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是由比爾·古登泰格導演、雨果·阿姆斯特朗主演的一部影視作品,上映於2007年。

基本信息

歷史背景

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

不容忘卻的史實

南京大屠殺指1937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淪陷後,日軍於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數月的大規模屠殺。其中日軍戰爭罪行包括搶掠、強姦、對大量平民及戰俘進行屠殺等。屠殺的規模、死傷人數等沒有世界共同認可的數字,但一般認為死亡人數超過30萬。

在中國,南京大屠殺往往是民族主義的重要關注點。而在日本,公眾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存在著廣泛不同的情緒及觀點,尤其是日本部份極右份子,認為南京大屠殺是被誇大、甚至是憑空捏造的反日本外交工具,也有人認為否認南京大屠殺是歷史修正主義、否認主義的表現。由於日本人對南京大屠殺的意見著廣泛的分歧,因此視乎講話者的觀點,南京大屠殺可能被稱為“南京大虐殺”、“南京虐殺”、及“南京事件”等。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是中日外交及人民關係中存在的問題之一。

而在歐美等西方國家,南京大屠殺一般英譯為Nanjing Massacre(南京屠殺)或Rape of Nanjing(南京的洗劫、南京的強姦)等字眼,但總體上人民對其的認知往往遠不如對納粹的種族滅絕過程的認知。

親歷和目睹“南京大屠殺”的中國人和日本人尚健在的已經不可多得了,能作見證的人亦即將與時俱逝。但是,這箇中國歷史上空前的慘案還懸而未決,讓我們活著的,尤其是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人的一代,有責任把“南京大屠殺”這件在第二次中日戰爭中最突出的慘絕人寰的日軍罪行,徹底澄清,以對祖先,以儆子孫,更為“南京大屠殺”中死難的34萬同胞伸冤。

背景人物

《南京大屠殺》

作者:張純如

作者:張純如
11月9日,以《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成為美國暢銷書作家的張純如(美籍華裔),在美國加州自己的轎車內中彈身亡,有訊息推測,年僅36歲的她可能因患憂鬱症“自殺”。張純如女士去世的訊息昨天傳到國內,使南京大屠殺研究學界為之震驚,權威學者孫宅巍指出,她是發現南京大屠殺核心資料《拉貝日記》的關鍵人物,她的英文著作第一次讓歐美人士翔實地了解了南京大屠殺,在世界範圍內對揭露日軍暴行有重要意義。南師大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昨日向張純如的家屬發去了唁電,以示哀悼。

美媒體報導張純如死於槍傷

美國報紙《the Mercury News》報導對此事件報導如下:

作家/記者被發現在Los Gatos死於槍傷

張純如把三十年代的暴行帶到西方人的意識中

張純如星期二被發現死於自殺。她孩提時代聽說的成千上萬名中國平民被日本士兵強姦和屠殺的記憶迫使她就那次暴行寫了一本受到廣泛讚揚的書。顯然,張驅車前往LosGatos以南的一條路上,在車內開槍自殺。SantaClara縣的副警長Terrance Helm說,星期二早上一位開車人在第17高速公路“貓餐館”南面行使時注意到不遠處私家水塘邊的路旁有一輛車,於是過去檢查汽車,當他意識到所發生的事情後,他報了警。Helm說調查者的結論是,她向自己頭部開了一槍,而且還有“其它證據”支持這一結論。官方的死亡原因還沒有公布。家住聖何塞的張今年36歲,她的《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是1997年出版的,被Bookman Review Syndicate評為當年最佳圖書。該書是關於1937年日本人屠殺中國人事件,而在當時英語國家對此幾乎一無所知。

“《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暢銷書作者2004年11月9日早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昨天得到總部設在美國的“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的以上證實。該中心主任張連紅援引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的訊息原文稱:“她開始寫第四本書——一本關於戰俘的書的過程中,她生病了,然後被送時醫院……在她出院後,她繼續同憂鬱症作鬥爭,在她寫的一封信中,她請求人們記住生病以前的她,那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獻身於事業的她……”美聯社昨日也有訊息報導張純如中彈身亡。

她讓世界了解了南京大屠殺

“聽說這件事我真的很震驚,張純如女士的去世是研究南京大屠殺學術界的一個重大損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她的書和她的工作,讓歐洲特別是美國人準確地知道了南京大屠殺,在世界範圍內揭露了日軍的暴行。”昨天,江蘇省社會科學院資深學者孫宅巍與記者通話時,語氣沉重。
據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提供的相關材料,張純如的父母原籍中國,她本人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先後就讀於伊利諾伊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她分別在美聯社和芝加哥一家報紙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來就全身心投入了寫作。1997年年底,張純如的第二本書《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大屠殺》(英語寫作)在美國出版,不僅反響強烈,而且很快躋身全國暢銷書榜。

“她的父母是中國人,在她的小的時候對她講了南京大屠殺,但她長大後在美國的圖書館中卻找不到可以供大眾了解這個事件的書籍,她決定自己來寫這樣一本書。”在一次接受採訪時,她說過“我寫這本書完全是出於一種憤怒的感覺,這本書能不能賺錢我不管,對我來說,我就是要讓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發生的事情。”

在相關的資料里,還可以發現張純如這樣一個觀點:忘記南京大屠殺,等於是遭受第二場屠殺。“這本翻譯成中文有數十萬字的書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兩點,一是她以吸引人的文筆來寫歷史事件,二是她在寫書前進行的調查採訪非常專業化,是用歷史研究的方法來進行的。”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主任張連紅這樣評價。張連紅還認為,張純如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暢銷書已影響了一代年輕美國人。今年9月18日,他到北京參加相關的報告會時,與會的不少美國青年學者在發言中談到了南京大屠殺,而且都承認他們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首行來自於張純如的書。

她是《拉貝日記》的發現者

孫宅巍透露,張純如在學術界另一個重要貢獻也相當引人注目——她是發現南京大屠殺研究核心材料之一《拉貝日記》關鍵人物。上世紀90年代中期,張純如為了寫書到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查閱資料,發現了有關拉貝的一些文獻資料,她還打聽到拉貝的一位親外甥女萊因哈特(音)還活著,並與萊因哈特取得了聯繫,這才知道拉貝有一封寫給希特勒的關於日軍暴行的報告書。並且,拉貝還有一本關於日軍暴行的日記。張純如女士走了,但她尋找到的《拉貝日記》,現在卻成了侵華日軍南京暴行的鐵證。

學者回憶張純如在南京時光

1995年夏天,張純如透過孫宅巍老師的介紹從美國來到南京,同時也帶來了美國保存的一些鮮為人知的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史實材料。據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王衛星介紹,她複印回的材料中有《魏特琳日記》的片段,這是國內學界第一次知道魏特琳在南京大屠殺期間記了許多日記,並且完整地保存在美國。她還帶來了1000多頁有關南京大屠殺東京審判的資料,而這些資料在國內還沒有找到過。她的資料中還有一些美國友好人士收集的歷史照片,其中不少日軍攻打南京、占領南京的照片是以前沒有見到的。

據了解,為了寫成《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一書,張純如1995年7月在南京呆了25天左右。“她那時才27歲,由於氣候不適應,經常感冒,但她工作卻一點都不耽誤。”當時替張純如收集過資料的王衛星回憶說。“南京的天氣很熱,她不顧自己的身體,把大部分時間用在採訪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尋訪日軍暴行發生地,以及翻閱國內資料上,每天工作時間有10小時以上。”

江蘇省行政學院楊夏鳴副教授當時任張純如的翻譯。“她的中文一般,不能讀懂中文資料,所以我要逐字逐句為她翻譯。她很認真,更十分嚴謹,常常用美國材料與中文材料核對事實。她聽不大懂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方言,但她全錄下來了。她這個人通常會打破砂鍋問到底,有時真覺得她有些偏執。但事實上,她是個責任感很強的人,她的去世讓我們都很難過”,楊夏鳴說。

另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張純如的編輯11日晚上就張純如的去世發表一份聲明,證實張純如患上憂鬱症。

這份聲明說,張純如正在準備的書有關二戰時在菲律賓巴丹島Bataan被俘的美國士兵,張純如計畫書寫他們被囚日軍集中營的經歷。在一次外出做調查的旅行中,張純如身心崩潰,不得不住院,住院後她繼續與憂鬱症抗爭。

這份聲明簡述張純如的生平和家庭。聲明說,張純如一九九一年與Brett Douglas結婚,婚後住在加州。他們的兒子Christopher Douglas出生於二零零二年八月。

張在給家人的遺言中說,希望記住她患病以前的樣子:全心投入生活,獻身她的事業、寫作和家庭。

據了解,張純如的遺容瞻仰儀式將於十一月十八日舉行,葬禮將於十一月十九日舉行。

《南京大屠殺》(1995年)

《南京大屠殺》(1995年)《南京大屠殺》(1995年)

《南京大屠殺》(《南京1937》)

電影出品: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台灣龍祥電影製作有限公司

導演:吳子牛
編劇:徐天生、梁曉聲
主演:秦漢早乙女愛劉若英陳逸達
語言:國語/泰語
字幕:無

簡介

1937年,日本開始全線進攻中國。中國醫生成賢和他的日本太太理惠子,帶著一雙兒女,為躲避戰亂從上海逃回老家南京。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在城裡搜尋傷兵,理惠子因為她的日本身份逃過了一次災難。日軍對南京全城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光在草鞋峽就屠殺了中國俘虜和平民57800百多人。幾百個日本兵來到安全區,不顧一切往裡沖,救委會主席雷佰想用身體擋住日本人,遭到一頓暴打。日軍在安全區內大肆姦淫婦女,喪盡天良,在反抗過程中,老師書琴為保護孩子受傷,理惠子被踢中肚子流產死去……
《南京大屠殺》(又叫《南京1937》)1995年正式播映後,就在全國範圍內引起了很大反響。中國歷史上最悲壯的史詩性題材,大陸、台灣、日本三地結合的強大演員陣容,以及影片所採用的獨特視角,任何一樣都足以令本片成為受人矚目的焦點。導演吳子牛通過一個中日結合的家庭在南京大屠殺中的遭遇和視角,表明了對戰爭、對民族、對人性的深刻思考。影片結尾,導演特別打出了兩組字幕,分別是1937年南京大屠殺中的死亡人數以及1995年南京城最新人口數字的對比,從另一個角度揭示了歷史的回聲。

幕後

作為一段慘絕人寰的史實,“南京大屠殺”曾經吸引了許多影視導演。1995年,吳子牛決定要拍一部以此為題材的大片。為了表示自己將“南京大屠殺”拍好的決心,吳子牛將一頭黑髮剃光。並立下誓言:“拍不好這部電影,我以後就不拍電影。 ”影片劇本經過梁曉聲、徐天生、張冀平等一系列編劇作家之手,創作出了關於“一對戀人,兩個家庭”在南京大屠殺中的遭遇。
導演試圖通過細節以人性的角度描繪出侵略者的複雜性。其中一個細節是當日本兵到理惠子家裡搜查時,恐慌的理惠子顫抖地從窗子裡掛出一串千紙鶴和一小面日本太陽旗。搜查的日軍見狀後用日語詢問她是哪裡人,聲音竟是溫柔的;另一個細節是成賢被抓走以後,理惠子在一大群避難的中國難民中絕望地用日語哭訴,憤怒的難民把對日本的仇恨遷怒到這位日本婦女身上。
這部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背景的電影,因其獨特的視角也曾被評價為一部“充滿人文精神,人性十足、生命意識極強的一部電影”。《南京1937》所展現的是一個導演對戰爭、對民族、對人性的思考。然而很多觀眾卻無法認同導演另類獨特的視角。畢竟,難忘那段過於沉重歷史的中國觀眾們,還難以接受以一位日本女性的視角來審視日本軍隊在中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影片一時間惡評如潮,公映不久便匆匆落幕。然而,這部影片畢竟以獨特的角度給觀眾留下了這場戰爭的思考。

《南京大屠殺》(2007)

中文名: 張純如-南京大屠殺
英文名: Iris Chang: The Rape of Nanking
IMDb: 6.4/10 (31 votes)
發行日期: 2007年
地區: 香港,加拿大
語言: 國語

◎IMDB評分 (awaiting 5 votes)
◎IMDB連結 http://www.imdb.com/title/tt1218513
◎檔案格式 XviD + AC3
◎視頻尺寸 608 x 336
◎檔案大小 2CD 2 x 50 x 15MB
◎片長 103mins
◎導演 安妮·皮克 Anne Pick
比爾·斯潘克 Bill Spahic
◎主演 鄭啟蕙 Qihui Zheng ....張純如

簡介

2004年11月9日,這位年輕的華裔女作家在美國加州用一把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自殺原因至今仍為謎。
影片講述的是女作家如何深入探索一段黑暗的人類歷史,並將它還原成文字,著成一本震撼人心的暢銷書的故事。這部電影不僅是張純如的故事,還講述了1937年發生在南京的故事。我們的電影通過一個勇敢的年輕女性的眼睛,見證了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和非人道行徑。電影除了使用一些珍貴的歷史和資料片段,影片中還有華裔女演員鄭啟蕙對張純如的“演繹”片段。

劇情

美籍華裔作家張純如(Iris Chang 1968.3.28—2004.11.9),在完成自己第一部作品《蠶絲》後,開始將目光著眼於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末的那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爆發,短短几個月內,中華大地狼煙滾滾,生靈塗炭。日軍長驅直入,攻陷時為國民政府首都的南京,並對這座城市和城中的軍民進行了喪失人性的洗劫和殺戮。這場超過30萬人喪生的大屠殺,卻在戰後因種種原因而鮮為人知,甚至日方一再否認大屠殺的存在。
為了還原歷史,還受害者與公道,張純如一面收集大量第三方資料,一面前往南京、上海等地與屠殺倖存者進行面對面的取證交談,前後歷經三年時間,終於在1997年南京大屠殺60周年之際推出《南京暴行》一書,使這段“被遺忘了的大屠殺”的歷史為世人所知。
2004年,張純如在籌備第四部作品期間飲彈自殺。本片由多倫多史維會和大地娛樂(香港)有限公司共同投資拍攝,由華裔鄭啟蕙扮演張純如。 

同名紀錄片

紀錄片《南京大屠殺》紀錄片《南京大屠殺》海報

基本資料

中文名:南京大屠殺
英文名:Nanking
IMDb:7.8/10(1,458votes)
資源格式:DVDScr
發行日期:2007年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譯名 南京/南京大屠殺
◎片名 Nanking
◎年代 2007
◎國家 美國
◎類別 記錄
◎語言 英語
◎字幕 N/A
◎IMDB評分8.8/10(190votes)
◎IMDB連結http://www.imdb.com/title/tt0893356
◎檔案格式 XviD+MP3
◎視頻尺寸 640x368
◎檔案大小 1CD50x15mb
◎片長 88Min
◎導演 比爾·古登泰格BillGuttentag
丹·史度曼DanSturman
◎主演 雨果·阿姆斯特朗HugoArmstrong.....JohnMagee
趙家玲RosalindChao.....ChangYuZheng
史蒂芬·多爾夫StephenDorff.....LewisSmythe
JohnGetz.....GeorgeFitch
伍迪·哈里森WoodyHarrelson.....BobWilson
MarielHemingway.....MinnieVautrin
楊雅慧MichelleKrusiec.....YangShuLing
克里斯·馬爾基ChrisMulkey.....MillsMcCallum
尤爾根·普洛斯諾JürgenProchnow.....JohnRabe
SonnySaito.....HigashiSakai
GrahamSibley.....MinerSearleBates
MarkValley.....StageManager
RobertWu.....LiPu

簡介

紀錄片《南京大屠殺》紀錄片《南京大屠殺》

由美籍製作人朗恩喬瑟夫(RhawnJoseph)和華裔製作人吳海燕共同完成的紀錄片《南京大屠殺》,2006年6月3日在洛杉磯市中央圖書館和華埠分館放映。由於影片中採用的大量資料是首次被公諸於眾,而且是西方人的觀點,使這部紀錄片更具有令人深思的震撼效果。該紀錄片採用各種怵目驚心的歷史鏡頭,包括日軍如何進行屠城、如何姦殺婦孺、如何集體屠殺戰俘等,並指出日軍的目的就是為了恐嚇中國國民,好讓中國儘早投降。

2002年4月17日,美國聖路易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會長劉仁豪、1945年時任德國紐倫堡大審判的美國檢察官惠特尼·哈利斯先生代表美國著名歷史紀錄片製作人陸達路先生向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贈送了《南京大屠殺》紀錄片中文版。該紀錄片中文版《南京大屠殺》長達45分鐘,約有10分鐘的珍貴歷史鏡頭是首次公開,而且是世界上惟一一部動態記錄當時血腥屠殺場面的紀錄片。

2007年初在聖丹斯電影節上引發不小轟動的紀錄片《南京》,在美國紐約翠貝卡電影節上播出。據悉,該片的北美發行權已被思考影業買下,有望於今年下半年在北美市場上映。作為一部嚴肅而發人深省的紀錄片,《南京》能在南京大屠殺70周年之日亮相美國,對於中國人來說具有特別的紀念意義。
紀錄片《南京》由“美國線上”副總裁特德·雷恩希斯出資200萬美元拍攝,根據美國華裔作家張純如生前的著作《南京大屠殺》創作,主要講述德國商人約翰·拉貝、美國女教士明妮·沃特林等人在日軍屠殺期間,在中國建立了一個臨時庇護所,拯救了大量中國人的故事,其間穿插著當年倖存者的採訪和參與大屠殺的日軍老兵的回憶。導演比爾·古騰塔和丹·斯德曼都曾獲得過奧斯卡獎,他們表示,拍攝這部影片,就是為了讓全世界都不要忘記,日本曾經侵略中國,並給中國人民留下了不可治癒的創傷。

劇情

1937年冬天,日軍大舉攻入南京,肆意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廿萬人成冷血日軍刀下亡魂,數以萬計的婦女被強暴凌辱。一班有心的西方傳教士、商人及醫生,獻出有限的力量,保衛無辜的中國人。憑著有這班有心人留下的信件及日記,加上震撼的歷史片段、證詞及訪問,試圖在70年後還原南京大屠殺的真貌。兩位導演以嚴正的態度對待歷史,藉電影敲醒人性深處的良知,當厚顏的日本右翼組織高調宣告要拍攝一出推翻日軍屠殺暴行的紀錄片,《南京》更顯彌足珍貴。

幕後製作

喬瑟夫是有耶魯大學教育背景的醫學研究人員,也是紀錄片《希特勒日記》的製片人。他表示,他本人無論對德國和日本都沒有憎惡之心,但是當研究了二戰歷史後,他發現即使殘忍的德軍士兵,在槍殺婦孺後,依然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當他了解到二戰時日軍在南京的所作所為後,深深被日軍毫無人性的野獸行徑所震驚。但是西方世界對此卻知之甚少,這也是他決定製作紀錄片《南京大屠殺》的原因。
這部紀錄片的華裔製作人吳海燕來自北京,原是中央電視台的編導。她表示,由於在製作過程中她不斷被殘酷的鏡頭所震撼,情緒受到極大的影響,她非常能理解《南京大屠殺》一書作者張純如輕生時的心境。

獎項

該片曾於2007年1月在美國聖丹斯電影節首映,獲最佳紀錄片剪輯獎,4月在香港國際電影節獲最佳人道主義影片。

幕後花絮

紀錄片《南京大屠殺》海報紀錄片《南京大屠殺》海報

緣起--看到張純如訃告閱讀《大屠殺》
《南京》是第一部以外國人視角回顧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通過22個西方人於1937年在南京救助20多萬難民的事實,客觀再現了南京大屠殺的慘痛歷史。該片出品人、美國線上副總裁泰德·萊昂西斯昨天透露,他投資200萬美元拍攝這樣一部紀錄片,原因只是因為他看到了一張訃告。
2005年初,泰德在一張舊的《紐約時報》上看到《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一書作者張純如自殺身亡的訃告。隨後,他購買了張純如的書,並閱讀了《拉貝日記》,“我看完這些資料後完全驚呆了,沒想到在上世紀30年代還有這樣慘絕人寰的獸行發生。我覺得張純如的眼睛在告訴我,一定要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所以我拍攝了這部電影。”

拍攝--倖存者講述翻譯流淚失語
這部紀錄片由曾獲得奧斯卡紀錄短片獎的導演比爾·古登塔格和丹·斯塔曼聯合執導,從籌備到完成用了兩年時間,其中15個月在準備素材。出品人泰德稱:“拍攝前,攝製組派遣35名特派員輾轉到中國、日本、美國、德國等訪問近80位大屠殺的受害者家屬以及倖存者。最終在日本找到了很多影像資料,是一些侵略者當年拍攝的鏡頭。”導演們極力避免典型的紀錄片手法———一個又一個專家講述、展示大量照片等等,而希望通過表演以及情感力量的傳達,帶給觀眾深入心靈的震撼。兩位導演用一個月在中國尋訪了30多位大屠殺的倖存者。其中,倖存者常志強老人講述了9歲時的記憶:他的母親被日本兵殺了,幼小的弟弟還爬過血跡去喝母親的奶。常志強在講述時,旁邊的翻譯者泣不成聲,竟無法完成翻譯。

看點

這部紀錄片與其他反映南京大屠殺的圖片資料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動態記錄了侵華日軍是如何殺害中國百姓的,其中很多是首次公開的鏡頭。比如日軍將抓獲的中國百姓捆綁起來,讓士兵以此為靶子做刺刀練習;成百上千的中國平民被日軍扔到淋滿汽油的柴堆上活活燒死;被大屠殺場面刺激得精神失常的日軍等等。當畫面上出現日軍一刀刀往中國人身上刺、如何將人頭割下提在手中狂笑等血腥場面時,一些中學生嚇得不由自主地身子往後閃。據說這部片子在美國播放時,曾有觀眾嚇暈。
這部紀錄片中的一部分鏡頭是由當年留在南京的美國傳教士約翰·馬吉拍攝的。他於1912年至1940年在南京傳教。他親眼目睹了空前絕後的南京大屠殺。作為一個業餘的攝影者,約翰·馬吉在南京大學醫院和其他地方用攝像機為世界留存了這些惟一反映大屠殺的動態畫面。
此外還有一部分鏡頭是當年侵華日軍的隨軍記者拍攝的,有照片也有影像。二戰結束後,這些資料就散落在世界各地。上世紀90年代,專門製作歷史紀錄片的美國友人陸達路先生,在美國愛國華僑的支持下,多方收集到這些資料,並採訪了當年在南京參加大屠殺的日本老兵東史郎和戰後研究這段歷史的中日美等國的歷史學家,就歷史事實進行多方考證後編輯製作了此片。1999年,該片剪輯完畢並在美國歷史頻道播放,引起極大震動。據統計,收視率比其他歷史片高出約20%。

相關視頻

紀錄片《南京大屠殺》1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