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介紹
破舊“羅記茶樓”暮氣沉沉,掌柜的成、當廚的淳皆年過半百,成凡事以和為貴,淳頹廢嗜酒,二人守候昏迷三十年的師傅羅新甦醒,但光陰磨蝕兩師兄弟的鬥志與武功,成鐵手已廢,淳一腳亦殘,一度叱吒武術界的“羅新門”武館宗師羅新始終跟掛在他床頭的臘鴨一樣:原封不動。當年讓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羅新倒下的一場比武,成為武術界懸案。
地產公司信差梁景祥工作表現窩囊,生活漫無目標。祥被指派向一收樓業主了解情況,一路上祥遭頑童戲弄,祥追打反被頑童惡霸哥哥銅錢雞欺凌,拐腳路過的淳出手相救,擊退惡霸,使祥重燃學武鬥心。祥跟蹤淳至“羅記茶樓”圖拜師,見淳、成甚至茶客們均似武林高手,同時邂逅跟淳另有淵緣的美少女桂,更加強祥的學武決心。
祥往找收樓業主竟是祥的當年孱弱同學叢生猛,猛接收父蔭已成二世祖,又於城中極具規模的“龐青武館”習武,硬逼頹廢的祥比試,祥不堪一擊受辱;祥捲入猛抖黨收樓的爭執中,誤打誤撞令昏睡三十載的羅新奇蹟甦醒。醒來的羅新記憶錯亂仿如老頑童,把祥誤認作徒弟成、淳二人,成、淳反無奈淪為徒孫。“羅記茶樓”重現“羅新門”武館朝氣,羅新嚴格訓練成、淳、祥武功,以參加由“龐青武館”舉辦的“全港武術大賽”。
“龐青武館”舉辦武術大賽斂財,收取成、淳、祥報名費後設局取消他們比賽資格,羅新回光反照臨終啟示眾人擂台無拘一格;祥下戰書挑戰“龐青武館”,龐青率首徒赴約,淳等再次握起拳頭為尊嚴而戰。
主創陣容
《打擂台》由劉德華的映藝娛樂出資800萬拍攝,林家棟首次擔任監製,網羅了一批老牌香港電影人出演,其中包括多位昔日的動作巨星或喜劇巨匠,如梁小龍、陳觀泰、羅莽、泰迪羅賓、陳惠敏等。故事講述一個用功夫的人經過一次打鬥,變成植物人,但是他有幾個徒弟,覺得他醒來的時候還是可以做一番事業的,於是就一直在等……《打擂台》講的其實就是香港電影人,一輩子都在到處打擂台,表現出頑強的不死精神。
本片由憑藉《青苔》、《野良犬》等片備受關注的香港新生代導演郭子健導演。
陳觀泰,東南亞中國國術擂台賽冠軍,在一連五場的苦戰中,先後擊敗了五位名重拳壇的港,菲,馬高手,而榮獲輕甲級冠軍,因而被張徹發掘主演《馬永貞》,在電影中擂台上打敗俄國大力士,可說是他自身經歷寫照。在電影《刺馬》、《少林五祖》等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陳觀泰剛猛凌厲的手上功夫。
梁小龍,如果說陳觀泰是香港武打演員中的“拳王”的話,梁小龍則堪稱香港武打演員中的“腿王”,腿法出神入化,連李小龍的崇拜者周星馳都贊梁小龍是“凌空踢腿動作全世界完成最漂亮的一個人”,所以在這部對功夫電影的致敬之作中,請他來演自己的對手火雲邪神。梁小龍也是李小龍後模仿李小龍最成功的角色,他幾乎在《陳真》中複製了李小龍式的轟動。
拳王陳觀泰在《打擂台》里飾演斷了一隻手的師弟,腿王梁小龍飾演斷了一條腿的師哥,再加上曾經的新藝城七人組成員之一的泰迪羅賓,以前常以自己殘疾人的身形飾演“神槍羅賓”之類喜劇角色的他,此次飾演二人的龜仙人般的師父,神乎其技的太極高手。
影片視點
《打擂台》雖然還未正式公映,在媒體和影評人中的口碑已然爆棚。而且,跟上一部廣受好評的功夫片《葉問2》截然不同的是,《打擂台》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小成本影片,投資只有800萬,演員全是老將帶新人,一個當紅明星沒有,出品人劉德華和監製林家棟倒比演員還大牌。不過,低投入並未影響影片的品質,反而呈現出驚人的高水準,除了場景的豐富程度和大氣感不如《葉問2》之外,故事情節、演員表演、動作設計、攝影剪接等方面均不在《葉問2》之下,從中所體現出的影片主創的創意和誠意,更是在算計過於精明的《葉問2》之上。《打擂台》既有作為功夫片打戲精彩、賣點十足的商業屬性,又有作為小成本影片藝術個性突出的特色。發行方不按常規給影片配上國語,而是將本片作為第一部在內地大範圍公映的純粵語片推出,本身就是一種“港片迷”勁頭十足的“行為藝術”,擺明不去照顧觀眾的觀影習慣,而是讓觀眾去認同影片在語言上原汁原味的魅力,使用原聲也體現出對演員表演的一種尊重。其實,只要影片足夠優秀,語言並不會真正對觀眾欣賞一部好片形成障礙。在《打擂台》首映現場,觀眾完全沉浸在劇情中,對每一個粵語笑點都有熱烈回應,看完出來也沒聽到有人抱怨因為語言問題而看不懂劇情。
純粵語,老牌功夫明星,底層生活氣息,不吊威亞硬橋硬馬過招,某些粵語殘片味道的畫面、字幕和旁白,構成了許多人評價本片時所說的“港味”和“懷舊”的鮮明特點。“港味”自不用說,只要不被“合拍片”三個字拘束手腳、放大野心,香港導演依靠香港投資,用香港演員講香港故事,濃濃“港味”從片中飄散出來是自然而然的。至於“懷舊”,雖然片中從方方面面都體現出導演對粵語老片的情結,但並非一味致敬模仿,而是“舊”中見“新”,創意十足。
幕後製作
功夫巨星重出江湖
郭子健2004年看周星馳的《功夫》時,有件事一直迷惑不解:像梁小龍這么好打的一個人,為什麼不可以給他打多一點?為什麼全都用特技掩蓋過他最好的地方?。遂定下目標:一定要拍一部片子是關於梁小龍的,然後一定要找梁小龍做主角!
幾年後,郭子健向林家棟提出一個創意十足的概念:“我想拍一個功夫片,一部現代版的《成記茶樓》,裡面還有陳觀泰、梁小龍!”。計畫隨之付諸實施,羅莽、泰迪羅賓、陳惠敏等一大批昔日的功夫片巨星也欣然加盟該片。
導演郭子健稱本片要“重現實淨功夫”,他稱十多年來很多老派動作演員都不能發揮所長,未能受到“足夠的尊重”。除了幾位前輩動作明星之外,還包括邵音音、顧冠忠等老牌影星。其中,顧冠忠扮演的角色“雲飛揚”、陳觀泰扮演的“大哥成”以及片中的“成記茶樓”和泰迪羅賓的新藝城鬼馬表演方式,相信都會令熟悉港片的影迷備感親切。
全粵語上映 功夫喜劇新標桿
《打擂台》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在大陸純粵語發行的港片,不僅在時間上與香港同步上映,版本上也是做到同版,保留了十足的港片原汁原味。
《打擂台》雖然是新導演作品,但是坐鎮電影的確實一班老將。對於這部影片,淡出銀幕表演近15餘載的“喜劇泰斗”泰迪羅賓讚不絕口。“《打擂台》雖然是離不開功夫,但是吸引我的除了精彩的劇本外,便是多年不見的鬼馬搞笑,放佛讓我回到上世紀80年代的新藝城時期。它代表了港片喜劇的一個標準,影響深遠。而《打擂台》也會是功夫喜劇的一個新標桿。這種電影,我們已經很多年見不到了。”
原汁原味 粵語粗口也保留
《打擂台》也是幾名老薑重煥青春的故事,幾位主角都是香港功夫片鼎盛時期的中堅,影片拍攝方式借鑑以前功夫片的拍法,比如開場的純色背景人物剪影,旁白情節介紹等。這些舊派手法呈現出的卻是新鮮趣味,比如介紹黃又南幼年時代一段戲採用粵語殘片拍法非常無厘頭。整個故事節奏非常快,夾以旁白和動畫來交待劇情都非常流暢。
另外影片以粵語上映也獲得不少觀眾好評,有不懂粵語的觀眾認為其實沒什麼觀看障礙,看字幕也能感受到笑位所在。而本地觀眾則覺得非常親切,另外也對片中多個粗口能保留下來表示驚訝。
導演自述:從劇本到演員
電影《打擂台》讓我很興奮,興奮得什麼都不作顧慮,明知以我們的輩份與這么多前輩合作會遇到很多困難,也明知過程中會有很多行內人的冷言冷語,但我們還是矢志要完成它!
我和鄭思傑用了一個月時間去蒐集資料和討論《打擂台》的劇本,而我們的另一個編劇譚廣源則得到梁小龍的聯絡,找他談了好幾次來取經。一開始的時候我們決定要有四個師兄弟,包括鐵膽梁小龍、陳觀泰,還要有羅芙洛和羅莽做同門師兄弟,對手要有陳惠敏和劉家輝,然後再找狄龍和姜大衛客串,加上邵音音、馮克安、谷峰、惠英紅客串茶客等,甚至想過找當時還健在的石堅叔來客串師傅一角(但當然當時師傅的戲份並不如現在的多和跳脫)。可是談了一個多月劇情重點還是未定下來,直至最後決定把師傅的戲份加重,以他多年昏迷後甦醒帶起眾徒弟的鬥志重振武館來作中心後,我們才有了劇本的重點。
接著我便開始寫初稿,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把初稿完成,然後和鄭思傑商議改動,不斷再出第二三四稿,當中家棟也有加入一起商議。後來因為各種原因,四
個師兄弟要改為兩個,有好些演員也因為檔期等問題而變動──不過所有變動都是一個驚喜,我們從來沒有妥協過!而最驚喜的莫過於泰迪羅賓的加入,我和鄭思傑與Teddy認識已達十年,Teddy也為我監製了第一部電影《野.良犬》,但他一直不肯出來演戲,因為他總認為未有劇本能令他動心。
我們的劇本出來後便第一時間拿給Teddy看,因為我們要他演戲中最靈魂的人物──羅新師傅一角。開始時我不敢向Teddy提出這個要求,因為我太熟悉他了,我覺得他不會應允,還好有鄭思傑在,他想也不想便向Teddy提出這個要求,Teddy想了一會,竟然一口答應!沒什麼原因,就是因為劇本很好玩很有意思,更覺
得當中一些玩法很有新藝城的感覺。接著便去找梁小龍了,早在寫劇本之初我們就蒐集過有關梁小龍的資料,但當時仍開拍無期,所以並沒有落實要他演什麼角色,直至劇本完成了才敢真正找他談演出的事。他知道這個劇本真的有機會拍成電影也很爽快地答應了。
最後就是陳觀泰,家棟帶我和鄭思傑遠赴北京找他談了兩天,泰哥把他年青時的很多資料一一說出,後來很多成為了電影中的基礎,而他也爽快地答應了演出。再之後是陳惠敏、羅莽、邵音音等人一一加入,還因緣際會找到雲飛揚、顧冠忠來客串,家棟更找來導演好友羅永昌來特別演出,同一時間我也想起由曾經合作過的黃又南來演青年角色,又把對我來說很有特別感覺的賈曉晨也拉進來,最後還有家棟提出的歐陽靖MC JIN……就這樣,《打擂台》的基本演員終於定下來了!
有笑有淚 港版《摔角王》
影片最出彩的三人組合泰迪羅賓、陳觀泰、梁小龍都是六十開外的老演員,他們的輝煌歲月早已過去,但是就像近年在奧斯卡上風光無限的《摔角王》、《瘋狂的心》等片一樣,枯木逢春的故事更有感染力。
雖然也有相當多的動作戲,但《打擂台》跟普通功夫片完全是兩種路數,借功夫這個殼講了一個有笑有淚的勵志故事,不論片中總是失敗者的瘦小黃又南,還是會武術的釘子戶陳觀泰、梁小龍,都借“打擂台”這件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的和意義。
香港功夫片雖然近年有復甦跡象,但當年那撥中堅力量已經老去無聲。62歲的梁小龍演了周星馳的《功夫》之後,演藝事業也未見起色,經常被見到在油麻地捷運站出口缽蘭街的良友快餐店和老街坊抽菸、開玩笑,像《打擂台》這種講述蹉跎幾十年又重燃鬥志的勵志故事,某方面也類似於他的人生折射一樣。《打擂台》中他與年輕氣盛正當打的對手苦苦纏鬥,梁小龍最後使出凌厲飛腿都不用替身,但最後終不能支時,有觀眾忍不住輕聲嘆息。
鬼馬風趣 泰迪羅賓最搞笑
影片中最出彩的人物當屬外號“太極羅生”的羅新,泰迪羅賓飾演的羅新因比武中風昏睡了三十年,甦醒後有點精神錯亂,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跟現代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反差。他見到小姑娘就介紹自己“叫阿賓,英文名叫阿Ben”,泰迪羅賓說參考了日本經典動漫角色“龜仙人”來增加喜感,“這個角色有一點好色,在床上睡了三十多年,一覺醒過來,第一件事不是教徒弟的功夫,而是找機會泡妞。”他帶徒弟陳觀泰和梁小龍等人去夜總會開眼界一場戲更令全場笑爆。導演郭子健回憶,當時這場戲拍得“蔚為壯觀,三個老人家的年紀加起來超過200歲,看他們在夜場中拼酒K歌把妹,感覺時光倒流。”
敢於嘗試即是青春
對於不少觀眾關心的最後打擂台雙方輸贏的問題,郭子健解釋:“在擂台下,可能你因為年紀大而體力不夠了,如果你可以敞開你的心去做一些你之前不敢做
的事,你就贏了。”他也因此認為,影片的勵志情緒遠遠大過懷舊,“雖然裡面的演員年紀大了點,但是他們的心中還有一團火,不管是打成功還是失敗,他們都堅持去打,就像你不知道愛情的結果也一樣會去談戀愛,這就是青春。”
梁小龍也認為,除了真功夫之外,導演把社會裡的很多怨氣表達出來,“除了實打實的功夫外,最重要的是內容。很多行業都是55歲就要退休,但其實我精力很好,只是制度要我退下來。年輕人的體力雖然好,但是能力和經驗不一定像我這樣。最後那場打戲,跟我打的李海濤也有這個觀點。我用技巧跟他打,導演喊停時我還在打,其實我還沒打出來呢!好多鏡頭都不用吊威亞的,是真打。”
老當益壯不用替身
三位年過60的主演,兩位年輕的導演一起去找尋青春的感覺,也是付出了很多。參演影片的邵音音主動說:“我拍過兩百多部電影,但是林家棟是我見過的、第一個每分鐘都在我們身邊的監製,甚至我們還沒到場的時候就到。而且,為了要燈光美,我們都是在屋裡‘乾烤’的。而當我們都拍完離開之後,林家棟他們都還是留在裡面的,一分鐘都不離開的。”所有演員也都堅持下了這份辛苦,“梁小龍不要替身,現在都瘦了40多斤了,我在片中穿的旗袍是2000多塊一件,汗水讓它牢牢沾在皮膚上,脫衣服的時候要三個工作人員幫忙。所有人每拍一個鏡頭,化妝師都要幫我們把汗擦掉。林家棟每一刻都在看著我們,看我們做得好不好。”
林家棟亦自嘆最大的感受就是辛苦,至於老闆劉德華是否有給票房壓力,他就說,“原則上沒有。不過實際上是有的。”
花絮
電影裡的很多台詞都是梁小龍自己加的,比如他教訓完那群小混混之後說的“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出自《陳真》),比如他要打擂台時冒出的那句“我是羅新門最差的弟子”(翻版《精武門》);甚至當他扛著“羅新門”的招牌回到武館,那氣勢也讓人不由的想起當年陳真扛著“東亞病夫”的牌匾來到虹口道場時的模樣;而梁小龍最後的飛身躍起橫空側踢的動作也正是當年李小龍的註冊商標。
精彩對白
唔打唔會輸,打就一定要贏!(要打,就一定要贏!)
記住,千萬別被眼前的東西嚇倒!
我姓羅,名叫羅新,他們都叫我羅生,因為我太極打得好,你也可以叫我太極羅生
影片賞析
彌補《葉問2》的新意不足
電影在一陣節奏明快的Rap中收場了,擂台之上並沒有分出所謂的輸家和贏家,有的則是一個武者不屈的尊嚴。“唔打唔會輸,打就一定要贏。”這樣的金句毫無懸念的揭示了影片的主旨——勵志,而更加令人驚喜的是,在字幕升起許久之後,正當我準備起身離開,片尾曲卻出人意料的峰迴路轉——《萬里長城永不倒》,那是每一個經歷過八十年代、見證過《霍元甲》萬人空巷的人都再熟悉不過的調調。我甚至開始遐想,梁小龍大叔此刻是不是正躲在哪個角落裡,嘴角浮現出“火雲邪神”招牌式的笑容呢?
對於自己過去的輝煌,想必他也和我們一樣的懷念吧。
其實不僅僅是梁小龍,雖然泰迪羅賓、陳觀泰、羅莽、顧冠忠、陳惠敏的名字放到現在的觀眾面前也許會讓大多數人都感到困惑,他們是誰?但如果能夠讓時光倒流到三十年前,這樣的陣容絕對是堪比《十月圍城》的大製作了。不過,你若認為這是一部不合時宜的“邵氏明星懷舊片”那就大錯特錯了,《打擂台》雖然風格復古,但不矯情,不做作,如果非要給它一個評價,應該是四個字:恰到好處。相對《葉問2》主打民族牌的新意不足,《打擂台》遠勝之。
影片一開場便用故意做舊的拉絲和墨點奠定了復古的基調,動畫說古一段甚至還讓我聯想到了《麥兜》里的李小龍隔河比武。可以說,《打擂台》從演員到台詞再到動作無不充斥著幾代影迷的集體記憶,電影的確是一面非常奇妙的鏡子,無論你是屬於哪一個年紀層,都能夠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年代的記憶。
但郭子健導演拍這部電影的目的絕不是為了“回到過去”。別的不說,單看黃又南所飾演的角色就是香港當下年輕人的典型。他有想法,無能力,迫於生活,卑躬屈膝,這個後生仔同曾經紅遍東南亞的“馬永貞”和紅透全中國的“陳真”兩位大英雄站在一起怎么看都顯得格格不入。但正是這樣一古一今的搭配,一強一弱的對比,為影片增添了不少的樂趣。其實通過這樣的對比產生戲劇化效果在以往的電影中早已屢見不鮮,最近最成功的案例便是周星馳的《功夫》,豬籠城寨里的“神鵰俠侶”和“火雲邪神”都讓觀眾不自覺的在電影營造出來的時空中來回穿梭。
其實《打擂台》的前半段也學足了《功夫》的套路,特別是當梁小龍扛個麻袋一瘸一拐的走在路上,陳觀泰面對挑釁委曲求全的時候。但劇情隨後的發展卻在遵循固有模式的前提下玩出了新意。雖然也同傳統的功夫片一樣,黃又南飾演的失意者依靠不斷的戰鬥和“復仇”尋找著生命的意義,但影片並沒有落入《葉問2》宣揚家國大義和《霍元甲》表現武術境界的窠臼之中。同樣是擂台,在《葉問2》票房大賣的成功前提之下,郭子健導演卻一反常態的擺出了“阿虎”的姿勢,講述一群不合時宜的現代武者執著的守衛夢想的孤獨。那股子文藝勁兒怎能不教人拍手叫好?
按照通常的模式,最後黃又南應該會化身“超人”,打敗看上去不可能戰勝的對手,無論是用怎樣的手段,也許是頃刻間頓悟,也有可能是神兵天降。但最後的結局卻是他不堪一擊的倒下了,甚至連梁小龍這樣的老將出馬也依然無濟於事。雖然風大哥對於這樣的結果很不滿意,但我恰恰認為這種處理方式才是影片的點睛之筆。比起周星馳那瞬間打通的任督二脈,“拳怕少壯”和“百鍊成鋼”的道理不才更加接近功夫的真諦么?
可以這樣說,《打擂台》雖然也可以歸入功夫片的範疇,但它絕不是《葉問》一樣的類型片。它的目標觀眾不僅是那些花幾十塊錢只為尋找一次約會場所的青年男女,這部電影和這部電影裡所表現出的情懷和感動更是屬於那些真正熱愛功夫片的鐵桿影迷。
評論
巧用經典港片影像元素,營造新的電影美學風格。 ——《香港電影》
港片回勇!劉德華繼《瘋狂的石頭》後,投資的電影《打擂台》在香港國際電影節預售第一天全場滿座! ——《東方日報》
《打擂台》是部奇特的作品,從中我們看到了一種獨特的自信,好象回到港片票房與信心爆棚的年代。 ——《明報周刊》
2010年,台灣電影有《艋岬》,我們有《打擂台》。 ——《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