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打援是殲敵的重要方法之一》

《圍城打援是殲敵的重要方法之一》

《圍城打援是殲敵的重要方法之一》為毛澤東主席於一九四七年一月十一日寫的,指出“採用圍城打援方法,大量殲敵,轉變敵我形勢,甚為必要。”

圍城打援

毛澤東毛澤東

“圍城打援”又稱“圍點打援”,這是以部分兵力包圍城市或要點,誘敵增援,集中主力殲滅援敵於運動之中的一種戰法。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圍城打援”就成了紅軍的基本戰法之一。1936年12月,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把圍城打援作為運動戰中的一個問題提了出來。1946年10月,毛澤東在給冀熱遼軍區的電報中,明確地指出:“你們的作戰方針,應著重殲滅敵有生力量,然後敵占各據點自然容易為我收復。為實行此方針,應採取圍城打援辦法,圍城之目的不在得城,而在打援。”以後,在解放戰爭中,解放軍廣泛地運用了這一戰法,取得了大量殲敵的顯著效果。“圍城打援”的戰法,其依據是“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為主要目標”的作戰方針,“是求得打運動戰殲敵的好辦法”。它將運動戰與陣地戰兩種作戰樣式巧妙地結合起來,是一種完全積極主動的戰法,也是解放軍最擅長的殲敵手段之一。

世界上恐怕沒有哪支軍隊能像中國人民解放軍一樣將這種戰術運用的如此爐火純青,特別是在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中,各大戰場都留下了“圍城打援”的經典之作,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中有兩個被殲於此。

內容

林、高、彭[1]:
(一)最近北滿、東滿[2]開始打勝仗,甚慰。包圍其塔木一點引起九台、吉林、德惠三處之敵無計畫的增援,均被我殲滅或擊潰[3]。這一經驗指出,圍城打援是殲滅敵人重要方法之一。利用結冰時期有計畫地發動進攻,普遍尋找敵之薄弱據點,採用圍城打援方法,大量殲敵,轉變敵我形勢,甚為必要。
(二)南滿[4]四縱二十天敵後作戰經驗亦指明,只有採取勇敢進攻方針,才是勝敵之道。他們還要勇敢一點,要敢於進攻一營兩營駐守之敵而殲滅之,並且每次均一定要準備打援兵(三)關內幾個主要戰場,我軍開始取得主動,並日益發展成為大殲滅戰。蔣介石的主要力量(薛岳[5]八十個旅,顧祝同[6]三十個旅,胡宗南[7]二十四個旅,總計一百三十四個旅)大批被殲滅。全國計算,六個月零十天共已殲敵正規軍五十一個旅,至今年七月可能殲敵一百個旅左右,根本轉變敵我形勢。在此種情況下,迫使蔣介石以全力對付隴海線各戰場,不可能向東北增兵;只要你們能用一切方法將杜聿明[8]現有力量(五個軍十五個師及技術兵種、保全部隊等)加以削弱,例如平均每月殲敵一個師(相當於關內之旅)以上,一年內殲敵十二個師以上,就可使自己轉入有利地位。如此打兩三年(因敵被殲後又可補充),就可從根本上轉變敵我形勢,並建立鞏固根據地
軍委
子真

注釋

高崗高崗

[1]林,指林彪,當時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高、彭,指高崗彭真,當時均任東北民主聯軍副政治委員。
[2]指東北民主聯軍北滿軍區和東滿軍區。
[3]一九四七年一月,東北民主聯軍北滿部隊為配合南滿的作戰,以一部包圍吉林以北其塔木要點,主力分別在張麻子溝、焦家嶺殲滅自九台、德惠來援之敵,最後乘勝攻殲其塔木之敵,先後殲滅國民黨軍新編第一軍兩個團和保全團隊一部。
[4]指東北民主聯軍南滿軍區。
[5]薛岳,當時任國民黨軍徐州綏靖公署主任。
[6]顧祝同,當時任國民黨軍陸軍總司令部總司令。
[7]胡宗南,當時任國民黨軍第一戰區司令長官。
[8]杜聿明,當時任國民黨軍東北保全司令部司令長官。

出處

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