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類學引論》

《教育人類學引論》

《教育人類學引論》屬師範院校教育專業本科生與研究生教材,作者站在教育學的立場上,分別論述了教育人類學的基本理論、教育人類學視角的運用和教育人類學修養等。

基本信息

簡介

作 者:李政濤丁鋼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2
叢 書:世紀教育前沿研究課程系列
定 價:35.00元

前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華東師範大學在幾代學者的不斷努力下,教育學科群中的教育學和心理學兩個一級學科迎來了輝煌發展的今天。作為中國大學中建置最早專業也最齊全的一所教育科學學院,我們以保持教育專業的領先地位為目標,致力於建設一個與國際接軌的研究型學院。
其中,研究生教育學院已經成為全國教育學和心理學人才培養的重鎮,在全國同類高級人才培養領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在長期的培養研究生過程中,我院教師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自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多年的努力和探索,我國大學教育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養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但用與國際教育同步發展的定位來衡量,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的學科專業課程體系相對傳統,需要在發展中融合國際上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近年來,引進國外一流大學的課程已經成為大學課程發展的一個熱點,但是,引進課程教材並不能代替或等同於自身的課程變革。我們認為,學科發展的基礎是專業,專業發展的核心是課程,課程體系的創新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關鍵,而課程體系的內在支撐正是與知識相關的文化價值體系,因此,面對全球化的時代,在全球文化與本土文化的互動、融合和發展中,必須培育知識乃至課程創新的土壤。我們應該堅持引進與自我創新相結合的方式,積極參考享有國際聲譽的同類研究著作或前沿課程與教材、教法,並結合中國教育實踐加以本土化的創造發展,把課程改革作為一個研發過程,邊教學邊研發,以此來改革研究生教育和教學,建構一套與國際同步發展、符合中國教育實踐需求的教育學和心理學課程與教學體系,並通過這種課程開發逐步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學術前沿視野、本土創新意識的優秀人才。

後記

此書從醞釀到成書大概有五年。2003年,我博士畢業。在導師葉瀾先生和系主任杜成憲先生等的多方努力下,我留在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工作,專業發展方向就是教育人類學。從給研究生講授教育文化學開始,我陸續收集了大量教育人類學的相關資料,並於2008年3月正式開出“教育人類學”的研究生課程。此書為該課程的結晶。
五年來,個人的遭遇甚多,其中不乏危機,從身體到心靈先後經歷了各種震盪。可以說,這本《教育人類學》是在危機和震盪中誕生的。
錢鍾書在《談藝錄》引言中說:“自維少且輕心,淺嘗易足,臆見矜高;即億而偶中,終言之成理而未澈,持之有故而未周,詞氣通悅,亦非小眚,壯悔滋深,藏拙為幸。”第一次讀這段話時,內心激盪不已。雖自身學識才情都稀薄不堪,難以與錢先生相比,他的這番話卻似乎是對我說的。
此書是一本專著,也可以作為研究生的教材。受“教材”的限制,我不能在其中摻雜太多的“個人知識”,因此此書還沒有完全體現我個人的想法,包括我的生命體驗。在北京工作期間,我曾經對新儒家有濃厚的興趣,熊十力牟宗三唐君毅方東美等先生的思想和文字日日包裹、環繞著我的靈魂。當然,最打動我的不是他們豐厚的學養、深邃的學理,而是他們將自己的生命體驗和豐富的情感浸潤在文字中,對生命與文化的深深憂思。

目錄

引論教育人類學“引”什麼,“論”什麼
第一章教育人類學的產生與發展
一、人類社會需要教育人類學
二、教育人類學的發展脈絡
三、教育人類學發展中的三大根基性問題
第二章教育人類學的目的、價值和使命
一、教育人類學的目的
二、教育人類學的價值
三、教育人類學的使命
第三章教育人類學的方法論基礎
一、教育人類學研究方法
二、教育人類學研究類型和範式的方法論透析
三、教育人類學理論流派及模式的方法論透析
四、教育人類學方法論中的人類學立場與教育學立場
第四章教育人類學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問題
一、教育人類學基本概念
二、教育人類學基本問題
第五章教育人類學到哪裡去
一、教育人類學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困境
二、教育人類學面臨新的發展機遇
三、教育人類學發展趨勢探析
第六章走向“漢語教育人類學"
一、漢語教育人類學的發展軌跡
二、漢語教育人類學發展的困境與趨勢
三、漢語教育人類學發展中的中國知識與經驗
四、讓教育人類學說漢語
結語成為一個“教育人類學家”
參考文獻
後記從對人的擔憂和希望開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