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

《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

《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是周有光在101歲時的作品。

原文

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
作者:周有光
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
什麼是資本主義?(1)資本主義是“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和剝削僱傭勞動的社會制度”。(《辭海》2000)。(2)資本主義,又稱自由市場經濟,生產資料大都為私人所有,生產引導和利益分配決定於市場運作。(《不列顛百科全書》1993)。
資本主義以國家壟斷的“重商主義”(mercantilism)為前奏,發展成為以市場供求為主導的商業資本主義、工業資本主義和國家資本主義。資本主義依靠工業化而發展成為一種社會制度和一個歷史時代,從1733年發明“飛梭”開始紡織機械化算起,到今天(2006)已經有270多年的歷史,可以分為五個發展階段:
(1)第一階段(1733-1785=52年),從1733年發明“飛梭”和1765年發明蒸氣機,到1785年建成第一座“近代煉鋼廠”,主要成就是紡織機械化。人類走出了手工業時代。
(2)第二階段(1785-1867=82年),從1785年建成“近代煉鋼廠”到1867年發明“發電機”,主要成就是發展鋼鐵工業,以及利用鋼鐵的機械製造、輪船、鐵路。工業化國家成為世界強國。
(3)第三階段(1867-1919=52年),從1867年發明“發電機”到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主要成就是發展被稱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氣化。人類生活,煥然一新。
(4)第四階段(1919-1945=26年),從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期間發生經濟大蕭條,實行“新政”大改革。資本主義陷入困境,自救更生。
(5)第五階段(1945-現在=60年+),從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現在(2006),主要成就是新科技突飛猛進,信息化,全球化,出現沒有工人的工廠,被稱為後資本主義。
另一種分期方法:(1)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是資本主義的初級階段(1733-1919);(2)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是資本主義的中級階段(1919-1945);(3)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是資本主義的高級階段(1945之後)。
發明舉要:(動力)1765蒸汽機,1867發電機,1885內燃機,1910氣輪機,1939噴氣發動機。(紡織)1733飛梭,1738珍妮紡紗機,1769水力紡紗機,1779走錠紡紗騾機,1785自動織布機;1940發明尼龍,各種合成纖維。(煉鋼)1785近代煉鋼廠。(交通)1807輪船,1829鐵路,1886汽車,1913汽車大規模生產,1903飛機,1939噴氣式飛機。(照明)1879電燈。(通信)1837電報,1876電話,1903無線電,1920廣播,1941電視,1945電腦,1986互連網,1990手機。
全世界的國家,按資本主義化的水平高低,分為資本主義國家、半資本主義國家和非資本主義國家。人均GDP在230年間(1750-1980)的增長;(A)資本主義國家:$180(1750年代)→$780(1930年代)→$3000→(1980年代)。(B)非資本主義國家:$180(1750年代)→$190(1930年代)→$410(1980年代)。
科學中心的轉移:16世紀中心在義大利,17世紀中心在英國,18世紀中心在法國,19世紀中心在德國,20世紀中心在美國,21世紀可能仍舊在美國。
認識的提高:萬有引力的發現改變了宇宙觀,進化論的發現改變了生物觀。“人”發現了自己:發現個人,發現婦女,發現兒童。
經濟蕭條和新政改革
自由競爭,供求失衡,周期起伏,終於發生經濟大蕭條(1929-1933),又稱經濟大恐慌。
1929年10月開始,美國股票猛跌40%,損失260億美元。此後三年間,經濟全面崩潰:銀行破產101家,企業破產10萬家,工業生產下降53%,農業總產值從美元111億降到50億,進口從40億降到13億,出口從53億降到17億。失業工人1700萬,農戶破產10萬家,國民總收入從878億降到402億,商品消費下降67%。美國人口的28%無法維持生計,200萬人流浪街頭,125萬失業工人罷工大遊行。工業、農業和信用危機,同時並發,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世界工業生產總值下降36%,世界貿易減少2/3。
資本主義如野馬脫韁,面臨困境,惶惶不可終日!
“新政”(NewDeal,1933-1939)。
為了克服大蕭條,美國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稱為“新政”:
1、改革金融制度:放棄金本位,實行有節制的通貨膨脹,美元貶值。由聯邦儲備銀行增發鈔票,解救鈔票匱乏,藉以提高物價,刺激生產,鼓勵出口,減輕負債人的負擔。由復興金融公司購買銀行的優先股票,使銀行有流動資金可以活動。由財政部整頓和資助銀行業,禁止儲存和輸出黃金,管理證券的發行和交易,把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分開,防止銀行用儲蓄者的資金進行投機。成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對小額存款實行保險。建立聯邦儲備委員會管理銀行的貼現率、利息、兌換率、儲備金額和市場活動。增加財產稅,把公司所得稅改為累進制。
2、興建公共工程:其中最大的工程為田納西流域整治工程,防止洪水,發展航運,保護環境,生產化肥,提供廉價電力。管理和資助各地的公共工程,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
3、開創福利國家:實行失業保險和老年保險,包括老年免費醫療。整頓住房問題,指導青年就業,走上福利國家的道路。
4、改進勞資關係:成立復興管理局,指導勞資雙方訂立公平競爭的契約,勞工有同企業主簽訂集體契約的權利。加強工會地位,保證工會通過自選代表與資方集體談判的權利。規定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
5、調整農業生產:用政府津貼,鼓勵農民縮減耕地面積,提高農產品的價格和農民的購買力。農業總收入在短期內快速增長。
6、救濟貧苦人民:成立聯邦緊急救濟暑,提供緊急和短期政府援助,救濟失業和貧民。
“新政”挽救和推進了資本主義,這是一場不流血的自我革命。臨崖勒馬,轉危為安,資本主義重新煥發出生機。“新政”原理後來成為資本主義各國的共同政策。
自由競爭和國家干預
經濟學是資本主義時代的產物,有自由競爭和國家干預兩條思路。自由競爭是資本主義長期發展的基本原則,國家干預是除弊興利、自動調整的更新策略。
下面兩位經濟學的開山大師,對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亞當·斯密(AdamSmith,1723-1790),著《國富論》(1776),又譯《原富》,全稱《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研究》,開創古典經濟學。主張自由競爭,抨擊重商主義。
他提出,人類歷史分為四個階段:1、原始狩獵階段,2、遊牧農業階段,3、封建采邑農業階段,4、商業上互相依賴階段。歷史發展的動力是人性。人性一方面為改善自身狀況的願望所驅使,另一方面又為理智所支配。人類由封建社會進化到商業上互相依賴的新階段,需要更新制度;工資要由市場決定而不要行會決定,企業要自由發展而不要政府限制,這就是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相互競爭的結果迫使商品價格降到與生產成本相一致的自然水平。生產成本有三個組成部分,即工資、地租和利潤;工人得工資,地主得地租,資本家(製造者)的報酬是利潤。分工是社會提高生產力的源泉;分工是在資本儲備預先積累起來之後才有可能出現。在渴望獲得財富的動力推動下,國民財富可望穩定增長。 《國富論》是工業化開始萌芽時候寫成的。
凱思斯(JohnMaynardKeynes,1883-1940),著《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提出“有效需求決定就業量”理論,奠定現代總量經濟學。
他從貨幣數量變化,解釋經濟的波動現象,主張實行管理通貨以穩定經濟運行。經濟大蕭條之後,他指出蕭條和失業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建議由國家全面調節經濟,以恢復經濟的穩定運行。他對蕭條和失業的起因做出新的解說:認為關鍵問題在總需求,所謂總需求就是消費者、企業投資者和政府機構的總開支。總需求降低,銷售額和就業便萎縮;總需求增高,則經濟順利發展。消費者的開支受收入多少的制約。企業投資者和政府機構,具有左右經濟的能力。蕭條來臨時候,要增加私人投資,或創造公共投資。經濟輕度萎縮,可用寬鬆信貸和較低利率來刺激企業投資,恢復充分就業。經濟嚴重萎縮,要開辦公共工程,採取赤字財政,進行大規模的補救。凱恩思的國家干預是遵從經濟的客觀法則,加以適度的人為調節,不是違背經濟的客觀法則,實行全面的計畫經濟;目的是促進市場經濟而不是限制市場經濟。凱恩思經濟學是美國實行“新政”的理論基礎。
亞當·斯密和凱恩思的學說,後來經過不斷的糾正、補充、更新和發展,至今影響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回顧歷史,跟過去2500年封建時代相比,資本主義270年的成就是突破性的社會發展。
2006-09-25,時年101歲

圖書收錄

一本講真話的書
朝聞道集朝聞道集

《朝聞道集》,是周有光先生近年來所觀所感所寫的各類雜文的結集。他的文章氣勢磅礴,洋洋灑灑,敢講真話,妙趣橫生,往往使人讀得怦然心動。104歲高齡的老人,居然還能出版一部近20萬字的文集,這真算得上是中國出版界的一件幸事。
用“博學多聞”一詞來描述這位學界泰斗最恰如其分,而這種博學更多地得益於他獨特的人生經歷。可以這樣講:他這一生,總被時代大潮裹挾著前進。
作為一位資深的經濟學家,新中國成立後,周有光先生先後擔任了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和上海財經學院教授。本書的《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全球化巡禮》《兩大文明古國的經濟起飛》等篇什,即從經濟學角度剖析了世界各國的發展狀況,預測未來走向。他把中國的工業外包形象地比喻成“世界工廠”,把印度的軟體外包比喻成“世界辦公室”,並指出,中國只有藏富於民,才能走上社會主義康莊大道。
中國改革開放,放棄了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不再學習蘇聯的農業集體化和工業社會主義化。從此,走出困境,順利發展經濟。中國改革開放不久,蘇聯就自行瓦解,這證明改革開放的及時和明智。
這段話是周有光先生對中國改革開放政策正確性的準確評價。
相對於“經濟學家周有光”,絕大多數人更願意把他定義為語言文字學家,因為他在這個領域的成就是突出而重大的。從1955年起,周有光先生便被委以文字改革的重任。由他主抓並最終制訂完成的《漢語拼音方案》被世界所公認,人們尊稱他為“漢語拼音之父”。本書第四輯“語文探新”部分,主要收錄了這方面的文章。
周有光先生是一位“兩頭真”的學者。什麼叫兩頭真呢?他自己的解釋是:年輕時候一味天真盲從,到了老年開始探索真理。這樣,從他八十幾歲算起,又得了一個“文化學家周有光”的稱謂。美國何以長盛不衰?蘇聯為什麼會解體?東西方文明能共融嗎?為什麼說“大同理想”和“小康現實”?貧窮的阿富汗也能成為“亞洲的瑞士”嗎?在從容澹定的話語間,一位睿智長者與21世紀的新學人對話,展示出他深厚的學養以及他的時事關懷。這是一本“真話集”,正如年長周有光兩歲的巴金先生所說的:我所謂“講真話”不過是“把心交給讀者”,講自己心裡的話,講自己相信的話,講自己思考過的話。我從未說,也不想說,我的“真話”就是“真理”。(巴金《真話集•後記》)“只有清算過去,方能開創未來,華夏文化任重道遠。”
了解過去,開創未來,歷史進退,匹夫有責。
這是老一輩學人對21世紀莘莘學子的莫大期望。

作者簡介

周有光,1906年生於江蘇常州。1923—1927年,就讀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和光華大學。
1928—1949年,任教光華大學、江蘇教育學院和浙江教育學院;任職新華銀行,由銀行派駐美國紐約。1949年回國,擔任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和上海財經學院教授。
1955年參加全國文字改革會議,會後擔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研究員和委員。參加制訂:漢語拼音方案,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聾人手指字母方案。出席國際標準化組織,該組織經國際投票認定漢語拼音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ISO7098)。
擔任翻譯《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中美聯合編審委員會中方三人之一。提倡現代漢字學和比較文字學。出版《漢字改革概論》《世界文字發展史》《比較文字學初探》等語文專著20餘種,發表論文300多篇。1989年離休。

評價

相信很多人拿到《朝聞道集》的時候,都會被“104歲老人的20萬字”所吸引,這是對一個長壽之人筆耕不輟的褒獎?還是對能力戰勝年齡的奇蹟的艷羨?我想也許周老並不希望他晚年的思考引來的是人們對於“高壽”一詞的諸多揣測,也不應該是對他高齡的望洋興嘆。對於一個名副其實的知識分子來說,恐怕思考之延續性,精神之一貫性是他們更為注重的。

周有光作品及其背景知識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生於江蘇常州,中國語言學家、文字學家,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周有光青年和中年時期主要從事經濟、金融工作,作過經濟學教授,1955年,他的學術方向改變,開始專職從事語言文字研究,曾參加並主持擬定《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幾十年來一直致力於中國大陸的語文改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