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全球化巡禮作者:周有光
用一篇小文章來說明萬象繽紛的全球化現狀,必然失敗。我明知故犯,嘗試拍攝一張抽象主義的縮微照片,便利記住最簡單的輪廓印象。錯誤之處,敬請指正。
全球化的初步成果
人類歷史是不斷的聚合運動。城邦聚合成國家,國家聚合成多國聯盟,多國聯盟聚合成世界組織“聯合國”(UN)。城鄉貿易聚合成全國貿易,一國貿易聚合成地區多國貿易,地區多國貿易聚合成“世界貿易組織”(WTO)。一國文化聚合成多國文化圈,多國文化圈聚合成人類“共創、共有、共享”的國際現代文化。全球化是人類聚合運動的新階段。
全球化由工業化而發育,由信息化而成形。冷戰時期,全球化蓄勢待發而難於伸展。史達林宣布:一個地球,兩個平行市場,資本主義有貨幣交易市場,社會主義有實物交換市場。冷戰結束之後,天地無阻,全球化一往無前。
全球化的初步成果略談如下。
交通高速化。二戰結束,我去美國,坐當時最快的輪船,14天渡過太平洋。現在飛過太平洋只要15個小時,“早發而夕至”。國際航空已經結成一個世界蜘蛛網。鐵路高速化又在改變世界交通。貨運貨櫃也是過去聞所未聞。天塹變通途,並非虛語。
信息網路化。個人電腦把整個世界聯成一片,通信發生了革命。文房四寶成為古董。“簡訊”代替信封郵遞。手機既能聽、又能看;人手一機,遠方親友來到耳邊眼前,這不是神話嗎?
貿易世界化。中國用15年時間談判參加“世界貿易組織”,實際是用15年時間學習世界貿易技術。1979年我去巴黎,法國朋友說,歐洲各國櫥窗堆滿日本貨,人人搖頭,可是不能不買。今天報紙說,中國生產的鞋足夠全世界一人一雙,外國的鞋廠如何開工?世界的市場結構徹底改變了。既歡迎物美價廉又抵制外來競爭,這個矛盾如何協調?
生產外包化。工資不斷上漲,把工作送到工資較低的國家去做,叫“外包”。先進國家由此得到贏利,後進國家由此生產起飛。反對資本侵略變成歡迎外資來臨,思想180度大變。
中國承辦體力外包最多,成為“世界工廠”,震動了世界。清末洋務運動以來的工業化之夢終於實現了。
印度承辦腦力(軟體)外包最多,成為“世界辦公室”。美國的晚上是印度的白天;美國人睡覺,印度人工作;辦公室從紐約搬到邦加羅爾,不僅節省費用,還節省時間。美印之間的時間距離沒有了。美國人說地球原來是圓的,現在變成平的了。
工廠無人化。工業化開始於紡織的機械化,機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出現全自動化的“機器人”。全部機械化的農場叫做“無人農場”,機器人工作的工廠叫做‘無人工廠”。無產階級不是越來越多,而是越來越少。股票制度產生持有股票的工人階級,勞資區別模糊了。農場不要農民,工廠不要工人,人類是否就要全部失業了呢?不必擔心。人類更忙了,忙於製造機器人,忙於其他必須用人力的工作。
文化國際化。人類“共創、共有、共享”的國際現代文化,使人類的文化生活趨同化。現代文化和傳統文化的雙文化生活,是全球化時代的普遍現象。文化的國際化是全球化的精神支柱。
這些僅僅是全球化初步成果的點滴閒談,今後發展,方興未艾。人類生活已經超過任何宗教所想像的天堂。有人估計,全世界人口有一半以上在最近十年中提高了生活水平。但是全球化跟其他歷史時代一樣,幸福和災難共生。幸福沒有全球化,恐怖主義倒已經全球化了。
聯合國和地區聯盟
聯合國(UN),全球化世界的國際議會雛形,1945年成立,2006年有成員192國。權力集中於五個有否決權的安全理事會永久成員(美英法中俄)。五國分為兩派,原來是美英法中對俄(四比一),現在是美英對法中俄(二比三),美國從多數派變成少數派。一票否決制度實際否定了
聯合國的權威。聯合國需要地區聯盟的支持,方能發揮更大作用。主要的地區聯盟如下:
歐盟(EU):1952年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1957年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EEC),又稱共同市場;1967年成立歐洲共同體(EC);1991年成立歐洲聯盟(EU“歐盟”);2004年有會員25國。目的是模仿“美洲合眾國”(USA),建立一個“歐洲合眾國"(USE)。1998年成立歐洲中央銀行,發行統一貨幣“歐元”(EURO),代替多種原有貨幣。“歐元”成為美元以外的第二種國際貨幣。會員自願參加,民主聯合,盟內人與物往來自由。蘇聯瓦解後,歐盟接納部分蘇聯的加盟國和衛星國。世界戰亂中心變成多國團結模範,這是全球化的最大收穫。
北約(NATO):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49年成立,2006年有成員26國,包括原來蘇聯的部分加盟國和衛星國。北約原跟蘇聯的華沙條約組織對立。蘇聯瓦解,華沙條約組織消失。北約不僅沒有取消,而且更加擴大,實際是歐盟和美國的軍事同盟,“攻擊一國就是攻擊全體”。
獨立國協(CIS):蘇聯瓦解後,1991年成立“獨立國協”,會員有12國,團結蘇聯剩下的加盟國,不包括已經參加歐盟的波羅的海三國。獨而又聯,藕斷絲連,俄羅斯希望以此作為基礎,重建俄羅斯的勢力範圍。
上海合作組織(SCO):包含6個國家:中國、俄國、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烏茲別克。今年(2007)上合組織在俄羅斯舉行“聯合反恐軍事演習實兵演練”。西方猜側:莫斯科正在推動上合組織與集體安全組織,組成新的“組合”,建立“繞過華盛頓的國際新秩序”,創造“沒有西方的世界”,抗衡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
東協(ASEAN):東南亞國家聯盟,1967了年成立,會員共10國。東面五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汶萊(以上三國信伊斯蘭教)、菲律賓(大城市外信伊斯蘭教)、新加坡(華人為主)。西面五國:緬甸、泰國、越南、高棉、寮國(都信佛教)。這是一個新興地區,有新”,象,但無新動力。
非盟(AU):非洲聯盟,2002年成立,成員53國,鬆散無力,形同虛設。
阿聯:阿拉伯國家聯盟,1945年成立,2006年有會員22國,實際是一個聯絡機構。
地區聯盟應當是全球化的基礎組織。現在除歐盟和北約之外,地區聯盟都處於初始狀態。這說明全球化還處於幼稚階段。
世界現狀的掃描
巨觀地看世界現狀,資本主義國家是全球化的先鋒隊,社會主義國家是全球化的生力軍,伊斯蘭教國家是全球化的紅綠燈,拉丁美洲給美國敲警鐘,非洲國家給歐亞美做後備。(括弧下面:2005年人均GDP,單位美元,紐約時報《2007世界年鑑》)。
(一)資本主義國家
資本主義國家以西方七國(美加英法德意日)為典型,人均GDP(29200-41800)處於世界最高層。北歐、北美、澳新等地,歷史上原來都是榛莽未辟、人煙稀少、罪犯流放之地。經過資本主義的經營,居然成為發達地區。戰後起飛的東亞四小龍,人均GDP(20400-32900),是中國大
陸的四倍。資本主義主導科技發展,創造整個世界生產總值的大部分。
(二)社會主義國家
社會主義國家在全球化時代變化最快。各國的社會主義定義不同,下面的社會主義國家以“自稱”為準,不論彼此觀點的不同。過去或現在“自稱”社會主義的國家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歷史轉軌。
蘇聯:主體是俄羅斯(11100),另有14個加盟國、7個衛星國。1991年瓦解。冷戰結束不久,蘇聯6個衛星國(德捷匈波羅保)和3個加盟國(立拉愛)加入歐盟。其他加盟國在獨立之後還在醞釀民主革命,這使俄羅斯惴惴不安。俄羅斯在揚棄蘇聯制度之後,正在努力重建大國地位。
南斯拉夫:微型蘇聯,1945年由塞爾維亞(5000)和幾個小國組成“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稱“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鐵托死後,逐步瓦解,六國獨立;如果科索沃獨立,將成七國。最後一位南斯拉夫總統死於海牙國際監獄。南斯拉夫在地圖上黯然消失。
中國(6800):1979年“改革開放”,結束階級鬥爭,歡迎外來投資,比蘇聯早一步走出困境。轉瞬之間出現一個“世界工廠”,這對全球化是重大貢獻。
印度支那。越南(2800):1945年獨立,1975年南北統一,改名“社會主義共和國”,最近實行市場經濟,進展快速。寮國(1900):1949年獨立;1975年成立人民民主共和國;1968年開始接受外包,發展經濟。高棉(2200):1953年獨立,1975-1978年“紅色高棉”掌權,1978-1989年越南占領,1993年在聯合國主持下成立王國。“紅色高棉”的遺留人員正由國際法庭審判中。
朝鮮(1700):1946年成立“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準備放棄核彈製造,換取國外經濟援助。
緬甸(1700):1948年獨立,1962年軍閥開始社會主義革命,驅逐華僑和印僑,1974年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復稱“緬甸聯邦”。參加“東南亞國家聯盟”,人們希望它通過東協進入世界。
古巴(3500):1959年共產主義革命成功,由蘇聯作後盾,成為美國後院的威脅。卡斯楚年老,正在考慮交班問題。
利比亞:北非石油國(11400),1912年成為義大利殖民地,1951年獨立。1969年軍人卡扎菲上台,提出“世界第三理論”,1986年定國名為“大阿拉伯利比亞人民社會主義民眾國”。卡扎菲的兒子留學英國回來,勸父親承擔以前在高空(Lockerbie)爆炸飛機的責任,放棄製造核子彈計畫,融入現代世界。
北歐國家並不“自稱”民主社會主義國家,他們不喜歡給國家貼標籤。英國工黨長期當政,沒有“被稱”也不“自稱”民主社會主義國家。一個民主國家,有民主社會黨執政,不就是民主社會主義國家。
今天“自稱”社會主義的國家有:中國、越南、寮國、朝鮮、古巴、利比亞。資本主義實行福利制度,社會主義實行市場經濟,兩種不同的制度,正在向同一個全球化方向前進。
(三)伊斯蘭教國家
伊斯蘭教信徒占人口一半以上的國家有47國。阿拉伯聯盟22國,阿盟以外25國。分三種情況:1、政教分離,教育世俗化,逐漸向現代化前進;2、政教合一,跟現代化國家和平共處;3、神權統治,奉行原教旨主義,仇視現代化,成為恐怖的溫床。一些阿拉伯國家因石油而致富(12800-43400),無油國仍舊很窮(600-8400)。真正困擾他們的不是貧窮,而是宗教包袱。從神學思維改變為科學思維,需要脫胎換骨。
(四)拉美國家
加拿大和美國之南有33個國家,稱為拉丁美洲(拉美)。他們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帝國的後裔。西葡占領大半個美洲,比英國建立北美殖民地早一個世紀。為何今天拉美落後於美國?歷史學家說,美國是開發殖民,西葡是掠奪殖民;美國想在美洲建設一個比英國更美好的國家,西葡沒有這樣的打算;美國在美洲進行自由勞動的工業化,西葡在美洲進行奴隸勞動的農業化。歷史包袱之外,還有其他原因嗎?
(五)非洲國家
非洲是國家最多的大洲,有54國。撒哈拉沙漠把非洲分為南北。漠北非洲屬於地中海區域,是阿拉伯世界。漠南非洲是真正的非洲。漠南非洲只有南非(12000)和波札那(10500)情況較好,此外全都困難重重(600-8300)。非洲是全球化時代需要外力援助的大洲。免除大筆夕日責,從慈善觀點來看是好事,從經濟觀點來看,證明過去的投資和建設失敗。單靠金錢施捨,不解決問題,重要的是現代化教育。
世界各國,發展極不平衡,有的已經進入全球化,有的還停留在原始狀態。不平衡是歷史的規律。世界各國將永遠在不平衡中共同前進,可以做到大家富裕起來,當然不是水平相等的“均富”,而是大家進步的“共富”。
作者簡介
周有光,經濟學教授,傑出的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的曾祖父是清朝的官員,同時也在常州經營棉紡、織布、當鋪等產業。清朝鹹豐年間,太平軍攻打常州,他的曾祖父全力支持清軍守城,以家產供守城清軍軍餉,後常州城被攻破,曾祖父投水自盡,周家的雄厚家財盡失,從此家道開始衰敗。周有光一生充滿傳奇,早年專攻經濟學,曾經留學日本並在美國工作,他是屈指可數的與愛因斯坦面談過的中國人。解放後回上海任經濟學教授,1955年受命改行至文字改革領域,參與設計“漢語拼音方案”,被譽為漢語拼音創始人之一。周有光有“周百科”的外號,拜連襟沈從文所賜。後來果然做了《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三位編委之一,其他兩位編委是劉尊棋和錢偉長。周有光祖上為常州望族,他的太太是“張家四姐妹”中的老二張允和。張家四姐妹,個個蘭心蕙質,大姐張元和的夫君是崑曲名家顧傳玠,老三張兆和是沈從文的夫人,老四張充和嫁給了德裔美籍漢學家傅漢思。周有光作品及其背景知識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生於江蘇常州,中國語言學家、文字學家,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周有光青年和中年時期主要從事經濟、金融工作,作過經濟學教授,1955年,他的學術方向改變,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曾參加並主持擬定《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幾十年來一直致力於中國大陸的語文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