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感恩成就孩子一生》](/img/c/06d/nBnauM3XyIDN0IDNyUTO5YzNwMTM0QzNzQzMwADMwAzMxAzL1k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感恩成就孩子一生》:感恩造就孩子未來感恩成就成功人生感恩,是一條做人最基本的準則,是一種人生質量的體現,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礎。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能使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生活的美好,能保持孩子的積極、健康、陽光的良好心態。要讓孩子學會“感恩”,先要學會知恩,要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以善良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勞動。知恩才會感恩。才會懂得回報。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會少了許多怨天尤人的不平。
圖書目錄
第一章孩子不懂感恩,是家教最大的失敗如果父母奉獻了自己的所有,卻把孩子教成了一個忘恩負義的人,那將是親職教育最大的失敗。只有讓孩子懂得知恩感恩,父母對孩子傾注的愛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第二章感恩先要知恩,理智付出讓孩子體味你的愛知恩才能感恩。父母的愛,要讓孩子知道,這不僅僅是讓孩子“知恩圖報”,同時也是讓父母跳出狹隘之愛的圈子。只有父母學會理智聰明地付出,才能讓孩子感知、體味父母的愛,懂得珍惜,懂得感恩父母。第三章愛是相互的,學會向孩子“索取”父母對孩子不圖回報的愛,造就了越來越多的“月光族”、“啃老族”。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愛是相互的,父母在愛孩子的同時,也要學會向孩子“索取”。只有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回報了,父母的愛才有積極的意義。
資料
看著這些現象,我們不禁要問:現在的孩子怎么了?為什麼不容易感動、不懂得感恩?難道孩子的心真的那么狠嗎?難道孩子真的不知道愛父母嗎?有專家分析,現在的孩子不懂感恩,與他們獲得的“愛”太泛濫、太單向、太單一不無關係。暨南大學社會科學部龔紅月老師指出,中國傳統文化講“仁愛”,強調感情的雙向交流,比如父母師長愛(關懷、指導、扶助、引向、理解等)子女,同時教育子女對父母師長“仁”(尊敬、仰慕、報答、服從等)。但遺憾的是,現在很多家長都沒有這種意識。孩子接受了太多的愛,太容易地得到愛,就不懂得珍惜。這種“強制性”的感情重壓,也使孩子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也就談不上發自內心地去“感恩”了。當然,孩子缺乏感恩之心,變得冷漠與自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其中與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第一,父母缺乏對教育的正確理解。在親職教育方面,很多父母沒有正確理解教育的意義,受傳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思想的影響,很多父母認為教育孩子的首要任務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會讀書、考高分的孩子,只要孩子的成績好,其他方面都不是太重要。因此,為了讓孩子努力學習,取得好成績,父母不惜任何代價。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很多孩子認為父母所做的是理所當然的。第二,學校教育缺乏正確的引導。在學校教育方面,把孩子的智力教育放在重要地位,而常常忽視孩子的人格教育和品質培養,這就使智力教育與人格教育嚴重失衡,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沒有樹立起來。在他們的心裡,分數是自己追求的目標,而對於自己的師長他們沒有任何的感激之情。現在很多孩子對父母的艱辛沒有什麼體會,卻對社會上的時尚、名牌、奢華、虛榮等東西非常了解和沉迷,一方面孩子們覺得自己過優越的生活是父母的責任,是天經地義的,另一方面他們又時常為無法滿足願望而抱怨。同時,他們受到功利主義思想的影響,變得自私自利起來,把金錢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三字經》里說:“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小時候內心是善良的,是懂得感恩和愛人的,但是經歷了一番錯誤的教育後,孩子就失去了感恩的意識。不管學校教育和社會風氣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影響,都掩蓋不了父母在親職教育方面的失職。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節選
感恩之心足以稀釋孩子心中的狹隘和蠻橫,還可以幫助孩子度過痛苦和災難。常懷感恩之心,就可以勇敢地面對、接受未來生活中的挑戰、苦難和挫折。使孩子的意志更加堅強、心胸更加寬闊。感恩將使孩子的心和他所企盼的事物聯繫得更緊,感恩將使孩子產生對生活、對一切美好事物的信念,從而會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人生。孩子常懷感恩之心,他會感覺自己生活在一個美好的世界裡,他的人生也會變得更加美好。張笑恆作品盤點
張笑恆,於2006年6月6日創建北京凌雲筆圖書創作中心。主要側重於生活勵志、心理心態、職場經管、女性家教等精品暢銷圖書的選題策劃和撰稿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