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廟碑

顏氏家廟碑

《顏氏家廟碑》全稱《唐故通議大夫行薛王友柱國贈秘書少監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顏君碑銘》 ,作者是顏真卿,是顏真卿為其父顏惟貞刊立。刻於建中元年(780年)。

基本信息

碑刻信息

顏氏家廟碑 顏氏家廟碑

建中元年(780年)六月撰文,十月又撰書《碑後記》 ,時年72歲。當時正是顏真卿躊躇滿志之時,書法風棱秀出、精彩紛呈,為顏真卿晚年書法藝術的代表作,與李陽冰篆額,世稱“雙璧”。此碑首行下刻有宋太平興 國七年(982年)八月二十九日重立時李準跋文。據跋文記,此碑經唐室離亂, 倒臥於郊野塵土之中,至北宋太平興國七年李延襲發現後,才移入府城孔廟內。據《校碑隨筆》等書記載,碑文第三行“祠堂”之“祠”字鉤筆,惟宋拓本完好,明時已鑿粗。如“李陽冰篆額”之“陽”字第三撇未損,“冰”字完好,“額”字右“頁” 直筆未損,則是宋拓“祠”字完好本中的上品。此碑至今雖然完好,然由於歷來傳拓過多,字口漸變,風神已差。

拓本信息

顏氏家廟碑全碑、原碑及拓片 顏氏家廟碑全碑、原碑及拓片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張瑋舊藏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張瑋舊藏本

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顏真卿》第五冊所刊張瑋藏的宋拓本(簡稱張本)與故宮博物院馬子云、施安昌著的《碑帖鑑定》所刊的故宮藏本(簡稱馬本)有較大差別。主要差別有:①“昔”字上部第四“人”字末筆,張本為長頓筆,馬本為捺筆;②“ 祠”字右豎鉤,張本細弱無力,馬本勁健有力;③“陽冰”二字,張本無損,而馬 本“陽”字下部第二撇有損。張本、馬本均系剪裝本,看不出整碑風貌。北京圖書 館藏整拓本,與西安碑林原石相符,而與張本又有重大差別。主要有:①“昔”字 上部第四個“人”的末筆,張本為長頓點,北圖本為捺筆。②“祠”字右豎,北圖 本較張本為粗,可見剜痕。③首行,“議大夫”三字,北圖本稍損,而字畫清晰完 整。

顏氏家廟碑 顏氏家廟碑

張本“議”字殘去左下大部,只存半字;“大”全損,不見字形;“夫”字捺 筆殘半。④首行下,宋太平興國七年八月廿九日李準跋刻,張本字跡雖清晰,但脫 漏三十三字,計有“樵”下脫“叟之所”三字,“下”下脫“告”字,“立於”下 脫二十九字。另,張本脫碑末“太平興國七年八月廿九日重立李延襲記”篆書跋刻。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張瑋舊藏本

西安碑林拓本

作者簡介

顏氏家廟碑 顏氏家廟碑

顏真卿(709-784,一說709-785),字清臣,漢族,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中國唐代書法家。 唐代中期傑出書法家。 他創立的“顏體”楷書與趙松雪、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和柳公權並稱:“顏筋柳骨”。(顏真卿書法專題)

蘇軾曾云:“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畫至於吳道子,書至於顏魯公,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盡矣。”(《東坡題跋》)顏真卿,字清臣,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唐代傑出的書法家。曾為平原太守,人稱顏平原。安史之亂,顏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代宗時李希烈叛,宰相盧杞“銜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勸諭,為希烈所留,忠貞不屈,後為李希烈縊殺。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於權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於時。

顏真卿為琅琊氏後裔,家學淵博,五世祖顏之推是北齊著名學者,著有《顏氏家訓》。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牆上練字。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筆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完成了雄健、寬博的顏體楷書的創作,樹立了唐代的楷書典範。

顏氏家廟碑 顏氏家廟碑

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 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典例。他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並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