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演繹中的圖像》

《文化演繹中的圖像》

《文化演繹中的圖像》主要以“圖像”為線索,運用敘事研究、文化研究的方法,對發生於20世紀中國的關涉文學、美術諸領域的一組個案加以解讀和剖析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文化演繹中的圖像》文化演繹中的圖像

作者:姚玳玫 著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8-1
版次:1
頁數:359
印刷時間:2010-8-1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ISBN:9787218067032
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以“圖像”為線索,運用敘事研究文化研究的方法,對發生於20世紀中國的關涉文學美術諸領域的一組個案加以解讀和剖析,主要涉及幾方面問題:晚清至民國時期海派刊物“女性”主題圖像的含義生成和圖式衍變問題;早期媒體傳播中女性肖像照的公共性與私人性僭越問題;“五四”背景下西方美術圖像的引進、譯介、闡釋,與本土表達的銜接,這一過程所隱含的“五四”知識分子自我身份定位問題;20世紀中國女藝術家“自畫像”與女性自我認知問題,20世紀中國美術的人文圖式構建問題,20世紀二三十年代身處生存夾縫中的中國現代主義藝術家藝術追求的多熏性、分裂性問題,等等。本書經由相關個案解讀,考察“圖像”背後文化運作的跡象、內在意圖及其在多方力量的制衡下形成的格局。

作者簡介

姚玳玫,籍貫廣東省汕頭市,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讀書》等刊物發表《1924—1926:生存夾纏與中期創造社的海派變異》等論文一批。出版專著《想像女性——海派小說(1892—1949)的敘事》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合著《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史》,撰寫其中的第二卷《多元共生的新局面(1928—1937)》(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

目錄

導論:近現代文化演繹中的“圖像”
“畫報”與“繡像”:作為一種敘事樣式的圖像
圖像的符碼化:海派媒體圖像的“女性”主題
城市鏡像:圖像背後的物質——視覺——心理置換
第一章文化象徵?自我指涉?——圖像中的女性形象
個案一晚清至民國時期海派雜誌“仕女”插圖的文化脈象
確立模式:吳友如與“百艷圖
走向抽象:葉靈鳳與“莎樂美
重回脂粉世界:郭建英的“摩登女郎”
逆向演繹:張愛玲的“醜女”
結論:海派媒體圖像文化演繹的軌跡
個案二私人的?公共的?——早期女性肖像照/生活照的含義生成
清官佳麗:表演與擺拍、起步與定位
照相館與早期的滬上“花照”
“封面女郎”:虛擬與真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