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全球史》

《什麼是全球史》

《什麼是全球史》:歷史學的實踐叢書。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第1版(2009年3月1日)
叢書名:歷史學的實踐叢書
平裝:148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301149355
條形碼:9787301149355
商品尺寸:22.8x15.2x1.6cm
商品重量:222g
ASIN:B001VEI8BW

內容簡介

什麼是全球史》考察了人們對人類整體歷史的長期探索,尤其側重20世紀哲學和理念的急劇變化對歷史學科的重大變革。它為學生、也為學者們提供了完美的全球史入門介紹。全球史和世界史致力於探討塑造了人類經驗的深層次結構性變遷。這種變遷中有許多是物質的,與環境和氣候的變化有關,與牲畜馴養和農業發展有關、與技術和疾病有關,與人類的免疫力、生殖和生理機能的變異有關。另外一些是社會的和文化的,涉及不述問題:移民,貿易,語言的發展和差異,奴役和自由的制度,婚姻和育兒的傳統,從早期王國到大帝國、共和國聯邦的大規模政治組織的出現,戰爭與和平的運作。為了探討這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全球史學家採用了新的分析和比較方法。然而,他們也從早期文明中繼承了古老的傳統,以儘可能綜合全面和意味深長的方式敘述過去。

媒體推薦

這是一本探討全球史有關問題及其所具有的可能性的傑出導論。柯嬌燕教授通過分析大量充滿矛盾與難解之謎的文獻,勇敢地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為使不可能之事成為可能提出了卓越的,具有啟發性的策略。
——Richard.Smith,萊斯大學
該書是一本非常必要的全球史導論,介紹了過去兩千年世界各地構想和寫作全球史的方式——亦卻一本關於各種世界歷史的世界史。簡明扼要的寫作風格使該書成為學生的優秀入門讀本。書中富有洞見和發人深省的分析,也會使專業史學家對我們如何理解和表現最廣泛,最基本的人類歷史範式產生興趣。這些基本範式之一,就是渴望知道我們作為一個物種是怎樣演變為現在這個樣子的。
——AdamMckeown,哥倫比亞大學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柯嬌燕(PamelaKyle)譯者:劉文明
柯嬌燕,(PamelaKyleCrossley),1955年生,美國達特芧斯學院歷史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清史、中國近現代史、比較歷史和全球史。曾獲古根海姆學者獎(GuggenheimFellowship),美國亞洲研究協會列文森獎。主要著作有《半透明之鏡:清帝國意識形態中的“歷史”與“身份”》、《孤軍:滿洲三代家族與清世界的滅亡》、《世界史:地球及其人民》、《全球社會:1900年以來的世界》等。

目錄

中文版序言
致謝
導言
第一章 宏大敘事的萌發
第二章 分流
第三章 合流
第四章 傳染
第五章 體系
第六章 全球史是什麼
參考文獻
人名譯名對照表
索引
譯後記

序言

中國和歐洲都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編纂傳統,但直到最近,這兩種傳統才有了較多的聯繫。在17至18世紀,歐洲人知道大量有關中國的歷史傳統,可是到19世紀,歐洲人對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地區的看法發生了急劇變化。這是一種全面的變化,在這種變化中,潛意識的“西方”觀念在各地歐洲人和19世紀後半葉美國人對歷史、文化及政策的思考中占據了支配地位。一個基本的論點是,歐洲在早期現代(theearlymodern)和現代時期起了歷史原動力的作用。的確,有一些哲學家認為只有歐洲“擁有’’歷史。他們認為社會變遷從歐洲發端,然後輻射開來,喚醒了世界上其他的地區,這些地區如果沒有與歐洲接觸(無論好還是壞)的刺激,很可能仍舊一直生活在沒有變化之中——亦即沒有歷史。這些歷史學家和哲學家相信,只有對歐洲的挑戰做出回應,包括中國文明在內的這些古代文明才可能擁有工業化的、制度化的全民教育,或者創建起現代國家。
正是在這種環境中,我們最近稱之為“世界歷史”的這種歷史的早期觀念形成了。認為歐洲在早期現代和現代時期起了歷史原動力的作用,也成為其基本觀點之一。由於歐洲能夠根據它自身對原料或市場的需要來界定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角色,社會學家伊曼紐爾?沃勒斯坦(I-manuelwallerstein)提出了“歐洲世界體系”的觀點,意思是其他遙遠地區被捲入了一個由歐洲支配的經濟體系。沃勒斯坦的分析是複雜的,他沒有在任何意義上聲稱唯獨歐洲才有能力構建一個“世界體系”。不過,許多沃勒斯坦的讀者疏忽了他描述的是一個“歐洲世界體系”,而以為他描述了一個以歐洲為中心的單一的世界體系。數十年來,關於“世界歷史”的實踐便建立在這種觀點的基礎之上。甚至可能根本沒有提到“歐洲世

後記

《什麼是全球史》是柯嬌燕教授的新作,她謙遜地說這本書只是入門讀物,篇幅也不長,但在我看來,內容卻非常豐富,知識容量也相當大,有點像壓縮餅乾。幸好在翻譯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隨時向她請教和溝通,這樣,歷經數月,終於完成了這項不算艱巨但也絕非易事的翻譯工作。
在本書中,柯嬌燕教授對巨觀世界史的編纂理念與實踐進行了學術回顧與梳理。從西方的學術發展軌跡來說,對普世歷史的思考與實踐,經歷了從《聖經.舊約》中《創世記》對人類起源的宏大敘述、史密斯等人主張的文化傳播論、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普世歷史理論,到今天麥克尼爾、沃勒斯坦、貢德.弗蘭克等人對全球史的探索與建構。柯嬌燕教授將這一發展過程概括成四大範式,即分流、合流、傳染、體系。以此為基礎,她進一步評述了當今全球史研究中的不同流派及可能的發展方向。全球史作為新興的史學流派或分支學科,至今仍處於初步發展階段,因此也存在著較大爭議與分歧,各種研究範式正在形成之中,在這種情況下,柯嬌燕教授從學術回顧人手,從巨觀世界史的學術傳統來理解什麼是全球史,具有啟迪意義。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告訴我們,全球史並不是西方史學家們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的突發奇想,而是有其學術的傳統與根基。
當然,從今天全球史的發展狀況來看,柯嬌燕教授在這本篇幅有限的著作中對全球史的評述,並沒有囊括所有全球史的編纂實踐。

文摘

第一章 宏大敘事的萌發
人們在文字出現之前講述傳說故事,常常以人類的形成為起點。他們在述說自身群體的不同之處時,必然包含了對照或比較人類其他群體的歷史。這樣,人們在傳播關於自身起源的神話時,不可避免地要講述一種世界通史。一旦有了文字,主要宗教教義都宣講世界的創造、早期人類的共同體驗及面臨的問題等宏大敘事。猶如口傳的人類起源神話那樣,宗教敘述也試圖通過講述單一民族的故事來描述全人類。因為,對任何一個遷徙的民族來說,其他民族則沒有遷徙或是遷徙到了別處。對一個與某一特定神祇或至上神靈立約的民族來說,別人則沒有立約。對一個遭受攻擊或奴役的人來說,別人就是攻擊者或奴役者。
從很早的時候起,人類群體就通過講述自身的歷史來將自我界定為不同的群體。在許多情況下,他們將自身追溯到奠基性的動物精靈,它具有人的形態,有繁衍人類後裔的能力,或者能夠通過與人類的接觸而將其品質傳遞給人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