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身帖》

《告身帖》

《告身帖》,楷書,紙本,凡33行,計255字,傳為顏真卿所書的墨跡。

法帖介紹

《告身帖》局部《告身帖》局部
是顏真卿於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被委任為太子少保時自書之告身。告身是古代授官的文憑,相當於後世的委任狀(任命書)顏真卿寫這篇告身時已是七十二歲高齡。他的書法也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這一年他還書寫了《顏氏家廟碑》,和《告身帖》同是他晚年的為作,歷來為世所珍重。《告身帖》共386字。結體寬舒偉岸,外密中疏;用筆豐肥古勁,寓巧於拙。字多藏鋒下筆,點畫偏於圓,除橫細豎粗的特點之外,有些豎筆,中間微微向外彎曲,因此顯得骨肉亭宏,沉雄博大。尤能反映出顏書的丰采。詹景風稱此書:“書法高古蒼勁,一筆有千鈞之力,而體合天成。其使轉真如北人用馬,南人用舟,雖一筆之內,時富三轉。”董其昌謂:“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絕少。”真跡原藏清內府。今在日本,藏中村不折氏書道博物館。
此帖又稱《太子少師告》,後面有蔡襄米友仁董其昌跋。蔡跋:“魯公末年告身,忠賢不得而見也。莆陽蔡襄齋戒以觀,至和二年十月廿三日。”米跋:“右顏真卿自書告。紹興九年四月七日,臣米友仁恭覽、審定。”董其昌跋:“官告世多傳本,然唐時如顏平原書者絕少。平原如此卷之奇古豪盪者又絕少。米元暉、蔡君謨既已賞鑒矣,余何容贊一言。董其昌。”是帖曾收入宋內府,後又曾為韓胄賈似道,明韓逢禧,清梁清標安歧以及清內府收藏,後賜與恭親王奕。而從《翁同龢鑑藏大系略稿》知,此件為1861年英法聯軍攻入圓明園之後散出宮外的。
鈐有“紹興”、“內殿秘書之印”、“安歧之印”、“乾隆御覽”、“恭親王章”等鑑藏印。帖前有乾隆“唐顏真卿之告” 六字。此帖《雲煙過眼錄》、《清河書畫舫》等均曾著錄,南宋留元剛刻 《忠義堂帖》拓本為所見早期刻本,後世叢帖、匯刻亦多收入。由於《告身》流傳有錄,又經歷代叢帖刻入及部分書畫典籍著錄,所以歷來被人視為顏真卿真跡。但今人曹寶麟朱關田經過考證,各自認為此帖並非真跡。啟功認為“自書己告,實事理之難通者”(《啟功論書絕句百首》之四十九首自注)。
《告身帖》《告身帖》

書家簡介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間中進士。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李希烈縊殺,終年77歲。德宗詔文曰:“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書風,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人稱“顏體”。顏體奠定了他在楷書千百年來不朽的地位,顏真卿是中國書史上富影響力的書法大師之一。他的“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對後世影響巨大。他的書跡作品,據說有138種。楷書有《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等,是極具個性的書體,如“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嗔目,力士揮拳。”行草書有《祭侄稿》、《爭座位帖》、《裴將軍帖》、《告身帖》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極其悲憤的心情下進入的最高藝術境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米芾《書史》:“《爭座位帖》有篆籀氣,為顏書第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於意外。”
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於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他一生忠烈杯壯的事跡,提高其於書法界的地位。
《告身帖》局部《告身帖》局部

相關詞條

顏真卿 書法家 楷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