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別范安成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
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
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
注釋譯文
作品注釋①易:看得輕易。前期:來日重見之期。這兩句是說,他和范岫年輕時離別,那時都把來日重逢看得很容易。
②衰暮:衰老之年。這兩句是說,我和你現在都已衰老,不應該再離別了。
③這兩句是說,你不要認為眼前這一樽離別之酒不算什麼,恐怕明日離別之後就難得再有持杯共飲的機會了。
④這是用戰國時張敏和高惠的故事。張敏和高惠是好朋友,當別後相思之時,張敏做夢去尋高惠,但行至中途迷失了道路。這兩句是說,我和你離別之後,即使也象古人那樣夢中尋訪,也將迷路,怎能安慰相思之情呢?
回想起來我們在少年時期,相聚的日子很多,把分別後的再相會看得很容易。誰能想到,文章來源華夏酒報今日相見俱已到了衰老之年,已不是昔日別離之時了。請不要說這一杯餞別之酒太微薄,太平淡,須知今日一別,恐怕今生今世難有把酒相逢的機會了。分別之後,即使在夢中也難以相見,那用什麼來聊慰你我一腔相思之情呢?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離別詩,當為沈約於蕭齊時期之作。送別對象是當時安成內史范岫。范安成,名范岫,字懋賓。他在蕭齊時曾為安成內史,故稱范安成。據史傳記載,沈約與范岫有相當深厚的交誼。他們兩人都是幼年喪父,身世相同,心性相通。劉宋時,他們共同受到安西將軍劉興宗的禮遇,沈約為參軍兼記室,范岫為主簿。入齊後,又都同游於竟陵王蕭子良門下,同在文惠太子的東宮以文才見引。
作品鑑賞
此詩第一聯說“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可見他們少年時代就已相知相識了。那時候,他們青春年少,躊躇滿志,滿以為一次離別算不了什麼,天長日久,相聚的日子多得很。
“前期”,即別後預定再會的日子;“易前期”,把分別後的再會看得很容易。這可真是“少年不識愁滋味”了,少年不識離別的滋味。想不到歲月蹉跎,世事蹭蹬,人生如過眼煙雲,倏忽就是幾十年。昔日風華正茂的青年好友,今天把酒相逢之時,已是垂垂老暮、須髯盡白了。“及爾同衰暮,非復別離時”,雖是尋常語,家常話,但蘊涵卻甚豐富、複雜。沈約歷仕宋、齊、梁三代,眼看朝代興衰,更替無常,無數親朋好友,紛紛謝世,鮮有善終——世事蒼茫,人生多蹇,今日把手相逢,已非昔日相離相別之時了,真有“而今識盡愁滋味”之慨!尋常詩句,包涵了多少人生的感喟啊!惟其如此,詩人才更加珍惜這次短暫的相逢。不久以後,他們又將分別了。少年之別,轉眼已屆耄耋之年;那么,老年之別呢?詩人的心情更加沉重了:“勿言一樽酒,明日難重持”!親愛的朋友,請不要以為這一杯餞別之酒太微薄,微不足道,須知今日離別之後,恐怕今生今世難有把酒相逢的機會了!據《韓非子》載,戰國時人張敏與高惠友善,張想念高,夢中往尋,中途迷路而返。最後二句即用此典,意謂分別以後,即使在夢中也難以相會,那么用什麼來聊慰我的一腔相思之情呢?一言既出,依依惜別之情油然而生,令人不勝感慨之至。沈約曾提出作詩“三易”的原則,其中之一就是“用事易”。這詩最後一聯用典,巧妙貼切而不露斧鑿之痕,言若己出,確實體現了“用事易”的原則。
此詩抒情線索上有著鮮明特徵。前四句寫少年離別之“易”,後四句寫老年離別之“難”,而絡繹奔流在詩的底蘊的,則是“難”的深沉慨嘆。詩人以“明日難重持”為感情樞紐,往前推移——念及少年意氣的“易前期”,不由充滿了追悔和遺恨;往後瞻望——遙想別後的相思,更增惆悵和哀傷之感。而且,惟有少年之“易”,才反襯、加重了老年之“難”的傷感;也惟有老年之“難”,才寫盡說透少年之“易”的輕率。在這“易”與“難”的紛紜交錯之中,一縷縷充滿人生感喟的情絲,脈脈吐出,全詩也因而具有了豐富的涵載容量。因此,此詩在離別的哀愁之中,還含有對人生進行反思的意味,它之所以超越一般的離別之作、能夠千年來被傳誦不衰,其奧秘大概也正在於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