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不共無明》
就十二緣起中無明支解之,無明為一切煩惱之根本。 據大乘起信論之說,無明為不覺,此不覺分為根本無明與枝末無明二種。 ’同四曰:‘言無明者,痴闇之心。
-
不共無明
不共無明所屬現代詞,指的是佛學術語,又名獨頭無明,二種無明之一。
-
無明[佛教用語]
無明是指不知意識心之虛幻,執為實不壞我,故令阿賴耶識起行支,依於末那之執我而執名色,遂至輪轉生死。大乘佛法把無明分成兩個部分:一念無明,無始無明。
詞義解釋 詳細釋義 典故介紹 文獻記載 -
無明
無明是指不知意識心之虛幻,執為實不壞我,故令阿賴耶識起行支,依於末那之執我而執名色,遂至輪轉生死。大乘佛法把無明分成兩個部分:一念無明,無始無明。
詞義解釋 詳細釋義 典故介紹 文獻記載 -
五種無明
二不共無明,上之不共無明中單與意識相應之不共無明也。 三恆行不共無明,上之不共無明中單與第七末那識相應之不共無明也。 五非主獨行無明,是與忿等之隨惑俱起...
-
相應無明
佛教術語,依起信論之意,則業轉現之三細為不相應無明,智相等之六粗為相應無明。 起信論曰:“言相應者,謂心念法異,依染淨差別,而知相緣相同故。 不相應義者...
-
大佛頂首楞嚴經
髮長,筋轉脈搖,誠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內知,云何知外。是故應知,汝言覺...,循乞摶食,歸只陀林。我已宿齋。汝觀比丘,一人食時,諸人飽不。阿難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諸比丘,雖阿羅漢,軀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眾飽。佛告...
-
第七識
相應無明,二者不共無明。相應無明,是指第六識與六種根本煩惱(貪、嗔、痴、慢、疑、惡見)相應而起者。不共無明分為兩種,一為獨行不共,是與第六識相應...)不共無明證,謂第六識之作用雖有間斷,凡夫不共無明,則恆無間斷而相續,故...
詞義信息 思量能變 起名原因 -
我痴
,二者不共無明。相應無明,是指第六識與六種根本煩惱(貪、嗔、痴、慢、疑、惡見)相應而起者。不共無明分為兩種,一為獨行不共,是與第六識相應、而不和根本煩惱相應者。一為恆行不共,這唯與第七識相應。此處所稱的我痴,即是恆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