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雜誌

格言雜誌

《格言》雜誌創刊於2003年11月,隸屬於黑龍江省出版總社,是國內第一本以提高青少年語言修養和智慧為主題的文摘類全彩雜誌。雜誌創辦5年,月發行量超100萬。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格言 格言雜誌
《格言》主題風格唯美、清雅、幽默、生動,不僅深受廣大讀者喜愛,也備受市場擁躉。創刊伊始,月發行量3萬冊,到2006年10月份月發行量突破90萬。至今2009年《格言》創刊五年,月銷售量已超過100萬冊。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領導在《 中國新聞出版報》上以《異軍突起的新秀》為題將《格言》強勁的發展勢頭定名為“格言現象”,倡導期刊界關注。
雜誌2003年11月創刊,雜誌2006年1月改為每月發兩冊價格一直沿用至今。
顛覆經典,重塑格言,我們站在最前方。

雜誌欄目

每期《格言》都會有固定的欄目,依次為:
1.格言新說(關於已有格言古語或俗語進行改說,並論證)
2.思想者(包括故事,思想情報, 史記,人物,禪語,格言故事和畫)
3.口技(包括格言現場, 演講,交鋒,語言玩家,歌典,辯,台詞,民間語文和語錄)
4.閱讀中(包括太陽小說,星星詩,月亮散文,序跋,燦爛新聞, 夕花朝拾,詩輯,選段,選題,部落格)
5.親愛的(包括書信,情事,私密)
6.反對(包括歪批,熱帖子,玩和流言)
每版內容新穎多樣,標新立異,彰顯時代格言,格言時代的口號
生日:2003年11月
性格:智慧、大氣、平和、幽默
口頭禪:《格言》就是力量

口碑

2004年底的《中國新聞出版報》《2004期刊大盤點》中,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領導稱《格言》為“異軍突起的新秀”,並將此定義為“格言現象”,倡導期刊界關注研究。

2006年中宣部出版局《出版閱評》辟專刊評論《格言》:“內容積極、健康、向上,充滿哲理,富於智慧和情趣,探索出一種有別於《讀者》《青年文摘》等大刊的特色辦刊之路。”

2007年2月《格言》被評為“北方十佳期刊”,與《讀者》《十月》等十家名刊同時獲獎。

2007年7月,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和總政宣傳部新聞出版局聯合舉辦“百種優秀期刊進連隊”活動,《格言》因其出版規範,內容健康而與《讀者》《故事會》等100種優秀期刊同期入選。

傾聽《格言》

2008年11月15號,格言出版社出版,《格言100期珍藏版》(2008年增刊)

2008年12月下旬,格言出版社出版,《格言賀歲版》(2008年增刊)

2008年12月28號,格言出版社出版,《格言新春版》

2009年9月1號,格言出版社出版,《老師,老師》(2009年教師節增刊)

格言出版社先後在2008年下半年出版增刊

當今國內文摘類期刊大有泛濫之趨勢,這樣就必然會魚龍混雜。在眾多的文摘類期刊當中,《格言》(半月刊,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雖然是一個後起之秀,但卻格外吸引人們的眼球。原因很簡單,就是定位準確,同時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格言》是一份以“開啟語言智慧”為主題的全彩版文摘雜誌,創刊於2003年底,其宗旨是把自己辦成青春語言的家園,從而提高讀者語言智慧,提升語言修養。該刊所摘作品,內容具有濃郁的人文色彩和青春氣息,語言風格個性鮮明,特別是以“顛覆”傳統認知的手法撰寫的《格言新說》常常能給人一種有益的啟發。

市場運營

放大雜誌的品牌效應
只有在保持刊物個性和風格的同時,內容常辦常新、經營求新求變,才能創建出真正適應市場競爭的品牌期刊。在調研中,我們就強烈感受到《格言》人無所不在的品牌意識和“與讀者互動、與市場對接”的品牌運營方式。
確保品牌活力
《格言》每期下發讀者評刊表,開展“我是格言掌門人,慧眼評刊得大獎”活動,同時利用周年號,每年斥資20萬元集中開展“時代有我,格言由我”大型活動,通過有獎評刊以及大量的統計分析,了解讀者的需求,傾聽讀者的意見;利用網站開闢論壇,編輯線上值班,直接與讀者溝通交流,由專人整理反饋意見。雜誌社還通過分布於全國各地的薦稿人蒐集有關《格言》的信息,並聽取發行商和零售商的反饋意見,努力提高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
品牌深入人心
在《格言》創刊一周年之際,該社推出了“格言就是力量”的口號;隨著品牌的日漸成熟、發行量的迅速攀升,該社在創刊3周年之際又提出了“書寫時代格言,開創格言時代”的口號。這些口號簡單凝練又內涵豐富,把雜誌的主旨與個性表達得淋漓盡致。
衍生產品拓展延伸品牌
《格言》組織開展了內刊《派》、《掌門》的贈送活動,策劃出版了《〈格言〉就是力量》、《話:赤橙黃綠》、《畫:春夏秋冬》等叢書,定期出版了《語錄中國》、《時代流言》兩種品牌圖書,適時推出主題增刊《親愛的》、《太陽小說》、《中國大年》、《老師,老師》等,將品牌觸角不斷擴展到新的發展領域。其系列產品形成了顯著的《格言》效應,不斷提升著品牌的影響力。該社還注重網路對品牌的促進作用,創刊不久便建立了網站,日瀏覽量達1500人次,為讀者與編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雜誌定位

《格言》在籌辦之初,就把精準的期刊定位作為市場制勝的戰略高點。
讀者定位精準
《格言》的目標讀者群為14-20歲之間的在校國中、高中、大學低年級學生,這是一個被社會、家庭廣泛關注和愛護的龐大群體,也是文化消費的主體。《格言》明確提出“做青少年精神上的引領者”,讓《格言》成為“充滿青春活力的語言素質教育讀本”,做引領青少年思維和閱讀志趣的精神之友。這一目標群體的準確鎖定,為《格言》的生存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主題定位精準
針對當時國內以提高青少年語言修養和生存智慧為主題的期刊市場的空白,《格言》從語言的不同表現形式入手,編選深刻、優美、幽默、睿智的語言作品精粹,將自身定位為提高語言修養、開啟生存智慧、充滿青春活力的文摘類期刊。讀者通過閱讀可以積累語言素材,提高語言素養,豐富表達能力,在潛移默化中使其作文豐滿深刻,談吐高雅有趣。這一精準的主題定位,充分彰顯了《格言》豐厚的內在張力。
內容定位精準
《格言》僅從素質教育的一個層面——語言入手,培養學生的寫作與說話能力,這一專業化的期刊定位和目標市場的細分,為《格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獨特的有利條件。
欄目定位精準
《格言》在欄目設計上圍繞“明快樸實、大巧似平”的思想,以樸素之美貫穿思想精髓。在質樸的基調上大膽創新,精心設計了一批深受讀者歡迎的欄目。如對經典格言大膽顛覆的《格言新說》,對現實或歷史進行調侃、批判的《歪批》,令人忍俊不禁的《玩》,濃縮語言智慧的《選題》、《廣告語》、《節目》、《台詞》等欄目,有效激發了讀者濃厚的閱讀興趣。

文化立刊

建立全新的內部機制
“做文化而不僅僅是做雜誌,做文化產業而不局限於做文化產品”,是貫穿《格言》發展戰略的重要理念。雜誌的本質永遠離不開文化的內涵,每一次的市場檢驗,都是在考驗雜誌背後的創造力,考驗雜誌所呈現的文化穿透力。
(一)採用先進的管理體制。《格言》作為黑龍江省的雜誌,較早在北京設立了編輯部,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資源、信息資源和渠道資源,帶動自身的發展,實現了由省內走向全國的構想。該社發揮在北京辦刊的優勢,組建高水平的編輯隊伍,聘任有策劃能力、原創能力的優秀人才,實行全員聘任制,有力地推動了《格言》編輯製作、策劃整合、戰略運營和持續發展。
(二)建立全新的運營機制。《格言》編輯部人員的平均年齡是28.5歲,他們思想活躍,朝氣蓬勃,貼近青少年讀者,也貼近日新月異的時代。無論是什麼崗位,進入《格言》都必須經過實習編輯的考驗。在實習過程中,雜誌社通過任務下達、績效考核、能力評定等方式找尋到員工的最優點,據此分配合適的崗位,讓每個員工都可以最充分地發揮自身的才能。《格言》北京編輯部共有16人,在用人、分配機制上打破了身份、學歷、資歷等多種限制,對優秀的編輯人員實行高薪聘用,社內關鍵崗位人員的月薪標準與事業體制人員的差距最多達到7倍。為確保編輯結構的不斷最佳化,《格言》始終對編輯隊伍實行動態管理,實行首位重獎、末位淘汰,根據業績考核結果和事業發展需要,堅持對人才的吐故納新,在編輯力量的相對穩定與動態最佳化中尋找最佳平衡點。
(三)注重公共文化建設。《格言》一直堅持把社會效益作為辦刊的最高宗旨,先後策劃了“送格言,謝師恩”向語文教師贈刊、“我與《格言》的三年情緣”、“駐城編輯,全國招聘”、“第一時間,第一稿酬”、“我是格言掌門人,慧眼評刊得大獎”等活動。通過這些生動豐富、鮮活有趣的長期良性互動,增強了讀者的參與性,加深了與讀者的情感溝通。同時,《格言》積極參與公益性活動,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資助貧困大學生,在2005年冠名贊助了“格言杯·北京大學生詩歌節”和“格言杯·北京校園戲劇節”,“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格言》拿出當期全部發行收入捐給災區,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對讀者的感恩之心。

服務市場

作好行銷策劃這篇大文章
2009年,在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期刊發行市場不景氣的背景下,《格言》繼續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實現了逆勢上揚,創下了1月~8月發行量同比增長28%的佳績,再一次引起期刊發行界的矚目。其關鍵在於《格言》多年來做好了行銷策劃這篇大文章。
具體措施
(一)占據主動,贏得賣方市場。2005年年底,《格言》下半月創刊。此時,《格言》上半月剛剛創刊兩年,發行量節節上升。根據由月刊改為半月刊,刊期增加可能影響上半月刊發行量下降的常規,在經過深入調研、周密謀劃及廣泛的前期宣傳後,推出了下半月刊連續低價促銷、限量發行3期的行銷策略。此舉一推出便在市場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一時出現了發行商、零售商相互爭貨、搶貨的現象。靠著打限量牌和價格牌,《格言》下半月刊一問世就掌握了市場主動權,呈現出罕見的賣方市場,不僅保持了上半月刊的持續增長,也為下半月刊營造了一種蓄勢騰飛的基礎。限量發行一結束,下半月刊發行量便直線上揚,當期創下增長260%的記錄。
(二)推出便攜本,姐妹聯手共舞。針對2009年期刊市場的不景氣和年初定價上漲等市場不確定因素,《格言》及時策劃推出了便攜本。便攜本以其利於攜帶、價位低等特點,充分適應了《格言》讀者群的閱讀習慣和消費水準。在發行上與《格言》上、下半月刊相交叉,作為對因定價上漲而可能流失的部分讀者的一種補充。
(三)一條主線,三個創新。這是每年10月《格言》創刊周年之際推出的特色行銷策略。一條主線是每年推出的周年紀念刊,三個創新即內容創新、美術創新和活動創新。屆時,通過前期廣泛宣傳、雜誌精化內容、最佳化版式、增加頁碼和贈送深受讀者喜愛的“刊中刊”等促銷形式,使周年紀念刊的發行量每年實現一個新飛躍,同時還拉動周年刊前後幾期的《格言》處於持續旺銷態勢。
“《格言》現象”的思考
準確的市場定位是期刊發展的根本前提。《格言》在策劃創刊之初,就聘請了胡守文、鄭元緒等國內期刊界大師級人物為該刊顧問,幫助精心謀劃發展定位。針對文摘類期刊在語言錘鍊方面的市場空白,從書面語、口語入手,編選語言作品精粹,幫助讀者提高語言修養,走出了一條個性化的辦刊之路。
科學的流程體系是期刊發展的重要保證。《格言》對管理流程的掌控是極其嚴謹的,對選題論證等某些關鍵流程的把握近乎苛刻,從中不難引發我們對於雜誌流程本質的思考。必須跳出編、印、發這個傳統流程的羈絆,代之以更多地體現文化的功能。雜誌的製作人要用雜誌承載的文化來引領讀者,要用高端的思想來掌控大眾的市場,並將這種文化張力貫穿於整個運行流程,體現於雜誌的每個篇目,深刻影響讀者的每次閱讀感知,從而彰顯雜誌的文化影響力和滲透力。
先進的體制機制是期刊發展的強大動力。由於實行了“一社兩制”的管理體制並在用人、分配製度上採取了科學的激勵機制,使《格言》始終保持了較強的核心競爭力,成為聚集、支撐、最佳化策劃執行團隊的內在動力。
良好的外部環境是期刊發展的必要條件。首先是捨得投入。作為《格言》主管單位的黑龍江出版集團不惜投入資金高薪聘請國內一流的期刊策劃人才、編輯人才。其次是全力扶持。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及黑龍江出版集團支持《格言》在北京設立編輯部,在人才、信息、稿源等方面聚集了十分寶貴的辦刊資源。為支持其做強做大,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在出版增刊、開發便攜本、變更刊期等方面給予了《格言》足夠的政策傾斜,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生於北疆,花開全國。《格言》目前正在通過資本聯合、重組向集團化邁進。相信不遠的將來,《格言》這朵奇葩必然更加芬芳美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