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環境史》
《什麼是環境史》是一部由唐納德·休斯 (J.Donald Hughes) 創作、梅雪芹翻譯的環境科學理論類圖書,於2008年11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作者對環境史所思考的問題、其研究角度與從業者做了全面深入的介紹。他著眼於全球,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形態各異的環境史整合在一起,並揭示了它們各自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與趨勢。
基本信息
- 名稱:《什麼是環境史》
- 作者:唐納德·休斯 (J.Donald Hughes) (作者), 梅雪芹 (譯者)
- 類別: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環境科學 > 環境科學理論
- 價格:29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1144053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189頁
- 開本:16
- 出版時間:2008年11月1日
- 裝幀:平裝
基本信息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第1版(2008年11月1日)
外文書名:WhatisEnvironmentalHistory?
叢書名:歷史學的實踐叢書
平裝:189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301144053
條形碼:9787301144053
商品尺寸:22.6x15x1.6cm
商品重量:322g
ASIN:B001NGO6P0
內容簡介
《什麼是環境史》是一本開創性的著作。書中唐納德·休斯對環境史所思考的問題、其研究角度與從業者做了全面深入的介紹。他著眼於全球,將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形態各異的環境史整合在一起,並揭示了它們各自發展過程中的重大問題與趨勢。
編輯推薦
何謂環境史?它是一種立足於研究不同時代人與自然的關係,以理解人類所處、所做與所思的歷史。對這一學科已有深入思考的人能夠從《什麼是環境史》中獲得新的視角;對初學者來說,《什麼是環境史》能為將來的學習和研究提供多角度的啟發,是一本無可替代的入門教材。
媒體推薦
如果想理解環境史這一新興學科的研究議題以及撰述方法,那么,這本書將以涵蓋全球的廣闊視野、深入淺出的學術探索以及對前沿成果的良好把握,當之無愧地成為迄今為止最好的嚮導。
——J.R.McNeill,喬治敦大學
《什麼是環境史》是對歷史學界一門最重要,也是發展最為迅速的分支學科的權威性概覽。它由一位古典學學者撰寫,以全球的視野,從容地對古代、中世紀以及當代的環境史進行了考察。對學者們來說,這是一份出色的學術發展水平報告,而學生也可將其用作絕佳的入門指南。
——SverkerSorlin,瑞典皇家理工學院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唐納德·休斯(J.DonaldHughes)譯者:梅雪芹
J.唐納德·休斯(J.DonaldHughes),丹佛大學約翰·埃文斯歷史學傑出教授(JohnEvansDistinguishedProfessorofHistory),美國環境史協會和歐洲環境史協會的創建人,從事環境史研究三十餘年,曾撰述多本影響深遠的環境史著作,如《世界環境史:人類在生命群落中變化著的作用》(Routledge,2001)、 《地中海地區:一部環境史》(ABC-clio,2005)、《潘神的勞苦:古代希臘人和羅馬人的環境問題》(JohnsHopkins,1994)等。
目錄
譯者序
中文版序
第一章 給環境史下定義
引言
環境史的主題
與各學科的比較
環境史和舊史學
第二章 環境史的先驅
引言
古代世界
中世紀和近代早期的環境思想
世紀初年
第三章 環境史在美國的產生和發展
引言
從資源保護到環境的美國史
林林總總的美國環境史
環境史的合作者
第四章 地區、國別和地方環境史
引言
加拿大
歐洲
地中海地區
印度、南亞和東南亞
東亞
澳大拉西亞和太平洋諸島
非洲
拉丁美洲
古代世界和中世紀
結論
第五章 全球環境史
引言
世界環境史著作
具有全球重要性的論題
環境環保運動
世界史教材
結論
第六章 環境史的問題與方向
引言
專業化
鼓吹
環境決定論
現在主義
衰敗論敘述
政治一經濟理論
下一組問題
進化與生物技術
大洋與大海
結論
第七章 對從事環境史的思考
引言
方法指導
材料蒐集
資源利用
結論:環境史的未來
精選閱讀書目
附錄
J.唐納德·休斯著述一覽
索引
譯後記
序言
作為作者,本書中文版的出版對我來說是一種榮譽,而且我相信,對於環境史的學術成就來說,也是一件意義重大的事情。這是目前唯一一部描述世界各地環境史研究和撰述史的專著。之前,有一些較短的文章,以特定國家和地區為主題,或試圖以全球視野來寫作,其中大部分都被列入本書的書目之中,但迄今這種篇幅的作品尚未問世。本書對從古至今環境史上的思想家、論題和觀點作了概括,其地理視角包括整個地球。我奉獻本書的目的,是為那些想要一本環境史簡明手冊的學者以及作為研究助手的研究生提供一份指南,並為了解這一學科已完成的重要工作立一塊指向牌。該學科與目前正經歷生態變化的這個世界有許多的關聯,而這一變化影響著每一個國家的經濟和生活方式。環境史是一門快速發展的領域,要跟上它的發展,可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希望本書對願意這么做的學者會有所幫助。追蹤文獻是一項永無止境的工作,任何人。包括我在內,都不能聲稱掌握了環境史的全部文獻。我所希望的是,我,一位從三十多年前作為一門自覺的歷史學科的環境史初生之時就一直活躍於這一領域的學者,一位為其中的一份雜誌工作過一段時間的編輯,一位出席過以這一主題舉辦的大多數會議的與會者,一位不僅僅熟讀了重要的環境史著作,也與相當一部分作者私交甚篤的讀者,能夠提供一種獨特的視角。
後記
在2007年春季學期開設的《環境史研究導論》課上,我將休斯的《什麼是環境史》列為課程的主要參考書,並安排7位研究生將它作為翻譯練習先行譯出,具體是:陳黎黎譯第一章,施秀譯第二章,李進譯第三章,王玉山譯第四章,馮德崎譯第五章,李睿譯第六章,陳俊濤譯第七章。由於同學們譯稿中的錯誤太多、太離譜,我不得不全部重譯,並反覆校改。通過這項翻譯訓練,我體會到,對環境史著作的翻譯是我自己從事環境史研究,並進行研究生培養的非常必要的一步。因為我們從世界史學科介入環境史研究,是缺乏名師引領和指導的。在此情況下,翻譯環境史學術著作,就不失為一種特殊的精讀原典、向大家學習的方式,而且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由此,我們能切切實實地接觸各種前沿問題,認識到問題提出的方式、問題研究和解決的路徑以及結論達致的過程。休斯在對如何從事環境史進行思考時,也特別說到:“對訓練環境史方面的著作者來說,沒有什麼比認真閱讀那些可作為該領域之典範著作的書籍更加有益的事情。”(見原書第122頁)。雖然休斯這部著作的篇幅不大,但這項譯事在集體智慧的凝結方面,與以前我們翻譯《語境中的洛克》、《火之簡史》等著作相比,一點都不少。
文摘
現在,美國之外的地區、國別和地方環境史的文獻浩如煙海…,這些研究為將來撰寫可靠的世界環境史奠定了基礎。世界環境史必須堅實地建立在地方環境史之上,而這方面的某些工作就是由從事地區、國別和地方研究的學者完成的。在澳大利亞、奧地利、巴西、加拿大、古巴、芬蘭、法國、德國、印度、義大利、荷蘭、紐西蘭、葡萄牙、俄國、南非、西班牙、瑞典和瑞士等國,從事當地環境史研究的小群體正日益國際化。其他國家也有望加入這個行列。再者,在很多情況下,學者們從事的是全球範圍的研究而不光局限在當地;北美、澳大利亞還有歐洲等地研究世界其他地區的學者尤其如此。譬如,由於私人聯繫以及因前殖民關係而留下的資料,荷蘭環境史學家做出了有關印度尼西亞的重要研究。有一位既研究家鄉又研究海外的學者,是蒂姆·弗蘭納里。他是澳大利亞學者,在哈佛大學做客座教授,教澳大利亞史。他不僅寫過一部澳大拉西亞①環境史著作《吞‘噬未來的人》,而且寫過《永恆的邊疆:北美及其民眾的生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