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原文
InFlandersFieldsInFlandersfieldsthepoppiesblow
Betweenthecrosses,rowonrow,
Thatmarkourplace;andinthesky
Thelarks,stillbravelysinging,fly
scarceheardamidthegunsbelow.
WearetheDead.Shortdaysago
Welived,feltdawn,sawsunsetglow,
Lovedandwereloved,andnowwelie
InFlandersfields.
Takeupourquarrelwiththefoe:
Toyoufromfailinghandswethrow
Thetorch;beyourstoholdithigh.
Ifyebreakfaithwithuswhodie
Weshallnotsleep,
thoughpoppiesgrow
InFlandersfields.
《在佛蘭德斯戰場》——翻譯
在佛蘭德斯戰場,罌粟花隨風飄蕩
一行又一行,綻放在殤者的十字架之間,
那是我們的疆域。而天空
雲雀依然在勇敢地歌唱,展翅
歌聲湮沒在連天的烽火里
此刻,我們已然罹難。倏忽之前,
我們還一起生活著,感受晨曦,仰望落日
我們愛過,一如我們曾被愛過。而今,我們長眠
在佛蘭德斯戰場……
繼續戰鬥吧
請你從我們低垂的手中接過火炬,
讓它的光輝,照亮血色的疆場
若你背棄了與逝者的盟約
我們將永不瞑目。縱使罌粟花依舊綻放
在佛蘭德斯戰場……
作者簡介
約翰·麥克雷中校(英文全稱:LieutenantColonelJohnAlexanderMcCrae),詩人、醫生、作家、藝術家和一戰士兵,1872年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圭爾夫市。一戰期間,他在歐洲戰場寫下著名詩篇《在佛蘭德斯戰場》,流傳甚廣。1918年,麥克雷因病逝世。1966年,其在安大略省的出生地——麥克雷故居被加拿大政府闢為國家歷史遺址。問世過程
1915年春,第二次伊普爾戰役(BattleofYpres)期間,麥克雷負責在前線戰場包紮和治療傷員。履行外科醫生職責的同時,他還在需要時充擔過槍手,也負責殯葬服務。戰友亞歷克西斯·赫爾墨(AlexisHelmer)在此期間戰亡。安葬完好友亞歷克西斯·赫爾墨中尉的次日,麥克雷坐在一輛停在伊伊錫爾運河(Canaldel'Yser)畔包紮站附近的救護車後,用筆在一張從發件本上撕下的紙上宣洩他的痛苦,看著盛開在溝渠里、在十字架間的野生罌粟花,靈感汩汩而出:泣血的罌粟花下長眠著為國捐軀的戰士,勇敢的雲雀掠翅飛過連天的烽火,生者懷念與往生者共度的時光,祈求勝利與和平的火炬照亮曾經的疆場……麥克雷用彌足珍貴的二十分鐘寫下了十五行詩,這就是後來為世人所熟知的一戰著名詩篇《在佛蘭德斯戰場》。一個年輕的士兵見證了麥克雷寫詩的全過程。西里爾·艾林遜,這個年僅22歲的軍士長,看到麥克雷時,他正在投遞信件。麥克雷抬頭看了一下正走向他的軍士長,繼續埋頭寫他的詩。“他臉色非常疲倦但又平靜,如我們所寫的,”艾林遜回憶道,“他時不時地環顧四周,目光游移到赫爾默的墳墓上。”寫完之後,他從艾林遜手上接過郵件,一句話也沒說,把他手裡的紙交給這位年輕士官。艾林遜為他所讀到的東西而深深打動:“這首歌如實地描繪了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景色。第一行的"blow”這個詞發表在Punch雜誌上時才有,起初並未被使用,而是被用在倒數第二行。他在那行用那個詞是因為那個早晨罌粟花確實在溫柔的東風中飄蕩。我從未想過有一天它會變成墨香四溢被發表,在我看來它只是我們所看到的情形的寫實而已。”
實際上,正如艾林遜所言,這首詩確實差點沒能為世人所知。麥克雷對此詩並不滿意,把它丟棄了。但一個戰友——渥太華報紙的前編輯,第一炮兵旅指揮官EdwardMorrison中校,或是參謀J.M.Elder中校——二者之一,把它取回並寄給倫敦的報紙。TheSpectator拒絕發表它,幸運的是,Punch在1915年12月8日發表了這首詩。
麥克雷的這首詩是有史以來最有意義的戰爭詩篇之一,它是1915年伊普爾戰役留給這個世界的永恆遺產。
關於創作過程的幾種說法
一般認為,麥克雷是在1915年5月2日晚上開始草創此詩的,時值第二次伊普爾戰役的第二周。他的朋友亞歷克西斯·赫爾墨之死,是麥克雷創作此詩的直接誘因。然而此詩初稿始於何時,卻湮沒在眾說紛紜的多種傳說之中。一種說法認為,在掩埋完朋友赫爾墨的第二天,麥克雷坐在救護車後,看著赫爾墨長眠的那塊地方,蓊蓊鬱郁的紅色罌粟花如泣血般綻放,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另一種說法是,在赫爾墨的葬禮之後,麥克雷非常傷心,為了平息自己的悲痛,他用了二十分鐘寫下了這首詩。
還有一種說法則源於麥克雷的指揮官默里森。根據他的說法,麥克雷告訴默里森他寫這首詩時正值在急救台待兩組傷員的到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體驗詩歌的韻律變化。
亞歷克西斯·赫爾墨中尉是加拿大野戰軍第一旅第二炮兵連的一名軍官,畢業於麥克吉爾大學土木工程專業。他是麥克雷的朋友。1915年5月2日早晨,赫爾墨被一塊德國8英寸彈殼擊中身亡,時年22歲。其父是已故的準將R.A.赫爾墨。
赫爾默被埋葬在埃塞克斯農場公墓,墳上立了一個木製十字架作為標記。原址已無從尋找。在梅寧門紀念館(MeninGateMemorial)10號位,是他的紀念處。他是墳墓無從尋找的54896個伊普爾戰役死難士兵之一。
詩篇意義
在11月11日的前後,人們都會在胸前佩帶一朵小紅罌粟花來緬懷戰爭期間的豐功偉績和告誡子孫後代今天和平來自不易。這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在英國的北部和比利時的西南部有個重要軍事領地——佛蘭德斯,它是十分關鍵的防線,沿英吉利海峽一帶,一直抵達瑞士邊境,連一絲縫隙也沒有。在那裡為了抵抗德軍的攻擊,好幾次的生死流血之戰都發生在佛蘭德斯。在佛蘭德斯的戰區地帶,有無數個無名戰士為了保衛祖國而獻出了生命,從而埋在了佛蘭德斯的黃土之下。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一大片的紅罌粟花到處盛開從而覆蓋了整個無名戰士的墓地。一戰期間,加拿大萬千熱血青年赴歐參戰,在法國和比利時交界的佛蘭德斯死傷慘重。加拿大軍醫約翰·麥克雷中校一邊救治傷員一邊負責掩埋陣亡將士。1915年的10月8日,加拿大的醫生約翰·麥克雷在親眼目睹了殘忍的戰爭剝奪這么多戰士的生命,麥克雷在掩埋陣亡戰友時,看到充滿生命氣息的血紅色罌粟花盛開在滿山遍野,深受感動,在一張碎紙上寫下短詩《在佛蘭德斯戰場》,他寫下詩歌“佛蘭德斯戰場”一紀念為保衛祖國獻身戰士,從而激勵更多的年輕人投入戰爭,保衛家園,從他的詩歌也蘊含著作者反對戰爭,和嚮往和平。佩戴罌粟以表追思始於美國。一個名叫莫伊拉·米迦勒的美國人,在讀完《在佛蘭德斯戰場》之後,感觸頗深,她決定永遠佩戴罌粟花以表追思。讀完《在佛蘭德斯戰場》,米迦勒小姐和了一首詩:
喔,你長眠在佛蘭德斯戰場,
沉睡在黑甜夢鄉,只為他日復起。
我們高舉你的火炬,
一如我們堅守逝者的信念,
我們也珍惜那火紅的罌粟花,
盛開在勇者長眠之地的花兒。
它映紅了天空,
那是永生的英雄之血。
花瓣火熱,
盛開在英雄的頭頂,
盛開在佛蘭德斯戰場。
而今,以英雄的名譽,
火炬明亮,鮮花盛開。
不必擔心你們會無謂犧牲,
只因我們已然明了,薪火相傳的精神,
在佛蘭德斯戰場。
米迦勒小姐在美國基督教青年會工作。1918年11月9日,星期六,她負責主持一個有多國代表參加的基督教青年會戰時秘書會議。為了感謝她的盛情招待,一些代表饋贈了她一筆錢。米迦勒小姐告訴他們,她將用這些錢來買罌粟花,同時也告訴了他們關於麥克雷和《在佛蘭德斯戰場》的故事,並說她將永遠佩帶罌粟花以示追思。
受此啟發,法國代表蓋琳女士想到了賣人造罌粟花籌集資金用以幫助貧困的士兵和他們的家屬。她把她的理念在歐洲盟國間的社會機構內廣為推廣。
1919年,為了培養大家的榮譽感,英國組成了由退役士兵及其家屬組成的英國軍團。陸軍元帥,後來的歐洲戰場英軍總司令黑格伯爵,決定設計一個徽章,用以表達逝者安息、生者堅強的祝願。他最終採用了罌粟花作為徽章——這天恰好是11月11日,陣亡將士紀念日。
1921年,聯盟採納了這一想法,宣告:“澳大利亞大英國協返鄉水兵及士兵聯盟及英帝國和協定國其他返鄉戰士組織在國際大會上通過決議,認定佛蘭德斯罌粟花為停戰周年紀念日的紀念佩帶用花。”
“採納佛蘭德斯罌粟花為返鄉戰士在上述日子佩帶的紀念花,是因為沒有任何其他象徵物可以代表那片英雄們曾經為之而戰鬥的戰場,也沒有一種花可以聖化那片英雄們長眠的土地。”
《在佛蘭德斯戰場》是所有戰爭題材的詩歌中最具感染力、最廣為傳頌的詩歌之一。布魯日的雕刻家Pieter-HeinBoudens設計了一個紀念碑,來紀念約翰·麥克雷中校。他的這首詩就刻在紀念碑上,俯瞰著伊伯拉斯的戰爭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