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六天前,一名男子在威斯康星州北部的一條公路邊將自己炸死……”
這個由彼得•阿倫講述的故事就這么開始了,故事的主人公是他的摯友班傑明•薩克斯。
十五年前的一場作品朗讀會,讓兩人結為莫逆之交,並在創作上相互提攜。薩克斯擁有令彼得嫉妒的婚姻,擁有令彼得羨慕的智慧。然而一次意外的墜樓事件差點要了薩克斯的命,之後他就失蹤了。
再次見面時,彼得發現薩克斯就是破壞全美各地自由女神像的“自由幽靈”。
現在,彼得必須將導致薩克斯之死的人生線索拼接起來。他惟一的目標,是在案件調查員公布所謂的“真相”報告前,搶先將事實經過講述出來……
作者簡介
保羅•奧斯特(PaulAuster,1947—),生於新澤西州的紐渥克市。在哥倫比亞大學念英文暨比較文學系,並獲同校碩士學位。
奧斯特於1990年獲美國文學與藝術學院所頒發“莫頓‧道文‧薩伯獎”,1991年以《機緣樂章》獲國際筆會福克納文學獎提名,1993年以《巨獸》獲法國麥迪西文學大獎,2006年10月獲頒阿斯圖里亞斯王子文學獎。
作品除了小說《月宮》、《紐約三部曲》、《幻影書》、《神諭之夜》、 《密室中的旅行》等,還包括回憶錄《孤獨及其所創造的》、評論集《饑渴的藝術》及詩集《煙滅》。作品已被譯成三十多國語文。
在文學創作之外,奧斯特也熱衷於電影劇本寫作並層獨立執導電影。目前與妻兒定居於紐約布魯克林區。
《巨獸》試讀
六天前,一名男子在威斯康星州北部的一條公路邊將自己炸死。現場沒有目擊者,他似乎坐在車旁草地上,這時他正在安裝的炸彈突然爆炸了。根據剛剛公布的法醫報告,那名男子當場死亡。他被炸得血肉橫飛,甚至在距離爆炸點五十英尺遠的地方都能找到其屍體碎片。直至今日(1990年7月4日),好像都無人知曉死者身份。聯邦調查局跟當地警察以及來自菸酒槍械管理局的特工合作,從那輛汽車著手,開始調查。那是一輛有七年車齡的藍色道奇車,掛著伊利諾州的牌照。但他們很快發現那輛車是偷來的——在光天化日之下,於6月12日盜自喬利埃特的一個停車場。他們檢查死者錢包時,同樣的事情發生了。奇怪的是,在爆炸中,這隻錢包居然安然無恙。他們以為會從裡面意外地獲得大量線索,如駕照、社會保險號、信用卡。可是,等他們把這些檔案輸入電腦,就發現所有東西都要么是偽造的,要么是偷來的。下一步應該檢查指紋,但本案中沒什麼指紋,因為死者的雙手已被炸得粉碎。甚至那輛道奇車對他們也沒什麼幫助,它已經變成一堆廢鐵和燒焦的塑膠。儘管他們費盡力氣,卻連一枚指紋都沒能在車上找到。或許看看死者牙齒會走運一點——假如有足夠多的牙齒供他們檢查的話。但那肯定得花些時間,也許要長達數月。最終,他們無疑會想起什麼,但搞不清楚那位被炸爛的受害者的身份,案子就不會有什麼起色。
就我而言,他們花的時間越長越好。我要講述的故事相當複雜,除非我能在他們找到答案之前完成這部小說,否則我寫出來的東西將毫無意義。一旦秘密揭曉,所有謊言都將被戳破,報刊雜誌上將充斥著醜惡的曲解,幾天之內,一個人就將名聲掃地。我並不是想為他做的事情辯護,但既然他再也無法為自己辯護,我至少可以說出真相,解釋他是誰、為何恰好來到威斯康星州的北部那條公路旁。這就是我必須快點工作的原因:等最後那一刻降臨之時,我要準備好應付他們。如果他們恰好無法解開謎團,我只需保守秘密即可,沒人需要了解我寫下的任何東西。那將是最好的結果:一個完美的停滯,雙方都不發一言。但我決不能指望這種結局。為了完成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我必須構想他們已將他包圍,早晚會發現他的身份,而且等不到我完成工作——從現在開始,他們隨時都會發現。
發生爆炸的第二天,報上發表了一篇有關該案的小文章。是那種毫不起眼的短訊,塞在報紙中間,只有兩段。不過,那天下午,我恰好在吃午飯時從《紐約時報》上看到那篇文章。我幾乎不可避免地想到班傑明·薩克斯。文章中沒有隻言片語明確指向他,但與此同時,似乎一切都與他完全相符。我們有將近一年沒有交談,可是,在我們最後一次談話中,他說得夠多了,足以讓我確信他深陷困境,正一頭撞向某種陰暗的、不可名狀的災難。如果這樣說有點含糊,我應該補充一句,他也提到了炸彈。在他來訪期間,他沒完沒了地談論炸彈。在隨後的十一個月中,我心裡一直懷著擔憂——擔憂他會殺死自己,擔憂哪天打開報紙讀到我朋友將自己炸飛的新聞。那時候這還不過是突如其來的直覺,是一步步墮入虛空的瘋狂跳躍。然而,那個想法一鑽進我腦子,我就無法擺脫。就在我偶然讀到那篇文章兩天之後,兩名聯邦調查局特工敲響我的房門。他們一亮出自己的身份,我就明白我猜對了。毫無疑問,薩克斯就是那個將自己炸死的人。薩克斯死了,現在,我只有一個辦法幫助他:對他的死訊守口如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