勞、家庭的愛、鄰居的友誼。與《美國榮耀》相比,敘述上的主觀色彩更加濃厚,電影在表現初到美國時候面對的生活壓力,其中的無奈辛酸之處多用舉重若輕的幽默來化解,這不是笑中帶淚,而是在風雨如晦中始終保持的對於彩虹再現的盼望。在約翰尼(帕蒂·康西迪飾)一家來到紐約的第一個節日,父母和兩個孩子在附近的嘉年華會上,父親約翰尼為給小女兒艾瑞爾(愛瑪·博爾傑飾)贏得一個ET外星人的布偶的過程,在電影中足足有十幾分鐘的戲份。這看似平常的努力,充滿了巨大的感情力量,他們在乎的並非是那一個小小的布偶玩具,而是想向自己向觀看的我們表達,在不堪重負的生活中卑微甜美的希望是多么地重要。

《新美國夢》《新美國夢》
很多段落,我們都能體會到強烈的感情,這使得電影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移民電影,更多的是表現人們在艱難的處境中如何面對自己的內心。身患重病的鄰居黑人畫家馬蒂奧(傑曼·翰蘇飾)這個角色值得玩味,他自身的痛苦,柔軟的心靈,猶如開啟約翰尼一家人生新大門的鑰匙。電影剛開始的時候,約翰尼和妻子莎拉(薩曼莎·莫頓飾)以度假為藉口進入美國國境,他們因為失去了患腦瘤的兒子弗蘭克痛不欲生,非法移民到美國似乎是試圖擺脫過往陰影。在這個四口人的家庭里,也許除了小女兒艾瑞爾,都被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中。11歲已經懂事的大女兒克里斯蒂小小面孔充滿了哀傷,她不願意和陌生的美國人說話,隨身帶著的一個紅色攝像機里,都是有關弟弟弗蘭克的回憶。伴隨最初在美國的艱難生活,是家庭中始終無法逝去的對於死去弗蘭克的歉疚和懷念,在電影的前半段克里斯蒂內心獨白式的畫外音反覆出現,她向天堂中的弗蘭克許下的三個願望,實際上是希望藉助家庭的力量可以渡過人生的寒冬。然而在姐妹倆萬聖節敲開馬蒂奧大門的那一刻開始,這個克里斯蒂內心不快樂的聲音再未出現,取而代之的是新生命的孕育和紐約美麗的冬雪。而馬蒂奧與男主人約翰尼在自己家裡的那段對話,幾乎是整個電影的點睛之筆,蘊含了許多滋味,關於愛、不放棄、互相扶助,人們正是在相互深入的感情撞擊中走入風雨後的彩虹。

在電影裡,我看到了2003年最可愛的銀幕天使,她們不僅是約翰尼一家在異國生活中的一縷陽光,也是電影本身的一縷陽光。11歲的克里斯蒂和7歲的艾瑞爾,飾演她們的本身就是一對姐妹莎拉·博爾傑和愛瑪·博爾傑,每當她們在銀幕上出現,影院裡就會有釋然的笑聲。我們知道,雖然這一家人困難重重,他們依然有那么可愛的笑臉照亮不如意的生活,連觀眾都找不到他們應該放棄的理由。出演姐姐的小演員莎拉·博爾傑已經得到獨立電影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而那個最可愛的妹妹愛瑪·博爾傑讓人心痛的表演始終讓我們和約翰尼一家感同身受。母親莎拉的飾演者薩曼莎還是如同《少數派報告》里短短的頭髮,她所擁有的西方女演員罕見的安靜微笑中讓人心碎的氣質使這個角色在沉靜中散發出光輝,而她對於情緒轉變處準確的把握非常細膩,是今年很優秀的表演。男主角的演員以前很不熟悉,在本片中似乎被家庭中的其餘三個女性角色遮蓋了光芒。

《新美國夢》其實是很個人化的一段生活歷史,除了人物內心豐富的心理層次,沒有強烈的戲劇衝突,我們只是目睹一個普通的愛爾蘭家庭在美國(或者可以在任何地方)的歡笑淚影。電影海報上,四個人注視曼哈頓恢宏璀璨的大橋在夜色中佇立,他們的身影在一角上微不足道;但我們在乎的一直不都是那些最細微的綿密的人心深處嗎?

媒體報導

城市幾起幾落,沒有戰爭也沒有奇蹟,你行走在其中,會不會忘記還有期待和夢想。
“愛爾蘭移民約翰尼和莎拉帶著他們的兩個女兒,滿懷希望地來到美國。當行走在充滿著各種奇怪新鮮聲音的紐約曼哈頓大街上時,他們便開始了充滿冒險的生活。炫目的未來在等待著這個家庭,但是他們首先必須忘記過去。”他們遠離愛爾蘭,是不是想讓熟悉的城市忘記自己,忘記自己的喪子之痛。可是即使隔著千山萬水,他們還是發現在新生活的背後依然會看見放大的曾經的記憶。
兩個女兒的扮演者純真可愛。音樂也非常棒。大女兒Christy在片中許了三個願望,你看著它們實現的時候真是心酸,許第二個願前真是讓人揪心。片子不長,但溫情感人。雖然生活艱難,但這個移民家庭還是在陌生城市堅韌地生活,守著親情、希望、信念、奇蹟與愛。

精彩劇照

《新美國夢》《新美國夢》

相關評論

一個別人家的故事.遙遠但是真實.我的螢幕雖然暗了下來,但是他們的生活應該仍然在地球的另一端繼續.不記得怎樣開始,也不會有結束.
裡面有太多溫情,幸與不幸都恰倒好處,巧合和奇蹟也都適可而止.就好象我們的生活,公平的誰也別想占到什麼便宜.就是這樣的分寸,讓我願意相信它的真實.
這是一種不同於以往的感動.似乎沒有什麼煽情的場景對白.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節,沒有大喜大悲的心境.只是電影一開始,看見克里斯蒂沒有笑容的美麗的臉,就覺得

《新美國夢》《新美國夢》
莫名的憂傷和擔心.磕磕絆絆的生活中似乎還隱藏了巨大的不幸沒有現身:( 然而意外的是,他們最終也並未遭受什麼巨大的不幸,只是生活保持著不怎么順利的狀態.也許正是因為這樣吧,沒有特意地要感動誰,反而深深地打動了人心.孩子天使一樣的笑臉和聲音讓我忍不住為她們祈禱,上帝不要對她們太殘忍.
難忘幾個片段: 克里斯蒂在台上輕輕唱著的歌."" 好溫暖的聲音,唱得出的希望:)
父親投球換E.T娃娃的那一段.從一開始興高采烈的想要試試,到最後掏出所有積蓄作為賭注.我相信我可以想像理解,人在長久受壓抑後暫時想忘記理智衝動.
小艾瑞爾的檸檬糖:) 我想那是換做是誰都願意相信的魔法!
快結束時在陽台和法蘭奇說再見的那段.爸爸的表情變化令我感觸頗深.他終於可以面對和遺忘了:) 是啊,心是空間有限的容器,裝滿了傷心的往事,期盼的幸福要放哪裡呢?!
總的來說,是個基調不怎么快樂的電影吧.看的時候是小心翼翼的.甚至沒有機會鬆一口氣.但是片尾曲響起字幕出現的時候,心裡覺得很安靜,也很放心.不需要眼淚,不需要太多思考.沒有覺得誇張到好笑,沒有明顯的情節漏洞讓我失望.亦沒留下遺憾和懸念~~~這是最讓我滿足的一種觀影感受.

閱讀連結

http://www.dyddy.com/html/movie_article/1/544.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