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此教學設計任務由南京曉莊學院現代教育技術課程老師yqiong參與教師-維基星光計畫進行wiki教學而發布。此詞條為範例詞條,由夏玥然選定主題並負責、參與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所有同學協作共同完成!
基本信息
科目:高中化學教學對象: 高二學生
課時:2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室
學習者特徵分析
在上學期已學過的必修2中,學生已經學過《化學能與電能》這一章節,在此章節中已初步介紹了原電池的含義與套用。因此在本節學習前,學生已對原電池有了基本的了解,也對其存在了一定的興趣。但是,又由於學生對原電池的理解還未深入,尤其是原理方面認識更加薄弱,所以此節的教學仍會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學習內容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聯合化學課程教材研發中心編著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中的第四章《電化學基礎》第一節《原電池》,是在必修2第二章第二節《化學能與電能》基礎上,對原電池的深入學習。尤其是原電池原理方面,做了更深入的研究。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①使學生了解半電池、鹽橋、內電路、外電路等概念;
②理解電極反應式和電池反應方程式;
③能夠利用原理分析原電池的正負極情況,電子轉移情況等等。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和問題討論的過程,了解利用實驗探究化學物質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對比歸納的能力。
進一步掌握原電池原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節的學習選取的都是生活中的例子,這樣有利於加強學生聯繫實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將書本上學習的化學知識套用於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高同學們對化學學習的興趣。
使學生體會理論與實際套用的不同,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喜悅,感悟科學研究對人類文明的推動作用,享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熟練掌握原電池的工作原理,能夠寫出電極反應式和電池反應方程式,理解鹽橋的作用。
難點
原電池的形成條件及電極反應;原電池電極名稱的判定,理解鹽橋在原電池中的作用
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本節課主要採用了講授法,實驗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式,問題解決學習法,任務驅動法等等。
新課引入的兩個演示實驗為探究教學創設了問題情景,當學生觀察到“銅片上產生氣泡”這一反常的實驗現象,就會情不自禁地提出一系列問題,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並提出各種各樣的假設;緊接著,通過演示實驗為學生提供“實證性”材料,學生根據實驗現象,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並且分小組討論,從而得出相關結論;當學生理解原電池的原理後,教材又設定了一個討論題,讓學生自己歸納“組成原電池的條件”。同時,課本後面的“家庭小實驗——水果電池”,習題中的“用銅、銀和硝酸溶液設計一個原電池”都是本課時探究教學內容的套用和延伸。當然,為了更好地實施探究教學,還需對本節教材內容作必要的處理和補充。⑴變教材中的教師演示實驗為學生動手實驗。這樣不僅使學生觀察到明顯的現象,還能使學生直接參與知識的獲得過程,獲得直接的體驗。⑵對於原電池正負極的判斷,教材是以敘述的形式提出的,這不利於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可以給每小組布置任務,利用一節乾電池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得出結論。這比直接提出正負極的判斷方法更有利於啟發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教學過程與媒體資源
教學階段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媒體及資源準備 |
演示並動手實驗觀察現象,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 實驗一: 1.實驗內容:Zn片與Cu片分別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燒杯中。 觀察實驗現象:Zn片和Cu片以及溶液的顏色 2.實驗內容:Zn片與Cu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燒杯中,並用導線相連。 觀察實驗現象:Zn片和Cu片以及溶液的顏色 3.實驗內容:Zn片與Cu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燒杯中,並用導線相連,接到電流計上。 觀察實驗現象:電流計指針的偏轉;以及溶液的顏色情況。 | 學生分組實驗並觀察實驗現象。 | 通過親自動手參與實驗,分析討論實驗現象,解決問題, 得出結論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培養其探索 精神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 相關教學的課件 (如PPT、Flash等), 實驗器材 |
針對實驗,提出問題並解答 | 老師提出問題: 1.鋅片和銅片分別插入稀硫酸有什麼現象發生? 2.鋅片和銅片用導線連線後插入稀硫酸中,銅片上為什麼有氣泡產生? 3.鋅片的質量有無變化?溶液中C(H+)如何變化? 4.寫出鋅片和銅片上變化的離子方程式。 5.電子流動的方向如何? 學生討論回答結束後,教師總結並板書原電池的含義與原理。 | 學生分組討論並推選代表回答。 | 提示學生,引導學生思考。 | 粉筆,板擦,相關教學的課件(如PPT、Flash等) |
拓展學習 | 剛才主要講解了原電池的原理,那么要形成原電池需要哪些條件呢? 總結以及完善學生的討論結果 | 學生仔細閱讀課本,分組討論並回答。 | 讓同學們自己閱讀,通過自學以及老師的引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 課本教材,相關教學的課件(如PPT、Flash等) |
課後研究 | 投影演示實驗 利用水果、鐵釘、銅鑰匙等裝置也可組成原電池,用導線接到電流計上,然後將這一裝置放到實物投影儀上。 布置任務,要求學生課後自製水果電池,並研究其正負極和電子轉移情況等。 | 學生課後自主學習,實驗,探究。 | 將書本知識與生活結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鼓勵學生自學,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 | 相關教學的課件(如PPT、Flash等),水果電池相關器材 |
教學流程圖
教學評價
1、學生自評表:知識評價:
我知道了原電池的含義。□
我掌握了原電池的條件。□
我能用原電池的原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課堂表現評價
認真、積極、自信、善於與人合作、思維的條理性、思維的創造性
□□□□□□
能力評價:
和自己比,這節課我能拿個“”(A、B、C、D)。
2、教師評價:
課堂表現評價:
評價我的學生 A(優秀) B(良好) C(合格) 選答
學生對原電池含義,條件及原理的掌握情況 表達清晰 能基本描述 不能描述
學生練習的完成情況 全部能完成 大部分能完成 少部分完成
學生對討論交流的態度 非常投入 較積極 應付式
學生們小組合作情況 分工明確,合作有效 有合作,但分工不盡合理 分工合作不合理
知識內容掌握程度評價:
(1)自主獨立完成課後習題。
(2)自製水果電池,利用課堂所學內容,判斷其正負極情況,電子轉移情況以及其供電能力。
(3)彈性作業:供學有餘力的同學課後研究。
利用不同的水果設計多個水果電池,比較其相同處與不同處以及供電能力差異。
備註與反思
本節課主要從演示實驗出發通過講授法,實驗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式,問題解決學習法,任務驅動法等讓學生經歷觀察現象、動手實驗、解答問題、自學課本教材以及與生活實例結合的過程,學習原電池的含義、條件及原理。設定的問題簡單,能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論,又從生動形象的實驗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既要注重整體的水平,又要注重個體得差異,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理解接受能力都不一樣,對學生的評價要求就不能一樣。當個別學生因能力問題不能及時完成學習任務時,也要根據學生的進度給予適當的肯定,以增加學生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