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位

佛教用語,在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中的內容有所差別,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都指的是修佛所達到的境界。小乘佛教認為現世界只能有一個佛,即 釋迦牟尼,不可能有第二個佛,可見佛在小乘佛教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大乘佛教認為眾生皆有 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個人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佛。

釋義

佛教用語 ,指的是修佛所達到的境界。

佛經

此宗統收一切妄惑為三類,一見思惑,二塵沙惑,三無明惑。

見思惑者,見即分別也,意根對於法塵而起分別,曰見惑,即邪分別道理所起身見邊見等。

思即思惟,又貪染也,眼等五根,對色等五塵而起貪愛,曰思惑,即 倒想世間事物 所起貪慾嗔恚等。

塵沙惑者,就所化眾生得名。眾生見思數多,如塵若沙。

菩薩之行,專為化他,必須通塵沙無量法門,應病授藥,令斷見思之惑,心性闇昧,於所治病能治法門塵沙無量差別,不能一一了知,障乎化導,曰塵沙惑,其體即劣慧也。

如妙樂云:不染污無知劣慧為體,以其不能分別藥病等也。無明惑者,障中道實相理之別惑,於一切法無所明了,故曰無明。

此三惑元為同體,約粗中細之義用,分為三種。

不了空諦理,起見思惑。不了假諦理,起塵沙惑。

不了中諦理,起無明惑。故以即空即假即中三觀,破乎三惑,即證乎三智,成乎三德。

三觀者,若一法一切法,即是因緣所生法,是為假名假觀也。

若一切法即一法,我說即是空,空觀也。若非一非一切者,即是中道觀。

即並從緣生,緣生即無主,無主即空。無主而生,即是假。不出法性,並皆即中。故云一空一切空,三觀悉彰破相之用也。

一假一切假,三觀悉彰立法之功也。一中一切中,三觀悉是絕待之體也。三智者,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也。一切智者,空諦智。

道種智者,假諦智。一切種智者,中諦智。觀音玄義言於一切內法內名,能知能解。

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內法內名者,謂理內所詮法相及能詮名字。蓋佛教依理而說,故名理內也。

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詮法相及能詮名字。蓋外道等違理橫計,故名理外也)。能用諸佛一切道法,發起眾生一切善種,是名道種智。

能以一種智知一切道,知一切種,是名一切種智,(一切道者,一切諸佛之道法也。一切種者,一切眾生之因種也。)即於色心依正一切諸法,通達畢竟空寂之理,曰一切智。

知一切種種差別道法,應病與藥,教化眾生,曰道種智。

於一切諸法上,通達本有性德之體,曰一切種智。三德者,法身般若解脫是為三,常樂我淨是為德。一法身德,法名可軌,諸佛軌之而得成佛。

身者聚也,一法具一切法,無有缺減,故名為身。此之法身,在諸佛不增,在眾生不減。眾生迷之,而成顛倒。諸佛悟之,而得自在。

迷悟雖殊,體性恆一,具足常樂我淨,是名法身德。常即不遷不變,樂即安隱寂滅,我即自在無礙,淨即離垢無染。

二般若德,梵語般若,華言智慧,謂佛究竟始覺之智,而能覺了諸法,不生不滅,清淨無相,平等無二,不增不減,具足常樂我淨,是名般若德。

三解脫德,不系名解,自在名脫,謂佛永離一切業累之縛,得大自在,具足常樂我淨,是名解脫德。

如前所述,三諦圓融故,證一諦即證三諦,斷一惑即斷三惑,得一智即得三智,是曰三惑頓斷,曰三智一心中得。

然觀智有明昧淺深之別,故所斷惑,先粗,次中,後細。

先於信位斷見思塵沙,初住以後斷無明,依是六即位。六即者,智者大師依涅盤經之貧舍寶藏喻及力士額珠等,設六種階位,示從凡夫至佛之位次。

約修行位次,從淺至深,故名為六。

約所顯理體,位位不二,故名為即。

一理即,二名字即,三觀行郎,四相似即,五分證即,六究竟即。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無佛,性相常住,為理即。

謂眾生本具佛性之理,與諸如來無二無別。

次從善知識及從經卷,聞見此言,為名字即。

謂理雖即是,日用不知,以未聞三諦,全不識佛法

或從知識處聞,或從經卷中見,如此理性即佛之名,於名字中通達解了,知一切法皆是佛法。依教修行,為觀行即。

謂既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必須心觀明了,理慧相應,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是為觀行即。

此位修隨喜,讀誦,說法,兼行六度,正行六度等五品觀行,稱五品弟子位。

相似解發,為相似即。謂於觀行即中,逾觀逾明,逾止逾寂,雖未能真證其理,而於理仿佛,有如真證,是為相似即佛,此十信位也。

入此位,得法華經所說六根清淨德,稱六根清淨位。分破分見,為分證即。

謂無明之惑,有四十一品。至此,破一品無明。

證一分中道,又名分真即,謂因相似觀力,入銅輪位,初破無明,見佛性,開寶藏,顯真如,此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位也。

從所顯說,名為分真。

從能顯言,名為分證

智斷圓滿,為究竟即。謂破第四十二元品無明,道窮妙覺,種智俱圓,是為究竟即佛,此極果妙覺佛也。

分類

小乘佛教

共有四個果位,分別是 阿羅漢、 阿那含、 斯陀含和 須陀洹。

大乘佛教

共有三個果位,分別是 佛、 菩薩和 阿羅漢。

小乘佛教認為現世界只能有一個佛,即 釋迦牟尼,不可能有第二個佛,可見佛在小乘佛教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大乘佛教認為眾生皆有 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個人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