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百科全書》由一百多位中國大陸的專家學者,以合乎科學的精神重新整理中醫藥三千年文化,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中醫學的基本理論、診治方藥、針灸推拿、氣功養生、各種臨床病症等知識,在概述理論的同時,也重視治療方法的介紹,知識詳解與名詞解釋上都力求提綱挈領、通俗易懂,具有專業深度和實用性,更具有百科教育學習與查檢參考的功能,是專業醫師學者不可或缺的工具書,更是您居家必備的醫藥寶典。
概述
“中醫”是祖國的傳統醫學,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道學成果的套用。數千年前,我們華夏民族的祖宗、古聖先賢們就成功地繼承了一套認識事物、認識客觀世界;認識自我、認識生命本質的方法,也就是“修道”(內證實驗)。他們在“修道”進入相當境界的時候,在“虛極靜篤”狀態下,心游萬物之初,了解到宇宙萬物的生成、發展、變化和終結的全過程。他們“返觀內照”,了解到我們的生命除了“質性物質”外還有更為重要的“虛性存在”(道家說是“元神元氣”,佛家說是“本我真性”,民間說是“靈魂”,我說是“生命的能量和信息”)。而且,這種“虛存在”在生命體中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古聖先賢們在兩千多年前對客觀世界、對生命本質的認識就已經很成熟、很全面、很完整了,而且在哲學原典《道德經》、中醫學原典《黃帝內經》裡面都作了寶貴的記載。
主要內容
本書將用日常生活中見的事例,來講解中國醫學的奧秘。目錄 前言 出版說明 凡例 中醫學 條目分類目錄 彩圖插頁目錄 彩圖插頁 正文 常用中藥表 常用方劑表 中醫學大事年表 歷代主要醫家表 歷代重要中醫著作表 條目漢字筆畫索引 條目外文索引(INDEXOFARTICLES) 內容索引 編輯說明。便於讀者檢索增強了實用性、檢索性和綜合性。
內容有“四季養生”“氣血辨證”,對“常用藥物”和“典型方劑”的說明,醫用文物典籍,包括傳 統醫療器械、醫藥典籍兩個主題;中醫人體圖,包括道家對人體認知的內 經圖、現代人體經絡圖兩個主題;傳統中醫藥,包括藥用動物、藥用植 物、藥用礦物三個主題,圖片的文字注釋,提高圖片的知識含量和可讀性 。“常用中藥表”和“常用方劑表”(共含36個小表) ,“歷代主要醫家 表”和“歷代重要中醫著作表”。運用大量的圖片進一步加強知識性、典型性、藝術性和增強實用性、綜合性 。
主要內容是對疾病的學習要求,疾病的概念[有什麼原因引起臨床主要表現的病症(輕、重、危)],伴症,源流《素問至真要大論》《靈樞衛氣》,病因病機(病因、病機、病位、病理性質),變症,診斷,鑑別診斷(部位、疼痛特點、伴症、輔檢等),診斷要點,辯證分析臨床表現,辨證論治(辯證性質、程度),治療原則(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分症論治,轉歸預後,病例分析,其他療法(敷貼療法、飲食療法)。對凡例一一祥解並配有藥方,包括主方、中成藥、單方驗方。
編撰歷史
本書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傳統醫學》卷1992年第 一版(以下簡稱第一版)基礎上,為滿足讀者需求,適應市場需要而修訂重編的單卷 本中醫專業百科全書。 修訂版依據增強實用性、檢索性和綜合性原則,對第一版進行調整和更新。、全書150萬字。共收條目822個,包括實條739個、參見條83個。其中 保留第一版條目609個(第一版有1082個條目),新增條目213個。 對條目及其內容作了調整、更新。書名由《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傳統醫學》改名《中國大百科全書•中醫》。
特點
一、全書150萬字。共收條目822個,包括實條739個、參見條83個。其中 保留第一版條目609個(第一版有1082個條目),新增條目213個。 二、對條目及其內容作了調整、更新。 1.刪去300多個條目,例如“吐酸”、“嘈雜”、“厥證”、“死胎”等。 2.合併約100個條目,例如“淡白舌”、“紅絳舌”、“青紫舌”3個條目合入 “舌質”條目;“熏法”、“洗法”2個條目合為“熏洗”條目。 3.移動100多個條目,例如原屬“常用藥物”和“典型方劑”虛條下的“麻 黃”、“山楂”、“人參”和“六神丸”、“天王補心丹”、“生脈飲”等條目,分別移列 於“解表藥”、“消導藥”、“補益藥”和“清熱劑”、“安神劑”、“補益劑”等之下。 4.增加200多個條目,例如“肥胖病”、“冠心病”、“青光眼”、“骨質增生” 等實用性強的條目。 5.修改60多個條目名稱,例如把“四季調攝”條目名稱改為“四季養生”, “氣血津液辨證”條目名稱改為“氣血辨證”。 6.對保留、合併、移動、改名條目的釋文內容進行更新和修改,補入新見解、 新資料。 三、圖片按照進一步加強知識性、典型性、藝術性同時,增強實用性、綜合性 的要求,進行調整、更新。 1.黑白插圖原有307幅,刪去40幅,增加54幅,修訂版現有321幅;對保 留的267幅進行了重新加工、製版。 2.彩圖圖片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更新,並在版式上進行了新的設計。彩圖數量 由16頁減為8頁,56幅減為46幅,其中保留、合併第一版的5幅圖,增加43幅 圖。修訂版8頁46幅彩圖,分為3組7個主題:第一組為醫用文物典籍,包括傳統醫療器械、醫藥典籍兩個主題;第二組為中醫人體圖,包括道家對人體認知的內經圖、現代人體經絡圖兩個主題;第三組為傳統中醫藥,包括藥用動物、藥用植物、藥用礦物三個主題。修訂版彩頁還加大了圖片的文字注釋,以提高圖片的知識含量和可讀性。 四、“常用中藥表”和“常用方劑表”(共含36個小表)原分散在正文中,為 便於讀者檢索,增加實用性,修訂版集中在一起,放在正文最後。“歷代主要醫家 表”和“歷代重要中醫著作表”,是這次新增的。 五、條目分類目錄、條目漢字筆畫索引、條目外文索引、內容索引都進行了重新製作。
發展方向
屬性科學是中醫基礎理論的精粹,是中醫藥學的脊樑。屬性數學是屬性科學的數學歸納法與數學分析法。是屬性科學對客觀存在屬性規律的數學表達形式。是屬性科學發展的最基礎學科。
中醫發展的方向就是中醫基礎理論通過屬性數學的理論進一步屬性數學化、屬性系統化、屬性規律化。一言以蔽之,中醫科學的發展,應該堅持屬性科學的認知原則,堅持屬性分析法。提升發現疾病、診斷疾病、治療疾病、防疫的認知方法、分析方法;把發現疾病、診斷疾病、治療疾病、防禦疾病理論進一步屬性科學系統化,屬性科學規範化。走出西醫量化誤區,走出簡單屬性邏輯誤區,建立一個全新的屬性新醫學。發展中醫學要走屬性科學自我發展的路。
創作背景
古老的中醫科學,應該說是屬性科學門類中最具有生命力的一門科學,也是屬性科學門類中最幸運保存下來的唯一一門具有較完整系統理論的獨立的自然科學學科。屬性科學的文化傳承應該感謝中醫學頑強的傳承精神。我們說中醫科學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巨變、經歷了東西方文化變遷的洗禮,仍然以其不可替代的頑強實用性流傳到當代,已經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因為在人類科學技術發展史上,任何科學理論都在隨著時間的輪迴在吐故納新,任何完美的理論都會在科學發展面前都會產生理論觀念上的興衰更替。而中醫學則是唯一保持古老原始屬性理論完整性的一門科學,在人類科學技術發展史上,也稱得上是獨一無二的。好用、管用、人類愛用是至今還能得到的中醫學實踐評價。中醫學經歷了數千年的醫學實踐到今天,難道非要用西方量值分析科學的理論才能驗證它的真理性嗎?屬性科學與量化物質科學,是東西方文化壁壘的關鍵分歧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