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伴隨著40多億年前茫茫混沌之中一個特殊星球的出現,在天地玄黃之際誕生了浩瀚汪洋,蒼茫大地由此披上了藍色水圈的神秘外衣,廣袤的大海以她無與倫比的博大胸懷哺育了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同時又以她特有的神奇波濤調節風雲雨霧,淨化環境污染,釀造海底礦產,溝通商貿航道。亘古歷史證明,誰占有了海洋,誰征服了海洋,誰就掌握了開啟人類文明進程的鑰匙。因此,悠悠5000年人類文明的艱難發展歷程無不閃爍著藍色文明的火花。
當時光進入了21世紀,一個“回歸海洋、擁抱蔚藍”的潮流正在萬頃碧波覆蓋之下的寂靜海底悄悄涌動。5000年披風踏浪,5000年滄海桑田,經過5000年風雨洗禮的中華民族又一次被滾滾流動的時代大潮推向了海洋開發的新起點。幾百年的“藍色商業文明”正悄無聲息地逐漸轉變為“藍色工業文明”,因為地球母親的陸地部分,相對於爆炸性發展的“萬物之靈”來說,早已資源匱乏,不堪重負。但萬能的造物主適時展開其博大的藍色臂膀,為普天之下的芸芸眾生提供取之不盡的空間資源、食品資源以及被稱作“深海寶藏”的海底可燃冰、深海油氣藏、大洋金屬礦、熱液硫化物和極端環境的生物基因資源——於是,新世紀的曙光照亮了全人類“海洋世紀”的新坐標。
編輯推薦
《中國海洋科學技術史研究》由海洋出版社出版。
目錄
第1篇緒論
第l章海洋科學技術的定義與研究
1.1海洋資源與海洋科學技術
1.2海洋科學技術的定義
1.2.1海洋科學技術的狹義定義
1.2.2海洋科學技術的廣義定義
1.2.3海洋科學技術的泛義定義
1.3海洋科學技術史研究的基本出發點
1.4海洋科學技術史研究的三個視野
1.4.1“就事論事”視野
1.4.2社會經濟視野
1.4.3國家戰略視野
1.5海洋科學技術史研究的基本框架
1.5.1國家戰略視野
1.5.2海洋科技成果的評價
1.6結束語
第2章中國海洋科學技術的歷史演進
2.1海洋科學技術的孕育(公元前770年前)
2.1.1原始社會的海洋捕撈活動
2.1.2渡具與原始航海活動
2.1.3煮海為鹽
2.2海洋科學技術的形成(公元前770年至1330年)
2.2.1海洋漁業技術
2.2.2對海洋生物的認識與研究
2.2.3造船航海技術與航海事業的發展
2.2.4製鹽技術與鹽務的發展
2.2.5潮汐研究
2.2.6海洋災害
2.2.7海防
2.3海洋科學技術的緩慢發展(1330-1949年)
2.3.1鄭和下西洋
2.3.2海禁政策與明清時期的海上貿易
2.3.3明清時期的海防
2.3.4明清時期對海洋生物認識與利用的發展
2.3.5現代海洋科學的萌芽
2.4海洋科學的快速發展(1949-1978年)
2.4.1國家海洋科學研究與開發體系的形成
2.4.2國家海洋管理體系的形成
2.4.3海洋高等院校和學系大調整
2.4.4系統規模的海洋資源綜合調查
2.4.5富有中國特色的“大會戰
2.5海洋科學的繁榮飛躍(1978年至今)
2.5.1海洋科技計畫管理和成果推廣體系的初步建立
2.5.2查清中國海,進軍三大洋,登上南北極
2.5.3海洋科研領域的拓展
2.5.4海洋社會科學的興起與發展
2.6結束語
第2篇海洋科學技術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國家戰略利益的貢獻
第3章海洋科學技術對我國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
3.1催生新興產業
3.1.1海洋新興產業產生的背景
3.1.2海洋新興產業的特點
3.1.3海洋新興產業產生的方式
3.1.4催生海洋新興產業的基本門類與功效
3.1.5海洋新興產業發展的啟示
3.2提升傳統產業
3.2.1提升海洋傳統產業及相關產業鏈
3.2.2提升陸域傳統產業及相關產業鏈
3.2.3海洋傳統產業改造帶來的啟示
3.3思考與展望
3.3.1海洋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3.3.2海洋產業的發展機遇
3.3.3海洋產業的發展需求
3.3.4海洋產業發展的系統科技支撐
3.3.5海洋產業發展展望
第4章海洋科學技術在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4.1促進我國對外開放
4.1.1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與改革開放
4.1.2海洋對我國改革開放的促進作用
4.1.3研究的缺失
4.2加速現代市場經濟意識的引進與傳播
4.2.1改革開放與西方海洋文化的引進
4.2.2青島“品牌城市”的文化根源
4.2.3海洋科學需要研究的問題
4.3引發國家社會經濟新布局
4.3.1海洋的科學開發與利用對國家社會經濟布局的影響
4.3.2引發國家社會經濟新布局
4.4提升海洋在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4.4.1沿海各地區新一輪區域發展規劃
4.4.2新一輪沿海區域發展規劃解讀
4.5思考與展望
4.5.1高度重視“大海陸”海洋觀的研究視野
4.5.2倡導學科交叉的海洋科學綜合研究
4.5.3深層次思索海洋的社會功效
4.5.4未來海洋在我國社會經濟中的地位展望
第5章海洋科學技術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與戰略利益中的作用
5.1維護國家海洋權益
5.1.1海洋權益
5.1.2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所面臨的挑戰
5.1.3海洋科技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中的作用
5.2利用國際(公海)資源
5.2.1公海特性及公海資源
5.2.2我國的公海資源開發與利用現狀
5.2.3公海與國防發展
5.3思考與展望
5.3.1高度重視海洋與海洋科學研究的戰略意義
5.3.2海洋權益乃立國之本
5.3.3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具體措施和建議
5.3.4率先開發利用公海資源是我國對世界海洋事業的貢獻
5.3.5開發利用公海資源是建立世界強國並維續地位的基本條件之
5.3.6海洋科學技術應有與航天科技並駕齊驅的地位
5.3.7再論開展跨學科海洋科學技術研究的必要性
5.3.8強化我國在國際海洋事務中的發言權
第3篇海洋科學技術的重大事例及其影響
第6章海水增養殖科學的突破與海洋農牧化——解決國民的蛋白質供給
6.1托起海水養殖業的五次浪潮
6.1.1第一次浪潮——海藻養殖
6.1.2第二次浪潮——對蝦養殖
6.1.3第三次浪潮——海水貝類養殖
6.1.4第四次浪潮——海洋名貴魚類養殖
6.1.5第五次浪潮——海參、鮑魚養殖
6.1.6中國海水養殖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6.2推起海洋水產資源增殖業
6.3海洋農牧化詮釋全新的海洋漁業理念與生產方式
6.3.1海洋農牧化的提出
6.3.2海洋農牧化的社會意義與戰略意義
6.4思考與展望
6.4.1海洋漁業的革命式轉變
第7章PSS與新興海洋物產業的興起——拓展藥源開發
第8章海洋油氣開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第9章海洋調查——為建設“海上中國”奠基
第10章深海探索與極地考察——開拓海洋“新疆土”
第11章海洋法研究——維護與拓展我轔海洋利益的法律利器
第12章科技興海——海洋科技機制的創新探索
第4篇大國崛起景下的我國海洋學技術發展新思路
第13章大國崛起背景下的我國海洋科學技術發展新思路
第14章海洋科學技術體制和機制創新的探討
第15章大國崛起中的中國海洋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構想
序言
伴隨著40多億年前茫茫混沌之中一個特殊星球的出現,在天地玄黃之際誕生了浩瀚汪洋,蒼茫大地由此披上了藍色水圈的神秘外衣,廣袤的大海以她無與倫比的博大胸懷哺育了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同時又以她特有的神奇波濤調節風雲雨霧,淨化環境污染,釀造海底礦產,溝通商貿航道。亘古歷史證明,誰占有了海洋,誰征服了海洋,誰就掌握了開啟人類文明進程的鑰匙。因此,悠悠5000年人類文明的艱難發展歷程無不閃爍著藍色文明的火花。
當時光進入了21世紀,一個“回歸海洋、擁抱蔚藍”的潮流正在萬頃碧波覆蓋之下的寂靜海底悄悄涌動。5000年披風踏浪,5000年滄海桑田,經過5000年風雨洗禮的中華民族又一次被滾滾流動的時代大潮推向了海洋開發的新起點。幾百年的“藍色商業文明”正悄無聲息地逐漸轉變為“藍色工業文明”,因為地球母親的陸地部分,相對於爆炸性發展的“萬物之靈”來說,早已資源匱乏,不堪重負。但萬能的造物主適時展開其博大的藍色臂膀,為普天之下的芸芸眾生提供取之不盡的空間資源、食品資源以及被稱作“深海寶藏”的海底可燃冰、深海油氣藏、大洋金屬礦、熱液硫化物和極端環境的生物基因資源——於是,新世紀的曙光照亮了全人類“海洋世紀”的新坐標。
後記
世界大國興衰,與海洋科學技術帶動的海洋開發利用密切相關。一個國家海洋開發利用的歷史軌跡,主要是海洋科學技術發展的體現。中國海洋科學技術的盛衰波折進程,基本與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相符。15世紀前期,中國海洋科學技術達到了當時世界的頂峰,造船技術、航海技術、天文學、測繪學遙遙領先於西方國家。據《海洋高技術進展2009》,當時中國的GDP占全世界的50%。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海洋科技發展迅猛,推動了海洋與涉海經濟的大發展,海洋占我國經濟的比重逐步加大。研究中國海洋科學技術史,從中解讀出科技帶動海洋開發對國家發展的作用與規律,提出當前與後續海洋科技發展的一些觀點與建議,對國家現實與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實際意義。時下的中國正處在大國和平崛起的過程之中。縱觀近代歷史,世界上幾乎所有大國的崛起,都與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從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認識海洋、利用海洋有關。因而,本書研究的視野超出了簡單地就海論海,而是從更高的層面上,從社會經濟、國家戰略、大國崛起的高度,來對中國的海洋科學技術發展歷史作出回顧與研究,並力爭從中有所感悟。我們採用這種研究視野的一個原因是,目前多數國人的海洋意識淡薄,存在就海論海、對海洋國土重視不足的傾向,不能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來看待海洋科學與技術。而這與我國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呈現出的日益增長的國力、日益升高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是極不相稱的
盤點海洋出版社出版書籍(一)
海洋出版社的任務是出好海洋專業書、刊,介紹和推廣國內外海洋科學技術新成就,普及海洋知識,加強國際交流,促進和推動海洋事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