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情慾禁書》 又名《鵝毛筆》
英文名稱:《Quills》
導演:菲利普·考夫曼(Philip Kaufman)
主演:傑弗里·拉什(Geoffrey Rush)
喬奎因·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
凱特·溫斯萊特(Kate Winslet)
麥可·凱恩(Michael Caine)
類型:愛情/劇情
上映日期:2000年9月2日 美國
國家/地區:美國/德國/英國
片長:124 min
分級: USA:R
對白語言: 英語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於1807年的法國。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薩德侯爵(喬弗瑞·拉什飾),因為所著小說中含有大量性愛情節而聲名狼藉,並被當時的統治者拿破崙視為異類,關入了瘋人院,由一名“心理醫生”(麥可·凱恩飾)監視治療。薩德沒有因此改變自己的創作風格。相反,輿論和權勢的壓迫使他更加執著,仿佛是一種衝破傳統桎梏的使命在不停的激勵著他。
經營瘋人院的考爾麥神父為人大度耿直,在同德薩德長期相處中,對他漸生好感。儘管考爾麥神父也不喜歡薩德的作品,但兩人還是結成摯友。期間,還有一名經常出入瘋人院的少女(凱特·溫斯萊特飾),她是薩德的僕人。德薩德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由這名少女偷偷的帶到外面,得以流傳於世。
主持Charenton療養院的,是一位思想開放、主張人性化醫療的年輕神父。神父把Sade當作朋友。在神父的照顧下,Sade侯爵不但可以住在最好的房間,還可以繼續他的創作,他買通了院中的年輕洗衣婦Madeline,幫忙他偷渡作品到外面的出版社。這樣的日子相安無事地過了好久,直到一位專門以高壓手段對付精神病患的心理醫生Royer-Collard來到Charenton,在Royer-Collard的高壓統治下,Sade侯爵被禁止使用鵝毛筆。於是Sade想盡一切辦法繼續寫作,自由言說的欲望轟擊著道德的圍牆,他的堅強的甚至顯得瘋狂的意志震撼著每一個人。
Sade的最終命運當然不會圓滿。在被割去舌頭之後,他吞下神父手中的十字架自盡。就連神父本人也因同情Sade而被關起來,但他象Sade一樣,在Madeline母親的幫助下,拿起了鵝毛筆。儘管薩德對抗傳統文化的行為從一開始就注定要失敗,但他創作的現實題材的小說卻給予了當時人們思想上一次強烈的衝擊,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主創陣容
明星陣容
該片導演菲利普·考夫曼可以說是好萊塢中的祖父級人物了。這位老導演早在1978年就因執導《人體入侵者》名噪一時。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的《旭日追兇》,該片曾被指責有反日情緒,但仍是1993年夏季美國電影票房十大座片之一。
凱特·溫斯萊特自乘坐“鐵達尼號”駛遍全球後,已穩居一線票房女星的位置。她的出演將是影片的一個賣點。凱特在該片中有不少暴露鏡頭,影片也因此被設為受限制級。
麥可·凱恩在片中飾演庫爾德醫生。凱恩剛剛因在影片《蘋果酒屋的規則》中的出色表演,捧走了2000年的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情慾禁書》的導演考夫曼。從《布拉格之戀》到《巴黎迷情》,再到《情慾禁書》。從昆德拉到亨利·米勒再到薩德。考夫曼試圖通過書寫薩德之死為薩德立傳,蘇格拉底與耶穌。
關於薩德
影片《情慾禁書》里出現的薩德,是一個英雄的薩德。薩德是18世紀著名法國色情小說作家,作品以大膽的性幻想和濃厚的虐待狂意味為當時的社會所不容。(西文中“性虐待”一詞就起源於他的名字。)本片的題材具有不少挑逗的商業元素,但導演只是在薩德作品對讀者所產生的意識上做文章,畫面只是點到為止,在表現變態行為的電影中屬於上乘之作。傑弗瑞·拉什演出了薩德的狂傲一面,誇張而有味道。
在這部影片裡,薩德被美國精神同化了。除去穿著古裝之外,薩德簡直就是正義的化身。他既不是一個擁有施虐狂名字的薩德,也不是一個性行為自由而放任的薩德。他在電影中,是鬥士,是與法國君主制、共和制和帝國制三代政府頑強抗爭的自由主義戰士。為此,他不得不熬過監獄中漫長而無聊的27年時光。《鵝毛筆》是為薩德其人其名慷慨激揚的長篇辯護,是對薩德其人其名英雄主義化的頌讚。電影中的薩德被禮貌地封許為聖人,歷史上的薩德應該擁有更豐富的表情。
薩德經常在人與非人的形象之間變換。有時,他是人群中的一匹野獸,到處撕咬,到處發泄,只顧自身欲望的滿足,並與此同時表現出對人類普遍道德水準的輕蔑與踐踏。有時,他又只是18世紀末年法國的一個放浪貴族,夥同一些同好、同志或同道在當時法律的邊緣胡作非為,既被法律所限制,也被法律所懲罰。有時,他表現得像一個英雄。有時,他又像一個追趕時髦和實利的老紈絝。有時候,與其把薩德看成一種變態,不如把他視為一種奢華。他不僅僅是多種極權政治的受害者,更是多種極權政治的邊界線。
事實上薩德已被歷史普遍化了。普遍成一個有代表性的名詞,一種“施虐狂”現象的總結和歸納。它是敵基督。有人鞭撻有人被鞭撻,有人在床上被別人勒死,有人把別人勒死在床上,似乎是為了快樂。薩德在小說、戲劇中所展現、所強調的性行為的“邪惡”力量,與人類真實生活場景中的虐戀,僅僅是對應,並不是鼓勵。有時候,那又僅僅是自傳,與人類群體無關。他的小說代表作《朱斯蒂娜》中所有的描繪,遠不是典型,更大的可能是範例。
一方面在性行為上施虐,另一方面卻處處感到受害,這就是兩面的薩德。薩德還讓我們想到他的後世同行王爾德和讓·熱內。他們就像他的同門兄弟。王爾德因為“緋聞”入獄。讓-熱內在監獄中成為作家。他們似乎分享了薩德身上兩種至上的“光榮”。這樣的一個薩德,改變了文學的某種傳統。他從不讚美大自然,不去歌頌人們所謂千古不滅的愛情。它沉湎於一種幾乎是幽閉的、感官的、噩夢式的“表象”里,肆意地激盪著。
薩德早已成為一種傳說,一種相關於人類想像力的極限挑戰。任何試圖通過電影或傳記或其他方式把薩德完整化、提純化或者系統化的努力,都會顯得相當幼稚而可愛。
相關評價
該片作為一部傳記類的影片,比較真實的記述了兩百年前的一段歷史。影片耗資不大,沒有太多大場面的刻畫,但對於細節描繪下足了功夫。製片從法國請來了幾位研究歷史和民俗的專家親臨指導,還對演執人員進行了一次法國文化的培訓。。影片除了刻畫薩德這位傑出的作家之外,同時也告訴告訴人們應當清楚的認識傳統制度,客觀的對待社會發展,否則就會讓無知占據人的心靈。這也正是該片的現實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