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洞庭山水月禪院》

《寄題洞庭山水月禪院》是宋代詩僧贊寧所作的二首七言組詩。第一首詩用精煉的語言,形象地比喻描繪了水月禪院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其附近的自然風光,展示出一幅形神畢具、色彩鮮明的畫卷。第二首詩描述了三萬頃太湖中的波濤陣陣,帆檣點點,湖畔的洞台蕭亭、紅楓黃橘,各臻佳妙之境。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寄題洞庭山水月禪院
年代:五代宋初
作者:贊寧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寄題洞庭山水月禪院
【其一】
參差峰岫晝雲昏,入望攀蘿濁浪奔①。
震澤涌山來北岸,華陽連洞到東門②。
日生樹掛紅霞腳,風起波搖白石根③。
聞有上方僧住處,橘花林下采蘭蓀④。
【其二】
積翠湖心迤邐長,洞台蕭寺兩交光⑤。
雁行黑點波濤白,楓葉紅連橘柚黃⑥。
人我絕時偎樹石,是非來處接帆檣⑦。
如何遂得追游性?擺卻營營不急忙⑧!

作品注釋

①參差(cēncī):高低不齊,不一致。峰岫:山峰,峰巒。
②震澤:又名具區,系太湖的古名。華陽:道教十大洞天之一的金壇華陽之天,即今江蘇省句容縣茅山。
③“日生”句:意謂早晨日出時樹尖上掛滿了(照著)朝霞的光芒。白石:太湖石作白色,多竅孔而玲瓏剔透,可作園林擺設。
④上方:猶言天界。此處卻指洞庭山縹緲峰之頂。橘花林:太湖地區歷來盛產柑橘等水果。蘭蓀:菖蒲的別名。是一種多年生天南星科水生香草,太湖濱極多。
⑤迤邐(yǐlǐ):曲折連綿。謝捽治宅》詩有“迢遞南川陽,迤邐西山足。”蕭寺:佛寺。相傳梁武帝蕭衍造佛寺,命書法家蕭子云飛白大書曰“蕭寺”。後世遂稱佛寺為蕭寺。
⑥“雁行”句:雪白的浪花中點綴黑色的雁影,黑白分明,煞是顯目。楓葉句:時值仲秋,楓葉紅遍,與金黃的橘柚連成一片,特別好看。
⑦人我:實指他人。帆檣:均船上設定,以之代指船隻。
⑧遂:如願。追游性:遊玩觀賞的意願。營營:往來盤旋貌。此處指忙於俗事,追逐名利。

作品簡析

水月禪院在太湖洞庭山縹緲峰下,公元538年(南朝梁大同四年)建,是一座著名的古寺院,有無礙泉等古蹟。贊寧慕名來游,被禪院周圍的山光水色所吸,所激動,遂作二詩題留於此。第一首詩是一首寫得很生動,很有意境的七言律詩,它用精煉的語言,形象地比喻描繪了水月禪院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其附近的自然風光,向讀者展示出一幅形神畢具、色彩鮮明的畫卷。
如果說第一首主要是描繪洞庭山縹緲峰的名勝風光,第二首詩卻把目光的焦點轉向了太湖及湖殯。它描述了三萬頃太湖中的波濤陣陣,帆檣點點,湖畔的洞台蕭亭、紅楓黃橘,各臻佳妙之境。既然有如此美妙的山光水色待人們去享受、領略,那么拋開一切塵務俗事,盡情游賞吧:這是作者的結論。

作者簡介

贊寧(919-1001),五代宋初詩僧。北宋初年浙江杭州龍興寺僧人。俗姓高,德清(今屬浙江省)人。幼出家於杭州靈隱寺,精研南山律,時人謂之“律虎”。吳越忠懿王錢俶署為兩浙僧統,賜號“明義大師”。他頗讀儒書,博聞強記,辭辯縱橫,人莫能屈。學文於光文大師,受詩於前進士龔霖。與吳越國王族錢俶、錢億、錢儀、錢儼、名士崔仁冀、慎知禮、楊惲等應對唱和。著作除《高僧傳》外,尚有《物類相感志》、《筍譜》、《內典集》和詩文雜記《外學集》等多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