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游詩記》序

《天目游詩記》序是由明朝時期的王思任寫的一篇散文。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天目游詩記》序
作品年代:明代
作者:王思任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嘗欲佞吾目[1],每歲見一絕代麗人,每月見一種異書,每日見幾處山水。逢阿堵舉卻[2],遇紗帽則逃入深竹,如此則目著吾面,不辱也。徐伯鷹鐵脊萬丈,突中時魔,大纛出鎮[3],短後削歸[4],絕無矜拂之意[5]。每至我草亭,談諧索酒,玄對會稽千萬峰,輒半響痴去。無何[6]。伯鷹出走,兩月不晤,忽從天目言旋[7],以記繪其像,以詩繡其神;吾讀之若瀑落冰壺,若霞飛鶴背,若半夜招提[8]。妙香清梵[9],夢魂猶冷;若坐我於老岩古壁之下,嚼梅蕊,嗅雪蘭,時有山鳥贈舌;又若松風溪月,謖謖溶溶也[10]。伯鷹曰:“色易衰,書易倦,無斁無妒[11],世間惟山水。吾偶思天目,即抽脛詣之[12],以雨濛故,僅放隻眼。”嗟乎!造物何常,人心不足。使當日生人之初,增設四眼,盡如蒼頡[13],猶以為未供其觀也;使人人而皆隻眼,與玉壟分面稱孤[14],則亦相安無越思矣。伯鷹曰:“然,吾第欲還我雙眼[15]。所願一眼如天,一眼如海。”問曰:“何須恁底睜大[16]?”曰:“不但看山水,亦看伊也[17]。”

作品注釋

[1]佞(nìng):逢迎討好。此處是諧謔口氣。
[2]阿(ē)堵:即“阿堵物”,典見《世說新語·規箴》。代稱錢。舉:全,皆。卻:推辭不受。
[3]纛(dào):此指軍中的大旗。
[4]短後:衣的後幅較短,便於動作。軍里指軍衣。削(xuē)歸:削跡而歸,即隱居
[5]矜:自負賢能。拂(bì):通“弼”。輔正。也指輔佐之人。
[6]無何:不久。
[7]言:助詞。無義。
[8]招提:梵語。後用作寺院的別稱。
[9]梵:梵語音譯詞梵摩等略稱,意為寂靜、清靜。
[10]謖謖(sù):風聲。溶溶:水盛。
[11]斁(yì):厭棄。
[12]脛:腿。詣:往,到。
[13]蒼頡:傳說始創文字的人。
[14]玉壟:道家語。指鼻。
[15]第:但,且。
[16]恁底:即“恁地”。如此。
[17]伊:你。這句意思是:看你“隻眼”的樣子。

作品賞析

該文選自《王季重十種》。王思任,自號謔庵,性好諧謔;其文章也“出言靈巧,與人諧謔,失口放言,略無忌憚”。(張岱《王謔庵先生傳》)這篇為徐伯鷹詩文而作的序,就顯示出這一特色。文章開篇就以諧謔的口氣,列舉如何使“目著吾面,不辱也”,表明了自己愛美人、愛異書、愛山水,卻輕錢財、賤官職的個性。繼而描寫徐伯鷹與其性格相合的交往,並以一連串形象的比喻稱許徐伯鷹天目的詩文。結尾仍以“目”為由頭,引出二人相互戲謔之辭,令人啞然失笑。

作者簡介

王思任 (1575~1646),字季重,號謔庵、遂東,明山陰人。幼年聰穎,二十歲中進士之後,一生三仕三黜,五十年內有一半閒居在野。曾三次出任知縣,也擔任過袁州推官、刑部及工部主事等職。魯王監國時任禮部尚書
公元1645年(清順治二年)五月,南京破,馬士英奉太妃入浙,思任上疏怒斥馬士英禍國映民,請立斬其頭,傳示各省。清軍逼杭州,馬士英欲渡江入越,思任致書拒之曰:“吾越乃報仇雪恥之鄉,誹藏垢納污之地也。職請先赴胥濤,乞素東白乃以拒閣下。”紹興失守,王思任移居鄉下,不入城、不剃髮,絕食而亡,時年七十二歲。有《王季重十種》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