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自從愛滋病傳入最後一條阿爾卑斯山谷,“傳染那些在愛情上喜新厭舊的人”,書中這位廠長就不得不放棄嫖妓和更換配偶,又回來享用他的妻子格蒂。格蒂想要逃脫那些性攻擊,那種馬上就要做愛的例行的、無聊的、要命的重複。她經濟下落不明,有時喝醉酒後到了警察局。她身為母親不能正常地過她的性生活;母愛和性慾互相抑制,在若悶逃亡中她偶然結識大學生米夏埃爾,把真誠的愛獻給他,這個她心中的青春偶像卻極盡騙子之能事,誘姦和侮辱了她。
小說問世時曾因涉及色情引起非議,經過爭論,輿論認同它是一部有獨特價值的反色情的諷刺作品。德國《明鏡》周刊指出:“《情慾》玩弄文字遊戲,但造詣極高,在荒誕中見出清醒、準確,可以當作一部諷刺滑稽作品來讀。它通過句子的節奏,通過重複,使始終可以支配的妻子和總是性慾旺盛的丈夫顯得滑稽可笑,而用男人的想像和男人的語言來作出結算。”
《法蘭克福評論》說:“耶利內克的激烈的反淫穢作品《情慾》已經成為暢銷書,因為在當代德語文學中,眼下沒有一種在語言和才智上可以與之比美的閱讀挑戰。”
《南行意志報》的評論作者從書中“咄咄逼人的不雅和無情”,感到“處在當代德語文學之上的孤獨的高峰上”,讚揚作家“改寫了愚蠢好色的語言,並且堅決地繼續推進為荒誕和喜劇。”
作者簡介
艾爾弗雷德·耶利內克(ElfriedeJelinek),1946年生於奧地利一個小城米楚施拉克的一個資產階級家庭,在維也納長大。從小母親就要把她培養成與眾不同的人,出人頭地的藝術家。4歲學芭蕾和法語,後來又學了許多樂器:鋼琴、小提琴、中提琴、管風琴、黑管,並學習過作曲。
可怕的童年時代給她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她中學畢業後,決定學習戲劇文學和藝術史,但是幾個學期後,她患幽禁恐懼症休學回家。在此期間她閱讀了大量小說,並開始寫詩歌。1974年加入奧地利共產黨,1991年又退出。其創作從詩歌開始,後來主要寫小說、戲劇、廣播劇和電影、電視劇腳本。
主要作品有:《孩子,我們是誘耳》(1970年)、《米歇爾》(1972年)、《追逐愛的女子》(1975年)、《排除在外的人》(1980年)、《鋼琴教師》(1983年)、《情慾》(1989年)、《死者的孩子們》(1995年),劇本《娜拉離開丈夫後發生了什麼或社會中堅》(1979年)、《城堡劇院》(1985年)、《病和現代婦女》(1987年)、《雲、家園》(1988年)等。
她的作品有犀利的社會批判鋒芒,特別是揭露在現代男權社會中女性受到的侮辱和摧殘。他曾經獲得過多種獎項,1998年曾榮獲德語文學的最高獎:畢希納文學獎,2002年獲海涅獎和柏林戲劇獎,《鋼琴教師》拍成電影后獲得電影大獎。
許寬華,1953年1月生。武漢大學外語學院副院長、德文系教授。曾任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教育處一等秘書、德國漢諾瓦“中國中心”專家、教授。翻譯出版近100萬字小說、電視劇和論文。主要學術成果有編著:《西方七國知識詞典》、《現代實用德語語法》、《大學德語》;譯著《卡夫卡傳》、《德國佬上前線》、《拿破崙身邊的女人》;在國內外專業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餘篇,譯文餘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