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關田

朱關田

朱關田,男,漢族,字曼倬,生於1944年3月,浙江紹興人,事師陸維釗、沙孟海、諸樂三諸人。歷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評審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浙江分會主席兼秘書長,西泠印社副社長。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朱關田 朱關田

1987年9月入黨,l 961年7月參加工作,浙江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一級美術師。l961年7月在浙江省紹興魯迅圖書館工作,1962年9月在浙江省紹興坡塘工家村國小工作,1964年8月就讀於浙江美術學院巾國畫系書法篆刻專業,1970年4月在空軍第五軍五·七幹校勞動鍛鍊,1972年1月在浙江省杭卅書畫社(兩泠印社)工作,1979年8月就讀於浙江省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研究生,1981年12月任浙江省書協副秘書長,1988年9月任浙江省書協副主席兼秘書長,1994年6月任浙江省書協主席,2000年至今任浙江省書協主席、中國書協第四、五屆副主席。

2018年11月13日,西泠印社第十四次社員大會產生了新一屆理事和社團領導班子:朱關田當選為副社長。

求學經歷

朱關田自幼受鄉風薰陶,每每挑燈夜讀,不能自止。為學書法,以瓦缽當硯,清水為墨,方磚代紙,棕帚作筆,廢寢忘食,三十餘年如一日。

1960年,朱關田先生跨進了紹興師範專科學校的大門。他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習字上。在班上,朱關田找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書法愛好者,和大家一起練字,令他深感愉悅。

因為種種原因,僅學習一年後,他就離開了學校,走上社會,在紹興魯迅圖書館當起了普通的工作人員,然後又擔任郊區國小教師。但朱關田先生仍舊天天練字不綴。

1964年至1971年在學習。1964年,朱關田憑著深厚的功底,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書法篆刻專業(本科)。得著名書畫篆刻大師潘天壽、陸維釗、沙孟海、諸樂三、朱家濟等親授。又博涉唐楷,後改師北魏,而後又致力於章草。1971年朱關田被分配到了浙江省杭州書畫社(即後來的西泠印社)工作。“文化大革命”並沒有消磨朱關田的意志,他求知若渴,亟待奮發的他在恢復聯考後的第一年,考上了浙江美術學院書法篆刻專業研究生,成為新中國第一屆書法專業的研究生,這也為他今後的學習鑽研奠定了更為厚實的基礎。朱關田師從陸維釗、沙孟海、諸樂三等書法界泰斗。在學習階段,朱關田時刻謹記著踏踏實實的作風。書法上,一絲不苟地練習;學術上,扎紮實實地鑽研。

文史研究

如果我們翻開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史,便會發覺這是一部不斷運動和變化著的創新史。書法雖隸屬於傳統文化中一個極小的分枝,其實它卻和傳統的哲學思想、審美觀念、文字學、考據學乃至文章詩詞、金石繪畫、音樂舞蹈等有著極其密切的聯繫。在藝術創作的同時,古人對書法理論、碑帖考證、文字訓詁、技法研究、品評藻鑒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遺憾的是這些資料,汗牛充棟,十分繁複,其中有精華,亦有糟粕,而謬誤、重複、闕疑、蕪雜處橫陳側出,況古人用詞簡潔,詞義隱晦,波譎雲詭,有時反失真意所在。

針對此,作為當今書學繁榮的代表學者之一的朱關田先生抱定了一顆孤寂恆常的學者心,以隋唐書法史為中心,開拓疆域,輸理癥結,廓清疑問。

唐代是中國文化完成南北融合、走向輝煌燦爛的大時代。唐代書法之於中國書法史,一如唐代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鼎盛、大氣的最高樣式,也是遠邁魏、晉,後蓋宋、元、明、清,名手大家輩出,為後世樹立書法經典多樣性的樞紐。

朱關田 朱關田

朱關田從事以唐代為核心的書法史研究工作近三十年以來,在理論研究上筆耕不輟,孜孜不倦地潛心文史,探幽發微,實證出新,成果豐盈。為當代書學構築了一座敦實的隋唐書法史大廈。朱關田先生的研究成果具有比較鮮明的學術特色與學術貢獻,在《中國書法史·隋唐五代卷》中,他把研究的重點投擲到時代文化與書法發展的關係上,從而揭示出唐代的書法品評標準不全在於書法藝術本身,還與帝王的喜好、書家的家族背景等有著密切的關聯。這種文史結合的廣闊文化視野,就能為書法研究,提出新的問題。

關於書家個案的研究,他不是局限於對書法本身的鉤稽,而是擴大到家世、交遊、仕履、詩文等各個方面的綜合考述。從中不難看出,他那深厚的學養及對書法史研究的透徹。

其專著《初果集》中有關顏真卿、徐浩、李陽冰等人的篇章尤其深入精彩。顏真卿、柳公權一類的大書法家,朱關田更是傾注筆墨,予以重點研究,不但將他們的年譜,從出生到謝世這一漫長的人生歲月,逐一記錄,還將他們的書跡,作了細微的考證,使讀者知道,顏真卿書法體貌的孕育,一方面來自顏氏的家學淵源,另一方面,也深受母族殷氏的滋養。這些研究成果對豐富、研究唐代書法史無疑是一個重大貢獻。

考證古人年譜,是一件極其繁瑣而又累人的工作,且不說史料的收集,需經年累月,面對浩瀚書卷,倘無“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治學精神,也休想在如山的古書中,尋找出有價值的史料。若要發現和論證一些新的觀點,就更難了,非得埋首於書卷中,深思細察不可,如稍欠恆心,往往難以終卷,若舊學淺顯,雖有所遇,亦無從辨識,而心存功利者,稍有得失,便會輕易放棄。

引起熱烈反響的《唐代書法家年譜》中,通過對唐代三十六位書家的生平編年,包括交往、職守以及家世、書跡的考略,幾乎對整個唐代書法的流變過程,作了詳盡的交待,從而清楚地了解到唐代書法藝術發展的來龍去脈,尤其對一些重要書家,通過對編年史的翔實考證,糾正了一些錯誤的傳說,起到去偽存真,防止訛傳的作用。有如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的年譜,使我們對初唐這一時期的書家人物,有了系統、全面的認識。

朱關田先生對隋唐五代書法史的研究成果,顯然不是一時的偶然發現,而是長期以來,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研究與探索的結果。朱關田先生有較好的古文基礎,從其專著來看,可以得知他在文、史、經、哲方面,都下過很大的工夫。從而為當代書學構築了一座敦實的隋唐書法史大廈,而獨步於中國書壇。

評述每一位藝術家,當然不能不論及其人,朱關田先生的書法創作是以其學術理論作指導,並在創作實踐中驗證學術成果正確與否的創造。他對隋唐五代書法史的研究過程、學書的經歷以及人生歷程似乎正好應證了他追求中國書法藝術的辨證。

書法特點

朱關田書法作品 朱關田書法作品

朱關田學書從秦篆、漢隸入手,得中國書法的源頭正脈。清代包慎伯以為:“夫作點勢,在篆皆圓筆。”從朱氏的草書作品來看,其點勢之優,應得益其初學書法之際從篆入手的良好基礎。其後,朱關田主攻章草。章草點畫線條粗細多樣而和諧的情調,可以曲盡物象;章草運筆,不是平拖塗抹,依稀如先賢所言:“戈戟銳可畏,物象生動可奇。”筆意生動,筆道造型古拙,肌膚之麗,力在字中,可謂“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朱關田在寫章草的同時,注意吸收大篆筆法及魏碑筆意,從而增加了朱氏書法的厚重感、穩重感。朱氏運筆不浮,點畫飽滿,章法似星斗落銀河,天真可愛,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考究其作品全局的氣勢,遞相映帶,轉筆處亦藏頭,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收筆處偶露飛白,堅正勻靜,伸縮異度,變化多端,在清雄的外表之中,靈秀灑脫之態隱而又現,充分顯示了這樣改革開放後中國第一屆書法研究生篤志硯田、寄情筆墨的個人風采。

朱關田 朱關田

“曼倬”,這是沙孟海先生在他40歲的時候,送給他的字。用意是希望他目標要大,目標要遠,做人要懂小節,做學問要知細節。從此,朱關田先生牢記沙老的教誨,將身心全部投入到藝術上。

了解了朱關田先生的人生經歷和學術研究,我們再來審視朱關田先生的書法作品,你便會深深感到,這是一位努力將理論付諸實踐、追求高品味的、在書法創作已取得卓越成績並形成獨特風格的書法家。朱關田先生從傳統入手,循著前人的足跡,力圖等上傳統的頂峰。他的確是中國書壇一位對古代傳統研究得很透的令人敬佩的藝術家。他的全部創作,如同他的藝術觀,獨特而有見地。

朱關田,這位中國書壇不可多得的藝術家,以其深厚的筆墨功力,博學的才識,非凡的創造力,腳踏實地的遵循著傳統的軌跡,開創了中國書法獨樹一幟的藝術風貌。作品中或雅逸或靈動的意趣,洋溢著他豐富的精神世界和人格核心的光芒。

審視朱關田先生的作品,感覺是那么雅致,他的書法創作強調參差中求平奇,於險絕中寓平正,寓多樣於統一。把古拙的意趣與美的風致統一起來,於雄渾高古中求奇肆天真。

朱關田先生的作品非常注重書法藝術的形式美的創造。對比統一是形式美的主要法則,一個書家的筆墨技巧和藝術功力往往在形式美中體現出來。

朱關田 朱關田

用筆是書法中最為關鍵的地方,朱關田的作品中,用筆富有活趣,具有一種立體感和質地感。其筆墨運行酣暢淋漓,字形雍容寬博,在點線的互襯中巧拙相映,涵奇於凡,給人以中和之美。其結構強調中宮緊收,外延擴張,左旁右騖,妙合自然。他善用圓筆入書,體現出朴茂、含蓄、遒勁、持重的風格。那是一種“藏骨抱筋,含文包質”之美。

朱關田先生作品中的力度美可以概括為以筆力為基礎的鋼勁果敢之力,富陽剛之美。從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其為善用力者,含沉著於痛快之中,寓沉雄於靜穆之中。這需要一個書家具備十分嫻熟的駕馭筆墨的能力,而朱關田先生顯然是得心應手。

在章法布局上,其作品通幅字勢,一氣貫注,精神團聚。他習慣行距拉開,使字的長扁、大小錯落有致,洋溢高古氣韻。轉折筆斷意連,氣勢貫通,極富金石意味。並始終體現著豐富的內涵美。

最讓我欣賞流連的還是朱關田先生作品中的獨特的風格美。那體現了他的全部的精神,是其藝術個性、氣質、意韻、情感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是貫穿在整幅作品中的一種精神境界。是法與意、形與神、理與趣、個性與面目的完美統一。

總而概之,形成朱關田先生的書法創作獨特美感的根源,尋規起來,主要有兩方面的淵源與軌跡。一是潛心章草,二是追求簡逸。

朱關田先生書法中的簡,突出表現在對章草本身之簡的再次簡化,這種簡化既有結體上的,也有筆法上的。

或許,當年他以章草為主攻目標,既有心儀其師沙孟海先生的一面,也有心契章草高古雄強之氣韻的一面。

朱關田 朱關田

而且,章草本身的藝術程式不盡完善,正好給後世有了發展的多種可能。朱關田先生敏銳的意識到並在章草一脈中吸收了適合自己精神特質、學養胸襟和審美情趣的筆墨形式,從而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色:“結體奇而不怪,用筆重而不滯,氣機流暢,松而不懈。”朱關田先生在求簡的同時還追逸,當代書作中表現地越來越強烈。朱關田先生崇尚“和為貴”,在其作品中亦可見一斑。按他自己的話來說是在“復歸平正”。事實上,朱關田先生是在憑他深厚的學養和篤實的篆隸根底,走碑學的靜穆和二王清雅相兼的道路。於是,朱關田先生的筆墨在追求高逸的同時,更蘊涵著清逸之氣。朱關田先生亦善治印,身為西冷印社副社長,不忘潘天壽先生倡導的“藝術不在絕,而在通,不限書、畫、詩三絕,應加金石為四通”之論。

朱氏治印

朱關田在治學、染翰之外,亦長於治印。從《思微室印存》看朱氏所治之印,印風純正,品相上乘。筆者較為喜歡朱氏所刊大印,如“江啟大象日利”,亦喜歡其所刊之邊款。這些印和邊款,大朴無華,不是那些矯揉造作、自我作古者所可夢見的。公正地講一句,這是需要操刀數十個春秋方可達到的“庾信文章老更成”的境界。

相關內容

對話朱關田

記者:紹興蘭亭有書法聖地的美譽,紹興書法界也是人才輩出,您作為中國、浙江書法界的領軍人物,對於紹興的書法界有何評價?

朱關田:我幾乎每年都來參加蘭亭書法節,已經是第24屆了,紹興的書法氛圍很好,尤其是政府重視,這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的。現在的書法界可以說是最風光的時代,書法家的地位也非常高,但作為書法家也不能躺在榮譽里,要有創新,在前輩的基礎上有新的發展。我們不僅要與前輩比,更要與歷史比,這樣才能使書法代代相傳。

記者:隨著書法逐漸淡化實用功能,書法作為藝術中的一個門類,紹興書法能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流派?

朱關田:形成一種藝術流派往往是在信息不流通、交通極端不發達的前提下才會發生,如今已進入資訊時代,各種流派交融貫通,各取所長,已不可能形成單純的地域性流派,像蘭亭書法節上,各種書法風格濟濟一堂,甚至包括日韓兩國的書法風格,這是書法發展的一種新趨勢。在書法學習理念上,要像蔡元培先生當年在北大所倡導的,“兼容並包”,各種流派,各種風格都有,希望紹興以一種博大的胸襟來接納這些事物,進行開放的交流,花香自有蜜蜂來,國際上的書藝人士也會與我們互相呼應。因此,我們的擔子很重,責任很大,不能辜負眾人的期望。

記者:作為書法界的老前輩,您認為紹興在書法人才培養方面有什麼作用,應如何設計書法人才的培養模式?

朱關田:培養人才要“兩條腿”走路,那就是普及與提高。先搞普及,民眾性的書法,如大專、本科和社會教育,以普及為主;然後開始起步培養碩士生、博士生,搞研究,開辦研究所,創辦書法雜誌,建設中國乃至世界上書法研究的最高學院,這是奮鬥目標。

書法學習要吸收其他藝術的精華。書法教育的原有模式和方法可以改革,做到比其他藝術門類更有獨到之處。紹興蘭亭書法藝術學院的創辦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改革影響十分重大。書法不再附屬於畫或附屬於詩,成了一門單獨的藝術,這樣它就需要社會的支持,社會的承認,也要得到其他“兄弟姐妹”——詩、畫、音樂、影視、舞蹈等的承認,這樣,書法這門傳統文化也需要好好研究了。書法要講求變化,傳統書法講求統一,而將來的書法要有自己的風格,不是單純的模仿,也不是單純的一種風格,蘭亭以後不是單一的“王羲之”,而是各種各樣的書體都有,適應社會需要,要起到“抒情”的作用。

浙江書壇告別朱關田時代

朱關田 朱關田
朱關田書法作品 朱關田書法作品

當選兩屆中國書協副主席而又三屆連任書法重鎮浙江省書協主席的朱關田,鮑賢倫。朱關田神情淡定,沒有任何戀棧情結。在全國許多省份,包括中國書協即將到來的換屆坊間傳播就書協主席、副主席、理事等人選爭得勢同水火、斯文掃地的時候,他說“我終於可以看戲了”。看戲,意味著身份角色的徹底轉換。作為曾經長期出演書法舞台主角的朱關田深知演戲之難,演戲不是給自己看的,演戲需要面對觀眾(即看客)的評判,演戲是要負責任的,否則觀眾會喝倒彩,甚至把演員哄下台去。都說演戲是裝出來的,其實不是,裝出來的演員都不是好演員、都演不出好戲。文有文德,武有武德,戲有戲德,逢場作戲可以得一時之快,卻有偽善之嫌,用心用力用才情用誠信扮演好一生的角色,每時每刻沉浸在入戲的本真之中方稱大戲。戲場存在兩種人:演員和看客,一個在戲裡,一個在戲外,幕開幕謝都會有故事發生。

類似朱關田的故事在全國書壇很少雷同。“文革”結束中國美院第一屆書法碩士研究生的專業背景讓他俯視書壇,先行一步,長期的書協組織工作又培養了他統籌兼顧的大局意識。在他還處於浙江省書協副秘書長、秘書長位置,便已成為書協中堅,具體領導協調各方面工作。上世紀90年代初,浙江省書協率先啟動青年書法篆刻人才梯隊建設,通過“青年人自己的事青年人自己辦”,書協領導及老書法家大力支持等措施,把許多優秀年輕書法篆刻家提拔到浙江省書協的各個專業委員會,其中的尖子骨幹陸續充實到浙江省書協主席團、理事班子、秘書處。朱關田及朱關田主導的浙江省書協中年段領導作出了切實有效、有目共睹的努力。同樣碩果纍纍的江蘇省書協的年輕書法篆刻同仁則遠沒有那么幸運。

朱關田書法作品 朱關田書法作品

浙江書壇之有今日之威望和業績,絕對與朱關田愛憎分明、團結寬容的工作作風關係密切。浙江書壇不排外,外地到浙江謀發展的書家,只要具備真才實學,小日子一定過的很滋味。朱關田多數能清楚一個人身上的優缺點,他不經意的簡短的評語往往入木三分,點到要害。站在工作角度,朱關田恰恰會從對方考慮,儘量避免難堪,有時他“訓斥”相對年輕的書法同事或書法後輩不要講不應該講的話,要尊重別人。尊重就是團結,團結就是力量。浙江省書協書法理論、創作、教育花團錦簇,盛開不敗的關鍵在於朱關田打造了一支特別能戰鬥的全天候書法浙軍,一支愉快的迷彩的紳士的書法浙軍,一支游戈於傳統現代之間不偏不倚的書法浙軍。領軍人朱關田自己則獎掖後進保持一貫的低調,既不出書法集,也不辦個人展,更不搞演講,只是埋頭學術,跑跑圖書館,查查工具書。累了,倦怠了,他會找幾個一般檔次的“小朋友”去浙江好玩的小地方吃土雞、板凳面、油炸臭豆腐、綠色保鮮蔬菜。若是到了年底,他會自掏腰包給尾隨他的“小朋友”們準備一點年貨,送一件皮衣,過年總是要開心的吧。“小朋友”們最開心的則是尾隨朱關田“上山下鄉”過程享受的樂趣,聽他紹興腔的冷幽默談吐,順便還可以“開涮”一下“朱老師”,精神物質兩豐收,何樂而不往!

朱關田 朱關田

眉毛花白的朱關田略顯老相,他知道敬老的意義。浙江省書協創設藝術指導專業委員會,讓一些從書協領導崗位退下來的老書家仍感受書協大家庭的溫暖,朱關田起了積極推動作用。朱關田敬老不是作秀,不存在目的,他更喜歡敬重在野的真正德藝雙馨的老書法篆刻家,比如92歲高齡的西泠印社老社員葉一葦先生。朱關田非常看重情義,老同志、老同學、老同事自然不用說,對書協普通會員,只要他比較熟悉的,一旦他們生病、調動工作、婚慶什麼的,他都會熱情相助,寫字、送錢都很大方,而且“暗箱操作”不要宣傳。他對那些過度包裝的書法家極度反感,對當前各地書壇跑官賣官的醜陋現象深惡痛絕,對書法組織超龐大的官僚化運作表示強烈失望。他是書協高層最不高興、最不擅長與官場打交道的另類,但官場還是保持了對他的欣賞與肯定。朱關田懂得捨得與贏得之間的訣竅,鄙夷樹碑,走進口碑。他從浙江書壇權力的巔峰復歸一馬平川,心態平和;他和他的夥伴們矗立起的浙江書法大廈將永遠感銘他們的建造之功。

朱關田書法作品 朱關田書法作品

謝謝朱關田老師!老師是一個多么親切溫馨的稱呼。朱關田不標舉清高,不稀罕主席,如果我們以後碰到走下主席台的朱關田,一定要親切溫馨地叫他一聲朱關田老師!

謙和恭謹而有原則,偶爾犯一點小小錯誤的朱關田會深情超然地注視浙江書法未來發展的趨勢,他在杭州西湖楊公堤的工作室正陶醉初冬紅葉似火的爛漫——等他沏一壺茶,聽他說看戲的新聞。

小成在智,大成在德,德化天下。偉大的東西都是看不見的。浙江書壇告別朱關田時代,浙江書法之潮已然洶湧。

著述

主要著作有 《顏真卿傳》《唐代書法考評》《隋唐五代書法史》《唐代書法家年譜》以及《 朱關田書歷代詠物詩帖》《思微室印存》等。

《中國書法史·隋唐五代卷》

中國書法史·隋唐五代卷 中國書法史·隋唐五代卷

內容簡介

打開這本架構龐大、脈絡清晰、內容豐富的書法專著,如同漫步在我國書法史上最偉大的隋唐時代。該書十個章節,系統論述了隋唐及五代書法藝術發展的歷史,各時期書法藝術的演變;介紹了各個時期有關書法名家,並追溯其藝術特點形成的原因;還充分論述了唐代文化與書法的關係,系統介紹了唐代墓誌、唐代書法的域外傳播和唐五代的書法理論。

《顏真卿年譜》

顏真卿年譜 顏真卿年譜

內容簡介

本書以顏真卿的曲折坎坷的人生作為經線,以人物交遊和作品考證作為緯線,以風雲變換的唐代歷史作為譜主一生沉浮變換的襯托,旁收遠紹,知人論世。作者把有關顏真卿的諸如人事、政務、藝文等加以融會貫通,錯綜結合,著重分析之所以形成顏真卿獨樹一幟的書法外部條件,尤其是人文環境、社會背景、家學淵源等。此著“鉤沉稽疑,權衡量說,破千載以上之渺茫,使譜主事跡歷歷如在目前,堪稱顏魯公的知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