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
相關詞條
-
相應無明
佛教術語,依起信論之意,則業轉現之三細為不相應無明,智相等之六粗為相應無明。 起信論曰:“言相應者,謂心念法異,依染淨差別,而知相緣相同故。 不相應義者...
-
無明[佛教用語]
無明是指不知意識心之虛幻,執為實不壞我,故令阿賴耶識起行支,依於末那之執我而執名色,遂至輪轉生死。大乘佛法把無明分成兩個部分:一念無明,無始無明。
詞義解釋 詳細釋義 典故介紹 文獻記載 -
《不共無明》
就十二緣起中無明支解之,無明為一切煩惱之根本。 據大乘起信論之說,無明為不覺,此不覺分為根本無明與枝末無明二種。 ’同四曰:‘言無明者,痴闇之心。
-
《相應無明》
六塵之境相對。而意識獨緣想諸塵之境。識與境不相應。故曰獨頭無明。 含義...《相應無明》 【四無明】[出宗鏡錄]無明者。於第一義無所明了。故曰無明...相應無明謂意識緣於六塵之境。識與境相應。而起無明煩惱。故曰相應無明。(六塵...
含義 參考資料 -
不共無明
不共無明所屬現代詞,指的是佛學術語,又名獨頭無明,二種無明之一。
-
無明
無明是指不知意識心之虛幻,執為實不壞我,故令阿賴耶識起行支,依於末那之執我而執名色,遂至輪轉生死。大乘佛法把無明分成兩個部分:一念無明,無始無明。
詞義解釋 詳細釋義 典故介紹 文獻記載 -
不相應心
佛教術語,根本無明動靜心之體,而生業轉現之三細相,此位之惑心微細,而心王心所不相應,謂之不相應心。 見起信論。
-
獨行不共無明
謂不與貪等俱起,乃與第六意識相應,獨行而起之無明。 復分為二種:(一)主獨行不共無明,系與大隨八種惑、中隨二種惑俱起,而隱其體用,獨顯己之體用。 (二)...
-
現色不相應染
五識中之現識,三細中之現相也。 現識為現一切之色像即境界之相者,故名現色。 生境界之相,猶為微細之根本無明分際,而未與心王心所相應而起(惟為心王),故名不相應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