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軍起了極大的戰略作用》

《中原軍起了極大的戰略作用》

《中原軍起了極大的戰略作用》為毛澤東寫於一九四七年五月二十八日。我中原各部為著反對賣國賊蔣介石的進攻,從去年七月起在陝南、豫西、鄂西、鄂中、鄂東、湘西等地,在極端困難條件之下,執行中央戰略意圖,堅持游擊戰爭,曾經鉗制了蔣介石正規軍三十個旅以上,使我華北、華中主力渡過蔣介石進攻的最困難時期,起了極大的戰略作用。所有參加這一英勇鬥爭的指戰員,均為全國人民所敬佩,中央特向你們致慰問之意。所有參加這一鬥爭的部隊,在和優勢敵人的艱苦戰鬥中,雖然遭受了不小損失,但是基本骨幹依然保存。中央希望你們在位三、先念二同志領導之下,加緊學習,根據中央路線檢討經驗,團結一致,準備為著執行新的戰鬥任務而奮鬥。

背景

李先念李先念

右路突圍部隊為第二縱隊之第十三旅、第十五旅1個團、第三五九旅、幹部旅及中原軍區機關,共約1.5萬人,由軍區司令員李先念、政治委員鄭位三率領,於26日晚由宣化店向西北方向移動。29日晚,在信陽以南的李家寨及柳林車站間突破敵人的封鎖線,越過平漢路。國民黨軍急調整編第三、第四十一、第四十七師以及位於陝南地區的第一戰區之整編第九十、第一、第七十六、第三十六師各一部尾追、堵截,先後在天河口、蒼苔地區,南陽以西、丹江以東地區,荊紫關及滔河以南的白桑關、南化塘地區,鄖西西北的梁家墳、漫川關地區,組織多次大規模的截擊、合圍。突圍部隊或以晝夜兼程的急行軍先機衝出敵人的合圍圈;或以小部阻擊追敵,掩護主力加速開進;或以殊死的反覆衝擊,突破敵人嚴密布防的阻擊陣地,歷經艱險,終於衝破敵人的重重追堵合圍,勝利地進至陝南的商南縣境,與在當地堅持鬥爭的陝南遊擊隊會合。8月3日,成立鄂豫陝軍區。第三五九旅則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繼續北進,沿途衝破優勢敵軍的多次追擊、堵截,在陝甘寧晉綏聯防軍一部接應下,於8月底進入陝甘寧解放區。河南軍區部隊2000餘人在掩護主力突圍後,隨右路突圍部隊前進,於8月初進至豫陝邊的盧氏、靈寶、雒南(今洛南)等地開展游擊戰。
左路突圍部隊為第一縱隊(欠第一旅)及第二縱隊之第十五旅(欠1個團)共1萬餘人,由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縱隊司令員王樹聲率領,於26日晚由光山縣的潑陂河向西移動,7月1日越過平漢路,衝破敵整編第六十六、第七十五師等部在宜城東南的流水溝等地的堵截,7月26日進入武當山區,在竹溪、竹山、房縣、保康、南漳等地分散活動。8月上旬,與由安陸向西突圍,原擬入川,受阻後返回的江漢軍區部隊,在房縣西南地區會合。27日,成立鄂西北軍區。
擔任迷惑與牽制敵人任務的第一縱隊第一旅,於6月26日開始行動。為造成敵人的錯覺,部隊先向西,再折而向東,於29日在麻城以北突破敵封鎖線,隨即以強攻手段打通敵憑險扼守的鄂皖邊咽喉大牛山,進入大別山,克服了高山、峻岭、暴雨、洪水等重重險阻,衝破了敵人的多次攔截,連續行軍、作戰20餘天,終於在7月20日進入蘇皖解放區,改歸華中野戰軍序列。鄂東軍區部隊掩護主力突圍後,積極活動於麻城、太湖(縣)、霍山等地。兩個月來,中原我軍以無比的毅力,突破敵軍重重包圍和堵截,勝利完成了戰略轉移任務,保存了主力,創建了兩塊游擊根據地,並留置小部分兵力堅持鄂東和鄂中地區的游擊鬥爭。

內容

鄭李[1],並轉中原軍全體同志,並告劉鄧,徐薄膝王,陳謝王韓[2]:
我中原各部為著反對賣國賊蔣介石的進攻,從去年七月起在陝南、豫西、鄂西、鄂中、鄂東、湘西等地,在極端困難條件之下,執行中央戰略意圖,堅持游擊戰爭,曾經鉗制了蔣介石正規軍三十個旅以上,使我華北、華中主力渡過蔣介石進攻的最困難時期,起了極大的戰略作用。所有參加這一英勇鬥爭的指戰員,均為全國人民所敬佩,中央特向你們致慰問之意。所有參加這一鬥爭的部隊,在和優勢敵人的艱苦戰鬥中,雖然遭受了不小損失,但是基本骨幹依然保存。中央希望你們在位三、先念二同志領導之下,加緊學習,根據中央路線檢討經驗,團結一致,準備為著執行新的戰鬥任務而奮鬥。
中央
五月二十八日

注釋

[1]鄭李,指鄭位三李先念,當時分別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副書記和第二副書記。
[2]劉鄧,指劉伯承、鄧小平,當時分別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和政治委員。徐,指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人,當時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員。薄滕王,指薄一波、滕代遠、王宏坤,當時分別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政治委員、第二副司令員和第三副司令員。陳謝,指陳賡、謝富治,當時分別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和政治委員。王,指王新亭,當時任太岳軍區司令員。韓,指韓鈞(1912――1949),河南新安人,當時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副司令員。

出處

根據毛澤東手稿刊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