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南京大屠殺市民呈文是館藏南京大屠殺檔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數量近千件,主要保存在民國時期南京特別市政府秘書處、督辦南京市政公署、南京特別市社會局、南京特別市財政局、南京市自治委員會、南京市政府秘書處、南京市政府統計處、南京市抗戰損失調查委員會、南京市接收委員會和首都地方法院等機構全宗當中。來源
“市民呈文”主要形成於1938年2月至1946年1月。這些呈文都是進館的檔案,是當時老百姓自己所寫或者自己口述請人代寫的,是真實的歷史紀錄。呈文真實地體現了南京市民在抗戰勝利前後心路歷程的變化,從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時市民的恐懼和絕望,日軍占領南京成立偽政權後市民的隱忍和無助,至抗戰勝利後市民對日軍暴行的血淚控訴及對日本提出戰爭賠償的強烈願望。
內容
市民呈文內容涉及:市民據實陳述家人被殺、被奸、被抓失蹤;土地、房產財物被占、被搶、被燒請求政府及相關機構給予救助、賠償的呈文。例如2014年12月5日公布的市民臧仲卿的呈文,記述了日軍的暴行和其胞兄一家的死難情況;尼姑慧定的呈文也記述了日軍燒殺搶劫、殺人如麻的暴行。其指向基本都有兩個方面:
對日控訴與索賠
大部分呈文都羅列了人口傷亡及財產損失的經過、細目,並檢同人口傷亡調查表、財產損失調查表上呈政府,既利於政府登記、彙編、統計,又可為法庭審判的呈堂證供,旨在申訴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慘無人道,懇祈政府飭敵賠償。懇請政府撫恤與救濟
日據八年,燒殺擄掠,大部分南京市民成天在溫飽線下討生活,值此抗戰勝利,舉國歡慶,國民政府、南京市臨時參議會等機構又積極出台撫慰和救濟政策,故市民踴躍呈文。
公布
南京所藏的近千份呈文將會彙編成書出版,2014年12月5日起,為迎接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檔案館從南京大屠殺檔案中選取100份“市民呈文”,每天5份、連續20天,通過官方網站、微博和新聞媒體向社會陸續公布,這100份呈文是首次將原作公布於世。12月12日起,南京檔案館還將在館內展出“市民呈文”的影印件,市民可以前來參觀、查閱。此次公布的檔案,是從此前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市民呈文”的上千份檔案中精選出來的。
這些“市民呈文”是當時市民呈報給政府的狀子,主要內容包括控訴日軍的暴行,反映大屠殺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並要求日本政府賠償。
意義
“市民呈文”是南京大屠殺檔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詳盡記述了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的暴行和南京人民真實的生活狀況,是侵華日軍在南京犯下反人類暴行的真實記錄,是當年遠東軍事法庭採用證據的一部分,具有重要價值。市民呈文內容豐富,其史料價值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這些呈文都是受害方的泣血記錄,是最為直接的第一手資料,沒有經過任何第三方的加工與改寫,可信度較高。
第二,呈文書寫的時間是在抗戰勝利之初,大屠殺的創傷記憶猶新,比起20世紀80年代倖存者的大屠殺記憶更接近歷史現場,避免了因年代、環境、記憶力等內外因素而造成的記憶失真,更具說服力。
第三,大量的呈文構築成的歷史圖景不僅是南京大屠殺日軍暴行的罪證,更是南京大屠殺時期市民生活史的立體資料,對延伸和深化大屠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