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少數民族高等美術教育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了我國當代藝術、少數民族文化產業、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原生態藝術保護等眾多領域的建設、發展,其教學與科研成果也是支撐國家整體文
化發展戰略的一個關鍵性環節。新中國美術創作中曾經流行的“少數民族熱”現象,對中國現代美術創作曾產生過巨大的影響,投射到60年中國美術教育的整體發展中,少數民族美術教育已經形成了一個專門的體系,是高等美術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科分支。如何辦好少數民族高等美術教育?如何發展這一學科?仍然是擺在我們全體同仁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正是抱著這樣的信念,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根植於豐富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沃土,幾代同仁奮進在民族美術教育的陣線上,不懈地耕耘。現今世界文化的多元化特徵、少數民族區域和區域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對民族地區自然文化遺產的保護都將激發我們在中國少數民族美術教育和中國少數民族美術創作的藝術實踐中作出新的拓展和貢獻。
編輯推薦
《付愛民民族藝術於人類學影像研究文集》:中國少數民族美術教育50年學術文庫
作者簡介
付愛民,1972年生,錫伯族,博士,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少數民族藝術學科組成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線描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1985—1988年就讀於北京一中,師從美術教育家金玉峰先生,199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1996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美術系中國畫專業本科;2001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李魁正先生、毛水仙先生:2006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少數民族藝術專業博士研究生,師從李魁正先生。少數民族主題繪畫創作多次在全國大型展覽中獲獎,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少數民族藝術、人類學影像等。
目錄
現代圖像學引論
李魁正教授藝術專題訪談
滇西南少數民族色彩審美意識的生態文化背景
色彩民俗地理研究在少數民族地區旅遊景觀設計中的套用
佛教古代繪畫凹凸法與中國畫傳統暈染技法的傳承關係研究
古代少數民族畫家胡壤及“北方草原畫派”考略
佤族木鼓文化解析研究
佤族宗教造型藝術中的生態符號研究
瀾滄縣旅遊形象設計的基本原則
圖像——為歷史定製形象的權者
視覺人類學的先行者
芒景布朗族村傳統文化藝術現狀調研報告
非凡的行走與最平凡的融合
看與被看
虛設的曼陀羅
從藍志貴西藏珞巴族、僵人攝影談早期少數民族影像的重要價值
詩意的古鎮擬像
以莊學本早期探索為起點的少數民族影像志建設方法研究
後記
我本是學繪畫的,正式開始進行學術研究是從1997年在炎黃藝術館展覽部工作的時候,最初是在我國著名美術理論家李松濤老師的指導下為各個展覽寫序,也寫過一些粗淺的評論文章。那時我才知道,原來研究一個問題遠不只是寫好一篇文章這樣簡單的事情。記得當時最重要的是開始著手研究與黃胄創作主題相關的北方草原民族繪畫,首先是從胡壤開始的,1998年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論文《記著名畫家黃胄的少數民族題材創作》(《民族畫報》1998年第4期)。
在民族藝術領域裡,我主要研究滇西南幾個典型世居少數民族的傳統藝術。和瀾滄結緣是在1994年的春節前夕,我在楊麗卿(當時的同學,現在的妻子)的引領下剛踏人云南的土地就一直下到了鄉鎮——瀾滄北部的小鎮上允。除夕前的一個晚上,老舅帶著我們舂糯米粑粑,阿婆慈祥的笑容和表妹小黎黎、表弟小木子在旁邊頑皮嬉笑……那個場景幫助我直接把握住民族生活中審美的本質形態,這一直影響著我的抉擇——後來我二十次下滇西南,都緣起於這個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